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全球進入地震活躍期 危老建物要加速更新
檢舉
不但是高溫熱浪,今年的洪澇、乾旱與極端天氣變化也在各處肆虐。例如: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洪患、中西部地區的龍捲風、印度的缺水危機,都是國家級的重大衝擊。
六月地震多 強度偏高
除了高溫、洪澇、乾旱讓人心情跌宕起伏外,近期世界各地頻傳地震,也讓浮躁的人心加添惶惶不安!一般而言,每一年全球發生規模6以上的強烈地震約有150次,平均一個月有13次。今年迄六月底已經發生了76次,發生地震的次數跟往年來比還算正常。可是若看每月的地震次數分布,則六月份單月強烈地震的次數高達18次,遠高於其他月份,確實值得注意!
回顧今年所發生的地震,五月26日祕魯發生一個規模8.0的超級強震,所幸震源深達123公里,只造成輕微的損害。四月22日發生在菲律賓呂宋島的規模6.1強震,由於震源淺(20公里深)加上震度高,造成18人罹難,是目前死亡人數最高的地震災害。
今年六月的地震不但多,強度也偏高。六月15日及24日分別在紐西蘭與印尼外海發生規模7.2與7.3的強震,18日在日本新瀉規模6.4地震,19日新幾內亞規模6.3地震,26日巴拿馬規模6.2地震,都曾在地表觀察到強烈的震度,自然引起不小的恐慌。
川南頻繁地震 應徹底查明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六月17日在中國大陸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發生一起規模6.0的強烈地震,隨後又在18日發生兩起規模5.3及5.1的中型餘震,連續地震共造成13人死亡,200多人受傷,超過1萬2千棟房舍毀損。長寧地震位於四川東南,構造上屬於相對穩定的華南地塊;歷史資料顯示自1900年以來,此次地震周圍50公里範圍內從沒有發生過規模6以上的地震,因此,發生這次強烈地震讓人十分意外。
其實從中國大陸地震局發布的資料可以觀察到,本次長寧地震所處的四川東南地區,自2018年十二月以來,規模5以上地震就相當活躍。例如:本次震央南側約14公里處曾發生2018年十二月16日四川興文(規模5.7)和2019年一月3日四川珙縣(規模5.3)地震,可說已有警兆在先。此外,六月17日長寧地震後,隨後22日珙縣也發生規模5.4的地震。
去年十二月,中國石油集團開始在四川南部進行陸相頁岩油的開發活動,開採過程使用的水力壓裂法,已經在許多地方證實會引發中小型的地震活動;因此川南地區最近短短半年期間如此頻繁的發生多起地震,其間的關聯性確實不容輕忽。
中國大陸政府應當進行徹底、透明的調查,查明這些地震發生的真實原因,以避免更大的災難發生,並給當地的居民明確的交代。這次長寧地震規模達到6.0,若是確實由於頁岩油的開採導致,將是首次因人為工程而引發強烈地震的案例,影響的層面將十分嚴重,不可輕忽。
危老建物應更新重生
臺灣今年地震活動統計至六月底,已發生12起規模5以上的地震,與歷年平均值相近。其中最大的是四月18日花蓮秀林規模6.1的強震,地震深度19公里,最大震度在花蓮高達7級,南投、宜蘭、台中、新北市震度也有5級;除了高鐵部分停駛,臺八線公路封閉外,也造成臺北市兩棟大樓出現傾斜的情形,突顯出都會區老舊建築物的耐震風險危機。
如今全球進入地震活躍期,地震防災工作不能鬆懈。在1999年集集地震、2016年美濃地震與2018年花蓮地震發生期間,都重複出現建築物倒塌及人員傷亡的重大災情。依內政部統計,截至2018年底,臺灣屋齡30年以上的宅數為410萬戶,佔全臺房屋的47%。這些老舊建物的抗震係數偏低,將是未來強震發生時的高風險群。
去年十二月,立法院會三讀修正通過都市更新條例,加上「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以及針對老舊建物實施「耐震評估」與「耐震補強」的政策,都可以提高民眾參與都更、改善危老建物耐震補強的意願。希望政府加強宣導積極推動,讓老舊建物能盡速的更新重生,以降低臺灣遭遇大規模地震災害所帶來的衝擊,為民眾打造更安全的居住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