走進中國回族穆斯林的世界
檢舉
提到中國回族穆斯林,你想到甚麼?黃面孔戴著白色小帽的男人?戴著頭巾身著一襲黑袍的婦人?一群不吃豬肉的回族人?
一次十天的旅程,我能近距離與回族穆斯林朋友相處,驚奇地發現,他們秉承舊約及沙漠文化的好客,十分相信亞伯拉罕(《古蘭經》稱為易普拉欣)的故事和「有人接待客旅,竟接待了天使」的榮譽傳統,好客程度大大出乎我的意外。
中國回族穆斯林簡況
回族是中國分佈最廣的少數民族,在集居地皆建有清真寺。回族在中國的發展分三波,第一波始於七世紀中葉的唐朝,大批波斯和阿拉伯商人經海、陸來到中國的沿海及內地定居。第二波始於13世紀,發展最盛,因蒙古軍西征帶回大批中亞人,他們吸收漢、蒙、維吾爾等民族成分,逐漸形成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回族。第三波在明初,開始與漢族通婚,但在清末發生暴動被左宗棠派兵鎮壓,死傷百餘萬人,漢回之間不再合睦。到了民國時期,國父孫中山先生提出「五族共和」的治國理念。
回族在中國的形成和發展一直受阿拉伯、波斯等傳統伊斯蘭文化的強烈影響。過去俗稱的「回教徒」,就是指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但現今中國極少用「回教徒」這個稱呼,對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民一律以「穆斯林」稱之。
中國穆斯林人口約有一到兩千萬,在56個少數民族中,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塔吉克族、塔塔爾族、撒拉族、東鄉族、保安族等信仰伊斯蘭教。穆斯林主要聚居區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甘肅、青海和雲南等地。
伊斯蘭教的五大功修
中國伊斯蘭教有著1300年的悠久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底蘊。此行,我討教了伊斯蘭教的五大功修:「念、禮、齋、課、朝」,或稱「五功」。
一、念功:
指唸誦《古蘭經》,主要是念誦清真言,即「萬物非主,惟有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使者。」每一位穆斯林都必須會用阿拉伯語唸出這句話。
二、禮功:
即「禮拜」。按規定的時間和程式,面向聖地麥加「克爾白」(天房)朝拜真主安拉,每天有晨禮、響禮、晡禮、昏禮、宵禮五次禮拜。一週中人數最多的是週五中午的清真寺聚禮。
一天中午,我在一家清真餐館用餐,與老闆閒話家常,老闆突然說:「時間到了,我要去做禮拜了!」說罷脫下圍裙,也不在乎我是否把飯錢給他就要走。我把飯錢放在桌上,也尾隨他到清真寺去瞧瞧。
到了清真寺,只見一群群戴著白帽子的穆斯林男人,紛紛從東西南北不同方向走來,其中也有幾個騎著摩托車來。這個小小的清真寺,約有一百多年歷史。見面時,他們雙手緊握,彼此寒暄打招呼。作禮拜的廣播響起,他們就一位位有秩序地脫下鞋子,安安靜靜地走入大堂。我是外族人,不能進去。一名老爺爺告訴我,可以安靜地坐在院子裡觀禮。禮拜時間大約20分鐘。我注意到牆上掛著現代化的電子鐘,上面標明五次禮拜的詳細時間。
三、齋功:
每年伊斯蘭教曆太陰年9月,他們齋戒一個月,在日出到日落這段時間內禁止吃喝、娛樂等活動,幼兒、病人及孕乳期婦女除外。封齋一個月後的開齋節,大家熱烈慶祝,相當於漢人的春節。一年中最大的兩個會禮就是開齋節和古爾邦節。
古爾邦節又稱為宰牲節,出自亞伯拉罕獻子的故事。但經過一番詢問,我發現大多數穆斯林並不知道古爾邦節背後的意義,只知道這一千多年傳承下來的儀式,是為了救濟貧窮。宰殺所得1/3的肉品與親友分享,1/3救濟窮人,1/3交給清真寺。
此行我主要是為觀看古爾邦節而來,親睹十幾萬穆斯林男人(只允許男人參加)在清真寺旁的一條大道上整整齊齊地排列,十分壯觀。各人在地上鋪著一條小毯子,跟著廣播做不同的敬拜儀式與動作。大批觀光客及一些穆斯林女人站在路旁觀看,還有為數不少的武警在一旁維持秩序。
四、課功:
即天課,被視為「奉主命而定」的宗教賦稅。按照伊斯蘭教規,穆斯林每年都要對自己的財產進行清算,除去正常開支外,其盈餘財產的1/40,要按不同的課率納稅。
五、朝功:
麥加是穆罕默德的誕生地、伊斯蘭教的搖籃和聖地,凡身體健康、經濟條件允許的穆斯林,不分男女,一生中至少要去麥加朝覲一次,完成後可獲得「哈吉」的榮譽稱號。新認識的一位穆斯林朋友告訴我,他的叔叔去麥加朝靚回來後,生命真的變得不一樣,不在背後批評人,也不貪戀財富,信得更認真。
這令我非常好奇並佩服,想想身為基督徒,我們信主之後,言行與生命是否與蒙召的恩相配?
