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世代男主角劉松仁 執導音樂劇背後的信心傳奇
2019-06-06 基督教論壇報 / 人物見證

跨世代男主角劉松仁 執導音樂劇背後的信心傳奇

檢舉
鍩虹潱鏁欒珫澹囧牨 論壇報副刊 追蹤
接近70歲的劉松仁說:「想做《利瑪竇》音樂劇就不能再接戲,因為個個都沒空,約10人開會,至少還有停工的我得閒,只要犧牲我的時間來遷就其他人,沒問題了。」他笑說,自己準備好隨時回天家,所以這次是破釜沉舟,為主上演一台好戲。
文字╱Sharon Lau 攝影╱Tidus

劉松仁,一個跨世代的男主角。
他是《陸小鳳之決戰前後》中風流倜儻的陸小鳳,
他是《京華春夢》裏優柔寡斷的金振西,
他是《大時代》中可憐兮兮的方進新,
也是《名媛望族》裏恃才傲物的鐘卓萬……
因著恩保德神父的邀請,以及主的呼召,
兩年半前,他決意放下演藝工作,全心投入執導工作,打造出舞台劇《利瑪竇》,
破天荒地吸引了數十位無論是否為基督徒的名人明星,共同欣賞這個福音盛宴。

4125_劉松仁_4

《利瑪竇》音樂劇劇照



「祂照顧了我這麼多年,我為祂付出一點點,算甚麼?祂要你做,你敢不做嗎?」眼前的劉松仁,俏皮地說起《利瑪竇》的起源。最初由中學時代認識的恩保德神父,邀請他擔任《利瑪竇》的導演工作,於是由2015年開始討論劇本,誰知道一年半後仍沒下文。

這是基督的時刻
接近70歲的劉松仁說:「想做《利瑪竇》就不能再接戲,因為個個都沒空,約10人開會,至少還有停工的我得閒,只要犧牲我的時間來遷就其他人,沒問題了。」他笑說,自己和神父已一把年紀,準備好隨時回天家,所以這次是破釜沉舟,為主上演一台好戲。

恩保德神父就說:「這是基督的時刻!《利瑪竇》代表著傳教的重要性。」和劉松仁相識五十多年,他表示,自己之前已經邀請過劉松仁演出《流芳濟世》,但是現在劉松仁的身份、心境不同了,是籌劃《利瑪竇》的最佳時機。

4125_劉松仁_2

劉松仁(左)與恩保德神父



神的時間與人的不同
「記得有一年我去非洲,見到一個住了當地廿多年的中國人,他看到非洲人的牙齒經常被蠶食。後來這人從朋友得知當地人用一種樹葉清潔牙齒,原本該樹葉具有潔淨功能,無奈當地人不懂如何磨粉變成牙膏。於是這個中國人立即製造了利用該樹葉成分的牙膏,既便宜又有效,更瞬即售罄。中國人浪費了廿多年嗎?不!他在最適當的時機中,賺到所需的金錢。」

從事演藝工作超過四十年,劉松仁本人也認同這是主給他的時機。「我已不想拍戲,只想做祂要我做的事情。」恩神父笑說:「人的時間叫Chronology,是有得計算的;而天主是以時效(Kairos)看時物,也帶有『恩寵』的意思。」

劉松仁開始著手準備《利瑪竇》後,才發現自己根本是門外漢。他由高高在上的男一,變成需要事事親自處理的「統籌」,打破了他堅持低調生活的習慣。由創作、行政、組班及籌款到應酬等各個範疇,他都需要別人幫忙。「以前只需要別人等我『埋位』(就位),但主徹底改變了我的生命。因為《利瑪竇》,我以前不會做的事情,我全都做了。」

4125_劉松仁_5

《利瑪竇》音樂劇劇照



學習謙卑 萬事要求人
要學習的事很多,例如他找到了執行導演黃俊達,不過對方所用的專業述語,他都不太明白。「電視、電影要求真實感,舞台則有很多抽象、想像空間,還要有空間互動,我都聽不懂。」於是,劉松仁謙卑自己,跟足黃俊達前一齣舞台劇《爸爸》的12場演出,嘗試掌握更多竅門。

