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教會鄉親不看好 魏德聖因打死不退「做夢的勇氣」、續拍屬於台灣自己的故事
2019-06-28 基督教論壇報 / 人物見證

曾被教會鄉親不看好 魏德聖因打死不退「做夢的勇氣」、續拍屬於台灣自己的故事

檢舉
鍩虹潱鏁欒珫澹囧牨 梁敬彥 追蹤
魏德聖與余湘合影(圖/梁敬彥攝影)
余湘的100個朋友生命故事講座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不管環境怎麼險惡,旁人有多麼不看好你,只要確定那個夢想是你所愛的,以及熱情之所在,就勇敢去做吧!」知名導演、果子電影負責人魏德聖,六月26日晚上應邀在台北新生命小組教會舉辦的「余湘的100個朋友」生命故事講座中,以「夢想起飛」為題專講時,這樣勉勵大家,而他能堅持夢想不放棄的動力就是基督信仰。

電機系畢業卻進軍電影產業

五專電機系畢業,當兵退伍前,跟電影產業「八竿子打不著關係」的魏德聖,因為一位服兵役時的同袍邀請,到MTV的包廂看了人生的第一部電影。

魏德聖笑說,片名他已經記不得了,只記得是一部外語片。當時不知自己退伍後要做什麼,因為這次看電影的經驗,覺得電影產業好像「很夢幻」。退伍後,他就從台北一家傳播公司的節目助理開始入行,後來靠著年輕人願意從頭學、不怕吃苦的「憨膽」,得到名導演楊德昌的賞識,從場務、助導一路爬到副導,慢慢在電影產業站穩腳步。

電機系念了5年,最後卻踏入影視產業,過去曾有人問魏德聖:「不覺得這樣浪費時間嗎?會不會後悔沒有用這5年來學電影?」魏德聖說:「還好當年我沒有去念電影,才能不被框架給限制住」。而生活及生命的體驗以及閱讀的收穫,都成為他創作電影劇本的養分,所以魏德聖要鼓勵大家的是:「夢想和熱情是密不不可分的」,像他真的很喜歡電影,所以才會在台灣電影產業看似蕭條的年代,有打死不退「做夢的勇氣」。

「困難和挫折可以是打退堂鼓的下台階,也能成為愈挫愈勇的養分。看待挫折的眼光不同,結果就大不同。」本身是第三代基督徒的魏德聖說,他在《海角七號》這個作品被觀眾看見之前,有10-15年的時間是非常抑鬱的,「連影片開拍發採訪通知,都沒有記者願意來」。但他就是打定主意「絕不離開電影產業」,因為他很清楚「離開了,根本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靠著基督信仰的激勵,魏德聖總是樂觀且充滿信心地相信「明年,應該(景氣)就會轉好了吧!」

魏德聖分享生命與夢想的故事

魏德聖分享生命與夢想的故事



堅持,是有價值的

魏德聖坦言,在《海角七號》還沒有拍出來之前,他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感覺很困惑,但他就是抱著「我不管,我就跟你拚這一次」的勇氣,反正也不會更糟了。後來《海角七號》創下5.3億元的國片賣座紀錄後,行政院包了一場《海角七號》電影,邀請院內同仁看,映後魏德聖和行政院長要走出來,連台階都走不下去,因為滿滿都是攝影機和記者,那段時間媒體採訪的邀約,更是從早上排到晚上。魏德聖感謝上帝「堅持,是有價值的」。

魏德聖猶記,在《海角七號》一炮而紅前的10-15年沉潛的日子裏,每次回到家鄉從小聚會及生長的教會,連鄉親都不看好他,每次鄉親在聚會看到魏德聖,只要是跟他爸爸媽媽接觸過的,都好意鼓勵他「回家吧」;為了不讓大家為難,於是他刻意減少回家的次數。但在那「十年磨一劍」,沒有人看好他能闖出什麼名堂的日子裏,他藉由禱告跟天父說話,心裏便很得安慰。

魏德聖很清楚,自己不是追求台北的繁華生活以及虛幻的名利,而是拍電影真的是他的熱情之所在。而他拍的電影及寫的劇本幾乎都有得獎,雖然都不是什麼大獎,卻是支持他繼續延續「電影夢」的動力。他鼓勵每個有夢想的人:「你有多想要(達成目標),自然就會把吃苦當吃補,耐得住寂寞,最重要的是要問自己,做這件事(我)快不快樂?」

即便是從《海角七號》大賣暴紅之後到如今,知名度大增的魏德聖每天下班會用1.5小時的時間走路回家,魏德聖說:「樸實度日是我生命及生活的態度」,而對於拍電影,更是始終保持難以言喻的熱情,永遠追求突破,不以過去的成績為滿足,這就是「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朝著標竿直跑」。

每個歷程都是恩典的記號

魏德聖說,從《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到《KANO》,沒有一部片不是從「不可能」到「可能」的夢想歷程。回想當初要籌拍《海角七號》,連2萬元都借不到,到《賽德克‧巴萊》開始有人願意拿300、500萬元的資金來贊助,每個過程固然辛酸,但都是恩典的記號。

