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傳久(文字工作者)
很多年前,幾次跟著恆春基督教醫院的前輩們一起去社區進行訪視醫療。印象很深的是,大家出發前,總在恆基戶外停車場一起禱告才出發。
以前我只想到,那是求上帝保守大家平安的意思,雖然這也沒錯,可是近年我有更多的理解,那就是也願上帝幫助、提醒這群去做居家服務的人,能用上帝愛人的態度,善用專業,來面對一切被服事的人。這是重要的,尤其如今這個時代,有的被服務者未必脾氣好,或是被服務者對於使用福利資源的標準不同;甚至,照顧者本身也可能帶著專業的傲慢態度,需要謙卑。
猶如天使看顧 景象依舊清晰
我還記得,有一次和芬蘭宣教士馬護理師與陳育明醫師(他們現今仍繼續在恆基工作)出外訪視一位患皮膚病的老人。陳醫師要求患者脫下衣服以便診斷,馬護理師即在一旁等著接手老人脫下的衣服,她不怕骯髒,用尊重的態度,把患者的衣服疊得漂亮工整,好像高檔服飾店店員整理新衣服一樣。
這樣的服務(事)態度,使這位長者很得尊重。至於那些換下的舊衣服,會不會害馬護理師被感染?她是不是很不專業且愚蠢?其實恰恰相反,馬護理師有十分專業的知識,而且受過良好的訓練,更重要的是,她有重視被照顧者的心。從她的眼神透露出,她早已準備好、隨時提供幫助與支持。
這場景真如專業天使環繞那位老人。那位老伯獨居,我相信他經驗到的,不只是一家醫院的醫護人員來家裏幫他看病,並且還是一種美好的同在;這美好的同在,可以為他留存安全感與幸福感。這不正是給長者,尤其獨居長者最大的恩惠嗎?
靈性關顧比身體醫療更有價值
這類溫暖場景當年幾乎天天有。所以,回想這戶外停車場的禱告,不是只求醫療服務車路上別出車禍,更是希望各種事能如上帝喜悅的祝福腳本演出,如同主禱文所說,願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希望陳醫師和馬護理師,繼續如同使徒行傳第二章,帶著聖靈的能力,四處幫助有需要的人。
所以重要的是,給人身體上的醫療,也同時帶去更重要的靈性關顧,讓對方感動,覺得自己是有價值、被看重的人,得到所留下的平安。而不是讓被照顧者感覺自己只是被當成長照產業提款機,或創新照顧模式和長照設計思考的演員而已。
聽說不久後,恆基需要在那片我們曾經在一起禱告的停車場建立大樓,以因應醫療需要,但願這早年出發前聚集禱告的精神仍能繼續。如古老詩歌所說,我們依然唱這舊詩章,榮耀歸神哈利路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