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28 基督教論壇報 / 社論言論

【社論】讓「我世代」年輕人 在教會中找到真我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編採 追蹤
【本報主筆】當今是一個資訊氾濫的時代,任何人想要了解一個問題,只要他會使用網路,就可以輕易借助滑鼠,在浩瀚的全世界訊息大海中找到他所關心的問題。這種便利性全拜「全球資訊網」(www, World Wide Web)所賜,這項幾乎影響全世界的發明已經邁入卅年了。

網路共生世代的多變性
網路的便利固然對世界造成許多變化;但也產生許多差異,我們常聽到的差異就是「數位落差」。網路的便利性讓一些人更快速與世界變化同步;相對的,另一些人則更快速地被邊緣化。這麼說來,我們如何與那些和網路時代共生的人相處?若以www問世的時間來看,和這項發明一起成長的一群人至今仍算是「年輕人」。對於這群人所屬的世代,近年出現一個名詞,稱之為「我世代」(Me Generation)。

按照定義,「我世代」指的是1990至2000年出生的人,也就是現今18至29歲的年輕人。根據統計,在台灣這個族群共有374萬人,佔台灣16%的人口。曾有媒體形容這群年輕人是史上標籤最多的世代,他們被叫過「90後」、「八年級生」、「悶世代」、「青貧族」、「厭世代」和「魯蛇世代」等。

這些不同的稱呼,也顯示這個世代的多面向;而這個多面向的世代,也正是現今諸多教會想要吸引的「年輕人」。如果當前的年輕世代將成為未來教會的主體,那麼這個世代的人如何看待現今的教會?當今教會的面貌能夠吸引如此多面向的年輕人嗎?

如何吸引勇於表達自我的青年?
依據媒體的觀察研究,屬於這個世代的年輕人更有自己的想法,對社會的關注也超過許多人的想像,並且更習於使用各項科技工具,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自媒體」,為自己的主張和想法發聲;一些人更勇於成為「網紅」,在其間找到自我實踐的價值。

從牧養的角度來看,這些人絕對是教會應該積極吸引的年輕人;但又是教會不能照單全收的年輕人。教會應該積極吸引他們,是因為他們將是教會未來的主要成員;不能照單全收是因為他們有許多價值觀與看法和信仰的真理相悖。例如:九合一選舉期間的同婚公投議題,就有一些牧者反應,教會的年輕人對教會的作法不能認同,因此停止聚會,甚至離開教會。

「我世代」的年輕人是多面向的,他們的成長、求學和就業環境及經驗,與上一個世代的人迥然不同。然而,現今許多牧養教會的人就是「我世代」眼中的「老人」,這些老人也曾是教會想要吸引的年輕人,或許其中有些人也曾經在他的年輕時代,看不慣叫他們進教會的老人。彷彿世代差距的問題總是不斷上演,真是應了傳道書所說:「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不同世代沒有跨不過的鴻溝
因而,這讓我們省思,我們是否也用當年「老人家」看我們的角度來看我世代的年輕人;而年輕人是否同樣用我們當年的眼光看現今教會中的「老人」。

我們相信,不同世代的人彼此間並沒有跨不過的鴻溝,認知差異純然是因為成長背景所造成的現象。「我世代」看重自我的價值觀,就如同現今的年長者—曾經的年輕人想要發展抱負的情形是相仿的。因而,我們看到,即便是習於「從一而終」思維的教會年長者,面對「凡事都有可能」思維的「我世代」,雙方還是可以找到共同點,就是創造自我價值。

「我世代」年輕人以各種方式探索實現自我的元素,若教會想要吸引這群人,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讓他們發現真正的自我,而不是虛擬社群給他們的存在感。我們相信,這個真實的自我可以經由聖經真理的引導而浮現;但我們也要提醒,「我世代」看重的是自我實現,誰也不能代表誰,牧養者不能代表被牧養的人。我們只能引導他們發現:使他們與人不同的究竟是誰?卻無法給他們一個教條—這樣做就對了。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