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西敏神學院—華北神學院與赫士校長的故事
檢舉
◎陳中陵(新北市五華國小教師)
今年(2019年)適逢諸多百週年紀念活動,五四運動、中文和合本聖經,以及華北神學院建校百週年。1920年代,新思潮新文化風起雲湧,教內有自由派神學的興起,教外則有...
今年(2019年)適逢諸多百週年紀念活動,五四運動、中文和合本聖經,以及華北神學院建校百週年。1920年代,新思潮新文化風起雲湧,教內有自由派神學的興起,教外則有共產主義的傳入,華北神學院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於山東滕縣建校誕生。
新思潮新文化風起雲湧
首任校長赫士博士(Dr. Watson Hayes,1857-1944)被視為當時全中國最優秀的神學教授,他的神學立場鮮明,屬於保守的基要主義思想,因為不滿山東基督教大學(齊魯大學)神學院內的行政、個人以及日趨自由派立場,帶著18位神學生退出,自立門戶,在山東本地的中國長老會領袖及信徒支持下,正式成立這所新神學院。
華北神學院的規模迅速展開,不久就因學生人數眾多而聲名遠播,1934年男女學生就達到149人,校長赫士功不可沒。
早在1882年,赫士就接受美北長老會差派至山東,從事學術教學工作,包括天文地理、數理科學以及神學教育,他的這些課程都為要指明聖經的歷史精確性,以及世界是由神創造,而不是藉由進化論創造的。他的神學立場與事奉異象一向保守,堅持聖經無誤的權威。
基要派神學最有力闡發者
1930年代出版的《平信徒海外傳教調查報告》曾如此評價他:「赫士博士是中國迄今為止基要派神學最有力的闡發者。他與普林斯頓的帕頓(Patton)院長和梅欽(Machen)博士同屬一個教義流派,並且為中國的保守派教會作著那些美國學者在美國作的同樣的事情。」赫士強調聖經是信仰與生活的唯一準繩,也因此,聖經的權威在華北神學院的治校方針居於核心的地位。
神學教育乃是為著福音宣教而服務,培養基層教會牧者並招募本地優秀教員,致力推動中國教會的本地化,是華北神學院的特點。
知名的研經牧者,像是楊紹唐、丁立美、蘇佐楊、祁約翰,即畢業於該校;而賈玉銘、張學恭等牧師,則曾任職於此。這些師生的共通特色,就是強調以聖經為中心的信息。華北神學院的何賡詩牧師(Rev. Martin A. Hopkins)曾說:「我們的學生得到了極大的屬靈復興,因此,更加熱情地投入到拯救罪人的工作中去。」
華北神學院經常被人與美國的西敏神學院相提並論。1930年代,他們都是國際基要主義運動裡的柱石,因此,華北神學院也被稱為「中國的西敏神學院」。這句話所代表的,是在基要派人士的眼裡,華北神學院的學術水準與屬靈生活備受推崇,同時也是力抗自由派現代主義神學的灘頭堡。倒是赫士自己曾說:「值得慶幸的是,現代主義主要集中在大城市。」赫士雖有傲人的學術背景,但他的負擔在於力促學生在知識增長的同時,實際從事農村佈道與基層牧養。
除了防止自由派神學的侵蝕,靈恩運動的席捲,也是華北神學院所力阻的。當時靈恩運動所帶來的,除了強調聖靈充滿的外在表現,靈恩主張依靠靈力經驗,提倡說方言的能力,部分卻忽略讀經的重要性,也不重視神學教育,這成了赫士和該校傳教士所不滿的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本土的靈恩派教會耶穌家庭,1920年代在山東泰安成立,與位於滕縣的華北神學院相距僅百餘公里,基要派與靈恩派的信仰衝突在山東地區格外鮮明。因此,赫士的防範方式,就是要求學生更認真研經,他說:「除了徹底了解基督和使徒所教導的真理外,再沒有其他辦法可以防止別人散布錯誤的思想。」
翻譯出版西敏要理問答
1900年赫士曾經翻譯出版《要理問答》,內容是西敏信條,是英語體系長老會所奉行的信仰問答。該書1934年由華北神學院教員會修訂,兩年後法毅爾牧師(Rev. S.C.Farrior)附加經節引證。1953年何賡詩牧師再度修訂,到了1995年趙中輝牧師參考前譯,至少是第四度大規模修訂,引證經文並加上註解。2009年改革宗出版社,再更名為《西敏小要理問答》,作為明白聖經真理的最佳教材。當然,《要理問答》的中文翻譯史,本身就是個很有深度,值得研究的題目。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逮捕華北神學院全體美國傳教士,運往山東濰縣樂道院拘留營關押;很遺憾,1944年赫士因病逝世於拘留營中,享年87歲。戰後,華北神學院復校並遷址徐州與無錫。國民政府遷臺後,創校元老教師道雅伯牧師(Rev. Albert Dodd)繼承並發揚華北神學院的歷史與精神,在臺辦學;1991年華北神學院於臺北市再度復校。
華北神學院所代表的,是在自由派神學教育體制,以及靈恩運動席捲包圍下的孤鳥,但德不孤必有鄰,他吸引基要派立場的差會組織與教會信徒,形成另一股力量,帶領中國教會飛往堅守聖經無誤的天空。而赫士博士,就是那隻力挽狂瀾的領航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