與回族穆斯林談福音
旅行中,我喜歡找不同的穆斯林朋友交談,認識他們的生活、文化、信仰。與穆斯林交談有一個不成文規定,就是男人只向男人談話,陌生男人與穆斯林女人交談是不合宜的。
一天走入一條小巷,臨時內急,向一位出來倒垃圾的老人打探哪裡有公廁,他說這附近沒有,幾秒鐘之後竟主動邀請我到他家用洗手間。隨後,他端上茶,遞上饃饃(回族的一種食物,類似大餅)招待我。他是鐵路單位退休的工程師,每天讀一卷古蘭經。這一聊,竟然兩個小時過去了,我若不主動起身,恐怕他會留我下來用晚餐。
聊天歸聊天,最終還是要與老人談福音。我問他認自己是罪人嗎?他說不,因為他一生都按真主的教導守法。我再問他說過謊嗎?他說,對家人從不說謊,但對外人,基於保護自己的立場說過謊。我再問他,對永生有確據嗎?他表示,永生沒人能保證,只能盡力守教規。
我與他分享說,我知道自己是個罪人,人即使再怎麼努力,也無法靠自己達到神的標準。然而耶穌為我們付上罪的贖價,我們才能與神和好。
短短時間內,我知道是無法改變老人的信仰的,因為在伊斯蘭教導中,耶穌(爾撒)是一位先知,不是神。但我想讓他知道,我是爾撒的追隨者,對永生有確據。
回程的飛機上,恰巧座旁又是一位回民穆斯林。我的美國華僑身分,讓他對我產生了興趣。他去過臺灣觀光,是一名知識份子。我們相談甚歡,從旅遊到孩子教育,也交流我這十天旅程中對穆斯林的觀察,主動詢問他對基督教的看法。最後半小時,我表明自己是基督徒,他說他其實已經猜到了。我向他要了電話號碼,表示一兩年後或許舊地重遊。
古往今來,人類想要靠好行為來拯救自己的模式,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人總認為神遙不可及,必須靠自己努力才能得著神的祝福。只有耶穌再來,世上所有問題才能解決。然而「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馬太福音24:14)這世上還有許多人根本不認識耶穌,甚至沒有聽過耶穌。一位在穆斯林部落居住多年的宣教士說:為何穆斯林是福音的硬土,因為千年以來向他們傳福音的人,少之又少。
要離開親朋好友和舒適的環境,放下工作,放下一切到穆斯林中傳福音,的確不容易。撰寫此文的同時,我仍在等候神的旨意,不知道哪一天會再回到穆斯林當中。我盼望有機會再去看看小巷中的老人,有機會打電話給飛機上認識的那位年輕人,想告訴他們:「是耶穌先愛了我,所以我也愛你們。」
〔作者簡介〕
王守心(筆名),來自臺灣,曾就讀於北美中華福音神學院。對穆宣有負擔,正面臨人生下半場的抉擇。
本文摘自《神國雜誌》(54期:國度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