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金曲歌王溫情喊話:媽媽不要情緒勒索】 專家:親子都應「轉向」傾聽彼此 非讓對方聽命就範
2019-07-01 基督教論壇報 / 人物見證

【新科金曲歌王溫情喊話:媽媽不要情緒勒索】 專家:親子都應「轉向」傾聽彼此 非讓對方聽命就範

檢舉
鍩虹潱鏁欒珫澹囧牨 梁敬彥 追蹤
拿到本屆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的Leo王,領獎時一席「不要再對我情緒勒索了,媽!」的發言引人省思(圖片來源/金曲獎FACEBOOK)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獲得第30屆金曲獎「最佳國語男歌手」的Leo王,在台上發表得獎感言時,自爆從台大社會系輟學,專心弄音樂後,讓媽媽非常失望,變成他好像大學沒畢業就非常不孝,接著他就在台上公開向媽媽喊話:「不要再這樣情緒勒索了,媽!」接著,Leo王對媽媽說:「我愛妳!但我不一定聽妳的話,不好意思,不要混為一談」,這席孩子對母親的告白,令人震撼。

父母聽孩子心聲而非要求聽命就範

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詹昭能老師受訪表示,「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是「一個人企圖影響另一個人的選擇及決定,但不是對話溝通,而是以權勢威脅與操控,要對方屈從」,如果這位新科金曲歌王所描述的情形屬實,就與先前引發台灣社會及輿論熱議的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一樣,在華人文化中,普遍存在孩子成年之前,所做的生涯規畫,若與父母的期待相違背時,父母多半會軟硬兼施地要孩子「聽話就範」。也由於華人父母和孩子之間普遍是「上對下」的不對等權力關係,很多孩子就被迫做出「非己所願(愛)」的決定。

詹昭能老師

詹昭能老師



詹老師提醒為人父母者,Leo王在台上對媽媽說的那句:「我愛妳!但我不一定聽妳的話,不好意思,不要混為一談」,這就是孩子感覺被父母情緒勒索時的兩難,不聽爸媽對自己(指孩子)生涯規畫的安排和決定,並非孩子忤逆及不敬(愛)爸媽,而是希望爸媽可以尊重和傾聽孩子的心聲,而不是凡事都由「爸媽說了算」。

但詹老師也提醒為人子女者,「情緒勒索」不單是發生在父母對子女,同樣也會發生在子女對父母,他也遇過有的孩子仗恃著父母對孩子的愛與包容,凡事以「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態度隨性而行,無論父母講什麼就是刻意唱反調,所以,情緒勒索就是「不夠了解、也不想了解對方的心聲、想望與需求,只是要對方來滿足『我』的期待」,但卻往往忽略了,其實你對於對方的期待,已經超乎了對方所能承受及負荷的,而這往往也埋下親子之間衝突與不和睦的引爆點。

那麼如何避免親子之間出現「情緒勒索」呢?詹老師引用「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瑪拉基書四章6節)提醒,父(母)親和兒女都要「轉向」的重要性,這有賴親子都要彼此同理和傾聽。

詹老師說,絕大多數孩子從青春期開始,人格特質以及對於生涯規畫所熱愛及有興趣發展的目標,就會漸漸展露出來,就像一個孩子喜歡運動、音樂及藝術,都會經過一段時間的蘊釀及表現,絕對不會是突然「冒出來」的。上帝造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父母親對孩子的期待「未必是最適合孩子的」,當親子對於生涯規畫有不同的「異」見時,父母親可以放下對孩子「我是對的,你是錯的」的權威,願意把孩子當成是獨立的個體跟他們談,就能減少孩子認為被父母「情緒勒索」的衝突發生機率。

情緒勒索源自溝通障礙

詹老師的建議是,每個親子之間的「異」見與衝突,後面都各有「不願放下的堅持」,像是孩子不願意照著父母親的期待及所安排的路走,父母要耐心跟孩子說「我的考量和出發點是什麼?照我的方式去做,對你將來人生的益處是什麼?」而孩子也要跟父母清楚闡明「我為何要走自己的路?」「我的夢想是什麼?如何落實?」讓父母放心孩子會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後,放手讓孩子去闖,讓孩子知道,爸媽永遠是孩子追求夢想的支持者及代禱守望者。

台灣彩虹愛家生命教育協會秘書長陳進隆受訪時表示,與其說親子之間會有「情緒勒索」,他認為是「缺乏良性溝通」。為人父母者會因為擔憂孩子(所做的)選擇,對孩子未來的生存發展不見得是最有利的,基於對孩子的愛與期待,也希望自己所擁有的資源(如人脈)可以幫助孩子少走冤枉路,所以會在孩子提出「走自己的路」的生涯規劃及想法時,父母因為自己過去的成長經驗,或是將自己一些「未完成的夢想」投射到孩子身上,而對孩子的意見和想法產生失落感,但孩子對什麼有興趣,以及會跟父母討論自己的重大決定,都不會是突然的,所以他認為「親子建立常態性的溝通氛圍」是很關鍵的。

父母是孩子的管家 要做引導者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孩子不是父母的所有物,父母只是管家」陳進隆提醒,即使孩子提出的生涯規劃聽起來是天馬行空、不切實際,父母仍要讓孩子感受到「我是被尊重的」,而回歸到聖經教導,上帝對每個人都有祂獨特的計畫,親子間多一些對話及理解,可以減少很多因為誤解造成的不信任。

陳進隆秘書長

陳進隆秘書長



每個家長在跟孩子談生涯的抉擇時,都要學習尊重孩子和適時放手的功課。」父母要做引導者,而非決定者。」陳進隆說,這裏的放手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在親子充分地討論及溝通,並且跟孩子分析過一切的利弊得失後,把最後的選擇及決定權交給孩子,而非以父母的權柄「幫孩子做決定」,這是全然的信任。

「任何的抉擇,都要出於愛和尊重」陳進隆說,父母對孩子當然會有「期待」和「想法」,身為三個孩子父親的他也是如此,有時站在他的理性面和經驗,未必覺得孩子所做的決定是最有利的,但誠如他前面所說的,他了解孩子是神所造的獨立個體,在親子以尊重的前提下溝通後,只要孩子所做的決定,不是偏離聖經教導的,他不會越廚代庖幫孩子做決定,也不會要孩子服從他父親的權柄「照我的方式去做」,最後他要提醒的是,當親子願意溝通建立互信的關係時,「情緒勒索」的發生機率就會降到最低。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