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陽光普照的清晨,眼前迎來一位集團主席,他沒有老闆的氣焰,而是文質彬彬、謙和有禮。他就是東尼─一個在商界馳騁了三十多年的基督徒。東尼,電子工程師出身,80年代就在神的奇妙帶領下開始創業,時至今日,公司遍佈中國、香港、澳門、臺灣、星加坡、韓國、印度、阿聯酉、南非及巴西等地。從營商開始,上帝一步一步引導他成為營商宣教的推動及培育者,積極幫助及關心營商宣教士,身體力行,與他們同奔營商宣教路。
營商與信仰實踐之路
坐在會議室內,東尼謙稱自己不是營商宣教士。「我只是個生意人,盼透過商業祝福當地人。作為一個基督徒,不論生活、工作或是做生意,都要活出信仰。」
是的,帶著使命的基督徒很不一樣,而且也不容易。東尼從創業至今,一直在營商與實踐信仰使命之間上下不斷求索,也不斷掙扎,例如如何在人人習慣逃稅的國家做生意,仍堅持如實報稅。「公司二百多位員工,我不能確保每個人都誠實,但我必須誠實。」
這些年來,他堅持一個理念:「做好你的生意,活出你的見證,只有這樣才能影響當地人,為他們帶來生活、經濟、家庭及社會的改變。」東尼以過來人的身分娓娓道來:「在外地開公司一點也不容易,碰過不少釘子,跌過不少次……。」但不論是成功或失敗,上帝都在培育鍛鍊他,讓他累積不少可貴的經驗。
東尼刻意強調:「我不是為宣教而做生意,不想別人誤會。」是的,營商宣教的傳統觀念可能是為宣教而找一門生意來做(生意只是一個方便宣教的切入點),然而根據2004年《洛桑第59號專案報告》註對營商宣教的定義是:
‧可持續和有盈利的商業行動
‧定意對人及國家帶出天國目的及影響
‧著重經濟、社會、環境和靈性果效,並實現整全轉化
‧關顧世界上最窮困及最少聽聞福音的群體。
東尼的顧慮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一般人對營商宣教的誤解。他沒有打著宣教的旗號做生意,而是默默堅持做好「這盤生意」,為落後的地區提供就業機會,實踐上帝給他的召命,在非信徒中見證上帝。2003年上帝感動東尼接受神學裝備,讓他在神學及信仰上更有根有基,然後為他開了不同的路,讓他透過生意和經驗成為營商宣教的關顧及同行者,積極推動營商宣教及培育營商宣教士。
營宣關顧與同行之路
因著工作出差之便,東尼足跡遍及三、四十個國家,每到一處便會前往探訪不同的宣教士。有時知道一些宣教士正面對極大困難時,他甚至不惜千里迢迢,特地前往探訪,與他們在營商的窄路上同行。「其實我幫不了甚麼,只是聆聽他們。」
作為過來人,他深深明白在宣教工場營商的困難、孤單和掙扎,這份同理心和支持已是同路人最大的鼓勵了。上帝又使用他走過的路為同路人指點迷津,讓他們少走一點冤枉路。「我會在財務或業務的營運上給予意見,擔任顧問或導友(Mentor)的角色,需要時為他們做些介紹和聯結。」不但如此,他將公司盈利的一部分用來參與及支持營商宣教的項目,給予營商宣教士很多實質的關懷和支持。
東尼接觸的十數位華人營商宣教士,成功的極少。摸索這條營商宣教路,猶如徒手走鋼線般驚險,傷亡率高得令人心痛,也讓我們看到裝備營商宣教士的重要。
「然而我們在失敗中學習。」東尼堅定地說。失敗卻不被打倒,失敗變成行遠的力量。跌跌宕宕中,反覆思想與檢討,然後重新再上路,一步一腳印,路就這樣行出來了。但願此去的路上,營商宣教士能減少一點傷痛和血淚。
營宣推動與培育之路
上帝賜東尼敏銳的觸角及遠大的目光,又賜他機會參與不同的國際會議及團隊,如在2013年第二屆全球營商宣教智庫會議(2nd Global Think Tank on BAM),他是督導小組(Steering Group Committee)惟一的華人。藉著與西方同道交流及切磋,東尼吸收了不少寶貴經驗,於2012年開設首個中文營商宣教網站(www.chinesebam.com),翻譯西方重要的研究及洛桑普世宣教委員會有關營商宣教的文獻,將更多理論及經驗帶進華人群體,藉此打通一條中西營商宣教的交流大路。但願此去的路上,華人營商宣教士能越走越平坦。
我請東尼分享他參與西方團隊的經驗,有甚麼值得我們借鑑。筆者嘗試歸納出一些原則,盼能成為我們華人的參照和提醒,減少「傷亡率」。