「圈中很多導演的鏡頭『好靚』,但戲不能,我要放很多時間去了解這個人,看看他如何處理與人的關係、他的EQ(情緒智商)等。就算交給執行導演排,也不是一下就排到。我跟著整個過程,看看有甚麼未曾達到的,例如他說到第四步才做到,我就即管等到第四步,如果還未做到我就會出來說話。」

順服是信徒蒙福的秘訣!未知是否因為劉松仁回應主的呼召,一個又一個專業人士,神奇地被帶到他面前,包括擔任舞蹈總監的曹誠淵、杜琪峯策劃、劉千石當顧問、鄭國江填詞、黎允文配樂,舞台設計則是台灣的謝均安、楊世丞,實屬福音話劇前所未見的強大陣容!劇中歌曲穿插拉丁文、義大利文和中文,編曲亦融合中樂及西樂,表達中西文化交融。「有人自動流失,有人毅然加入,我稱之為神蹟。」劉松仁道。

計算好的福音時間
舞台劇屬於一種藝術表達故事的方式,因此編劇以歷史根據,再加上人性化的推測,塑造出一個更實在的利瑪竇。恩保德神父說:「我敢說自己已很了解利瑪竇,但原來經過專業的角度分析、演繹後,我又從另一個角度更深地認識到他。」

福音話劇最困難的地方,應該是如何在劇中加入宗教內容才能雅俗共賞。此時,劉松仁露出一個慧黠的眼神,說:「我們都經過專業的計算,明白到觀眾的接受程度,所以設計出利瑪竇與徐光啟的三分鐘對話,精確簡短地帶出耶穌的信息而不沉悶。」

籌備兩年多、由王梓軒與陳潔儀主演的音樂劇《利瑪竇》已於今年復活節在香港公演,大受各界歡迎,捧場客包括特首林鄭月娥、鍾楚紅、汪明荃及徐小鳳等,均讚不絕口。劉松仁自言非常感動,每一場重新觀看時都有不同的感覺,更有工作人員「喊足」12場。恩神父感恩地說:「我看到舞台上的子民(演員)、舞台後的子民(製作人員)、舞台前的子民(觀眾)很合一,three people become one,很感動。」

在眾多角色中,劉松仁最喜歡「麥小妹」。「麥小妹是一個虛構的角色,她代表著『愛』,原本她只是利瑪竇的工人,最後更情同母子。」他不諱言,這是投射劉媽媽性格的角色。「神父教我智慧,媽媽則是用生命影響我。我在媽媽身上看見主耶穌基督,所以利瑪竇在最後跟麥小妹說:『我在你裏面看見耶穌基督、看見愛。』」

4125_劉松仁_3

《利瑪竇》音樂劇簡介
他的名字,利瑪竇。一個傳奇人物。美國雜誌《生活》雜誌將他評為公元第二千年內(1000-1999年),最有影響力的百名人物之一員。

年輕的天主教耶穌會會士利瑪竇,為了傳教,渡海來陌生的東方國度中國。而迎接他的是因百般誤解而生的敵意。選擇在他面前:是堅持將當時的西方天主教教義,照搬到中國?那面臨就是被打罵、驅逐的風險。還是放棄自身的信念,以中國的禮節習俗為主?那面臨就是違背天主教的教義。

他勇敢地選擇了第三條路:一條無人敢嘗試的路。他學習漢語,開放地了解、吸收中國文化,和士大夫、平民交往,再用其豐富的學識,文學、科學、禮儀、哲學以及宗教論說等,付出無比的心力和時間,終搭建出中西文化融合的「利瑪竇規則」。

《利瑪竇》音樂劇,呈現就是當年的利瑪竇,面臨中西文化習俗衝突的危機,四面楚歌,孤獨在東方國度的他如何穿過漫長的幽暗歲月?

(本文轉載自香港影音使團《天使心》六月號)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