魏德聖說,很多人問他,怎麼會選擇范逸臣以及林慶台分別演出《海角七號》和《賽德克‧巴萊》的主角,他是偏好素人演員嗎?魏德聖想跟大家說的是:「選角在於演員本身的特質與劇中角色Match,勝過演員的名氣」。像林慶台演出「莫那魯道」,就會吸引觀眾入戲「相信他就是莫那魯道」,所以精準地說,林慶台不是素人,而是本色演員。

魏德聖感謝主,從《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到《KANO》,演員們都是帶著使命感來演出的。像是《賽德克‧巴萊》的原住民演員,就是抱著「我在拍我族群的事」;《KANO》的演員就是「對於振興棒球有熱情」,而非當成進軍演藝圈的跳板和機會。

最近幾年魏德聖為大家熟知的電影作品中,《賽德克‧巴萊》在各方面的製作難度是最高、資金壓力也是最大,但當時他在拍《賽德克‧巴萊》時,最大的痛苦不是資金,而是「不知道終點在哪裡」。

魏德聖說,《賽德克‧巴萊》本來預計要六個月拍完,但到了六個月的時候,實際拍不到一半。他至今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場戲是在台中的山區取景,劇組和演員半夜4點就要起床,然後坐一個多小時的車到山上,然後再走一段山路,那個時間大家又累、又冷,暗黑的山路,下方就是懸崖,不慎掉落就是深淵,但幾十個人沒有人說一句話,只聽到腳步聲。

魏德聖坦言,那段時間是他的撞牆期,工作人員都可以要求休假,但他為了順利拍完《賽德克‧巴萊》,除了追趕拍攝進度外,還需要四處調錢(拍片基金)。當電影殺青的那一天,其實他是無感的,就像跑長途馬拉松的選手抵達終點後,其實是虛脫的。隔天要出門參加殺青宴的時候,魏德聖在鏡子前刮鬍子時,才終於擠出笑容,他感謝主帶領他跨越信心的障礙。

魏德聖與余湘互動

魏德聖與余湘互動



《台灣三部曲》繼續夢想旅程

魏德聖並提到籌拍中的新作品《台灣三部曲》,他說,寫完《賽德克‧巴萊》電影劇本的那天,他心中浮現「哇!我終於寫完台灣賽德克族祖先的故事」的興奮感,但隨之湧現的,是他多年前讀過的王家祥先生所著作的台灣歷史小說《倒風內海》的內容,他心中有個感觸:「那我呢?我自己(台灣人)的歷史呢?」

所以預計2021年開拍、2025年上映的《台灣三部曲》,就是把17世紀大航海時代在台灣發生的歷史故事,分別以「荷蘭年輕宣教士」、「漢人海盜」以及「原住民獵人」的不同角度拍三部電影「說台灣這塊土地的歷史和故事」。

「人的夢想總是愈做愈大,且不斷keep walking。」魏德聖笑說,原本他只想拍三部電影就結束,這次他要完成的不是一個電影產業的東西而已,而是「豐盛之城計畫」,也就是拍攝《台灣三部曲》所搭建的場景,不會像以往《賽德克‧巴萊》那樣拆掉,而是全數永遠保留下來成為兼具教育及遊憩功能的豐盛之城,而《台灣三部曲》也會永遠在園區內放映,不會下片創造「時代的記憶點」。感謝主,豐盛之城已經在今年順利取得土地,接下來還有環評等程序,請大家代禱。

魏德聖說,因為這個屬於台灣自己的歷史故事所拍攝的三部電影,帶起全台灣對於藝術文化的重視,進到「豐盛之城」的每個人,可以一邊看電影,一邊身歷其境親身感受台灣歷史及文化的演進,產生對這塊土地的認同感。他也盼望若豐盛之城能夠順利開園,能夠提供台灣山上及海邊偏鄉的孩子到園區裏體驗學習,打開視野脫離貧窮循環的契機。

余湘:願意為熱情付出多大的代價

「余湘的100個朋友」生命故事講座推手、聯廣傳播集團董事長余湘表示,她認識很多像「小魏」這樣在不同職場領域有卓越表現的朋友,都是隨著他們的興趣、感覺以及想做的事情,因著熱情的行動進而發光發熱,背後的動力都是「極大的熱忱」。舉例來說,她知道有一個年輕求職者很渴望得到工作(機會)的時候,甚至跟面試官講:「三個月公司不用付我(指求職者)薪水」,這就是「小魏」說的願意為熱情付出多大的代價。

魏德聖曾公開表示,「余湘是《賽德克‧巴萊》的天使」,余湘董事長稱讚小魏才是她真正的貴人,因為認識小魏,也借拍片基金給他,讓她認識電影這個產業,這就是萬事互相效力。

現場滿場會眾參與

現場滿場會眾參與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