1) 預備人才:營商宣教士除了像宣教士般在生命(Being)、知識(Knowing)及技能(Doing)等方面需要裝備外,更需要有營商及財務的知識及經驗,否則便不宜開展營宣事工。
2)優先次序:進入工場首二年的目標是:學好語言,認識當地文化(包括商業環境、法例要求等等),然後才探索生意門路。千萬別急於傳福音,特別是在穆斯林國家,需要耐性與他們建立關係。
3) 建立團隊:營商事工涉及的範疇非常廣泛,即使具備各方面恩賜,也不要作獨行俠。主耶穌已為我們留下團隊服事的榜樣,我們當效法祂。團隊可以是本國人一同前往,也可以聘請當地基督徒一起參與。西方講求團隊合作,而華人常傾向單打獨鬥,這是值得我們反思的。
4) 支援系統:包括能同行的生命導友及營商顧問,建立與差會及教會的夥伴關係,以便能在過程中得到不同的支援及禱告守望。宣教士需要支援系統,營商宣教士更不例外。支援系統建立得越穩固,宣教士越能健康長遠地走下去。
孤單的營宣推動之路
有時候,因為教會與營商宣教士對事工的定義及經營資金等問題的不同意見,最終弄得不歡而散。「或許這個宣教模式仍未被教會廣泛認識及接受,故實踐時便不容易。」東尼說。
是的,今日華人差會與教會仍以差派傳統宣教士為主流宣教模式,也普遍接納扶貧、醫療、教育等服務的宣教模式,但對營商宣教這新興的模式卻仍抱觀望態度,究竟原因何在?是看不到現今時代的現況與需要?是不願意面對改變與挑戰?是因營商宣教的模式太複雜而卻步?是這模式的風險太大或失敗太多?
一條嶄新的路,有時只能一個人堅持先走在其上,而走在最前端的,總是最孤寂的。「有失望過嗎?」我嘗試打破沉默。
「上帝會預備人,當人有願意的心、預備好自己的時候,上帝會開路的。」正如他曾走過的路一樣。然後他很興奮地說:「香港有神學院高瞻遠矚,看到時代的需要,最近開設了『營商宣教』課程。我也正與另一間神學院商討營商宣教的課程。」筆者曾隨東尼走進課室,看到諸多同道認真學習、彼此交流互動,實在好得無比。多年來東尼默默推動營商宣教的路沒有白走,縱使孤單卻有價值。但願有更多同路人凝聚攜手,幫助弟兄姊妹同心同行營商宣教路。
未來的營商宣教路
我們一邊喝著咖啡,一邊說著過去與未來。東尼一針見血地指出,華人要走的營商宣教路甚遠,特別在三方面需要更多同道人齊心努力:
1) 營商與宣教猶如兩條腿,一起走進這水深火熱的世代:福音不是口傳,而是所活出的生命,像主耶穌「道成了肉身,住在我們中間,充充滿滿地有恩典有真理。」(約翰福音1:14)但專職宣教士簽證越來越難,別說在穆斯林國家,就是一些比較開放的地區如泰國及澳門,宣教士簽證也越發收緊。營商宣教是一種可行的模式,以合法及為當地人接受的身分進到他們中間,以基督的恩典和真理來服事。營商宣教是大勢所趨。
2)教育與培訓雙管齊下:營商宣教的發展及落實仍是漫漫長路。今日華人差會及教會是否預備好了?是否看到宣教的模式與策略需要更新,以回應時代的挑戰?若差會及教會不接納營商宣教為宣教的模式之一,便不會正視教育與培訓的需要。同道仍需努力去推動,讓營宣教育普及化,另一方面需要積極培訓營商宣教士,同步進行,雙管齊下。
3)支援與關顧不可或缺:一方面我們鼓勵及幫助合適的有心人踏上營商宣教路,但另一方面我們需要關好傷亡及流失的後門,支援與關顧便是這兩扇門的支柱。營商宣教士需要主動建立網絡,有開放的心接受支援與關心。教會及宣教士關顧者需要迎難而上,認識營商宣教的多元及獨特性,學習與他們同行。求主感動更多有營商經驗的肢體,願意成為他們的導友。
筆者正在學習如何關心營商宣教士,感謝東尼在百忙之中抽出寶貴時間,無私地分享他走過的營商宣教路,有掙扎、有難處、有恩典。走到今天,公司正面對經濟轉型,出現前所未有的挑戰,東尼坦言想退休,但他得聽從「大老闆」的帶領,因他早已將生命奉獻給神,現在活著的不再是自己(參加拉太書2:20)。「耶和華啊,我曉得人的道路不由自己,行路的人,也不能定自己的腳步。」(耶利米書10:23)
從東尼走過的路,可以看到華人營商宣教的軌跡。看著他離開辦公室,昂然走在街角轉彎處,一步一腳印,前路遙遙,卻越走越有目標,越走使命越清晰。
註:參考營商事工網頁http://www.chinesebam.com/what-is-chinesebam/
林施麗輝,宣教士關顧者,婚姻及家庭治療師,現職中信國際差會協調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