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工,台灣的新功課!
檢舉
華航機師的罷工導致上萬名旅客的年假泡湯,取消了數十個班機,由於春節是傳統最重要的假日,旅客與家屬當然跳腳,許多人都罵機師「沒良心」。這樣的結果,當然早在機師工會的意料之中,他們採用無預警的方式罷工,並且選在春節這麼關鍵的時刻,會挨罵幾乎是誰都能預知的下場。
誰是誰非?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立場,誰也說服不了對面的人,各種對立已經是現代常態,大家不陌生,加上「華航」這塊夾雜著不同顏色歷史包袱的招牌,這次罷工的複雜,非同小可。只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意識到,「罷工」已經悄悄地成為台灣躲不過的新學分了。
所有罷工都在爭取公平
台灣源於農業社會,社會氛圍純樸敦厚,大家彼此體諒,正因如此,才能走過各式風雨飄搖,然而,時代總是要改變的。不論誰對誰錯,罷工這件事在台灣恐怕只會愈來愈頻繁,身為基督徒,我們只希望從歐美這些對罷工習以為常的國家身上學一些功課,少一點過程的慘痛。
由於罷工是工商業社會的產品,所以是19世紀末才在歷史舞台上大放異彩。至於最早的罷工,依據義大利的埃及博物館史料記載,應該是埃及法老王拉美西斯三世在公元前十二世紀在位期間,皇家墓園的工人發起的罷工。
所有的罷工都在爭取「公平」,而且多半是法律無法保障的公平。遺憾的是,勞資雙方對公平的認知幾乎都有著極大的差距,所以在歐美有著千奇百怪的罷工,從郵差到公車司機,從老師到勞工,連職業運動員都會罷工,民眾似乎也在無奈中默許(紐約交通大罷工,曾經影響上百萬人的上班)
既然選擇罷工,罷工者當然會選在聖誕節或是春節這種盡量讓全民有感的時機,這種行動永遠是兩面刃,傷人傷己,所以有些國家直接禁止罷工,有些國家則是規定某些影響巨大的行業不能罷工。
至於聖經對罷工的看法,當然也有正反雙方各自引用經文來表態。反對罷工的人認為「你們作僕人的,凡事要存敬畏的心順服主人」(彼得前書二章18節),不高興可以自己換工作,用罷工的手段不是好見證。支持罷工的人認為「做工的得工價」(羅馬書四章4節)是應該爭取的,何況整本聖經都強調公平,罷工可以促進社會進步。最後也是各說各話,難有共識。
這門功課需溝通與妥協的藝術
務實來說,參考上百年來的各種罷工,幾乎所有人都同意,罷工最後就是「協商」,也就是「妥協的藝術」。總之,讀者贊成也好,反對也好,罷工儼然已經成為社會進步的必要陣痛,是法律之外的自救之路。
既是如此,如果真的走上罷工就必須如聖經所說「坐下算計花費」(路加福音十四章28節),罷工不能是一種血氣之勇,而必須是智慧的極致表現才有成功的機會。歷史上兩敗俱傷的罷工不計其數。2014年加拿大的教師罷工便是如此;學生五個星期無法上學,家長焦頭爛額,老師收入減少,政府威信受損,民眾意見分歧,幾乎沒有贏家;還有人寫書紀錄這場「聖經等級的罷工」。
許多時候,溝通失敗就會導致罷工。然而即使知道雙輸,依然決定火車對撞,因爲不撞就是認輸,誰都不想,這是人性的必然。
回到華航機師的罷工,我們只希望整個台灣社會從中學會更成熟的溝通而非謾罵。工會如果希望得到社會支持就必須有更充分的論述取得諒解;同時在對資方強硬的同時也要對民眾更軟,不能完全取法西方,畢竟台灣有獨特的民情,當預期的反彈發生時,其實可以事先規劃緊急方案;雖然如此等於對資方示弱,但是卻可以換取群眾認同,得失之間,全是智慧。
由於台灣民情,其實不難想像,並不是所有的機師都認同這麼激烈的方式,身不由己之餘,當然也減弱了工會的談判籌碼,當內部共識不夠,自然只能油門踏盡,全力一搏,這也是成長的陣痛。
社會在變,溝通的藝術也在變,只希望台灣留著自己的敦厚底氣,在罷工這個學分展現更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