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2 好牧人

人們為什麼不信耶穌?(上)

檢舉
康來昌 康來昌 追蹤
Hannah presenting her son Samuel to the priest Eli, ca. 1665
祭司以利是個老糊塗,他的兩個兒子很壞;身為教會的核心同工——這一家三個人都不好,那一定絆倒了很多人。但是你遲早會碰到教會裡的問題,你自己在教會裡也會製造問題。那我們該怎麼辦?

◎康來昌(牧師)

經文:約翰福音十二章39-41節

人為什麼不信耶穌?從根本上講,是神叫他瞎了眼、硬了心;我們能夠信耶穌,是神開了我們的眼睛、柔軟了我們的心。每一件事都在神的掌握當中,我們相信神統管萬有,包括人的信或不信。雖然人很難理解,但聖經很清楚地這樣講,我們理應如此相信。

我們要做的不是去查驗到底神叫誰心硬或心軟,因為那是我們不能知道的、神隱秘的旨意;我們能做的是在現實生活中避免一些不信的因素,增加一些信的因素。

能聽能信都是恩典

羅馬書十章17節告訴我們,「信道是從聽道來的」,原文是「信是從聽來的」。你要有信心,就要聽神的道、聽神的話。所以,不信的原因,從人的角度來看,就是沒有聽見或不想聽神的話。譬如一個住在山窪裡的老太太,到死都沒有信,可能因為她從來沒有聽過福音。因此,我們需要差遣宣教士到全世界,使人都能夠聽到福音,給人得救的機會。
有的人是有機會聽到福音,但他不想聽。弟兄姊妹,我們能夠聽、能夠信,能繼續聽、繼續信,這都是主的恩典。有的時候我們軟弱,不想聽或不想信了,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教會見證不佳
第一個原因大概就是教會或基督徒沒有好見證,絆倒了人。有的人看到教會牧師或弟兄姊妹有一些不好的行為,所以不想信、不想來,或一時之間不願意來了。

聖經中也有類似的例子。祭司以利的兩個兒子,叫很多人不信。他們在會幕那裡犯了很大的罪,一個跟服事的婦人行淫亂,另一個搶奪耶和華的祭物。撒母耳記上二章17節說:「如此,這二少年人的罪在耶和華面前甚重了,因為他們藐視耶和華的祭物。」

「藐視耶和華的祭物」,小字說「或作:他們使人厭棄給耶和華獻祭」。我不想奉獻、不想聚會、不想崇拜了,因為有人像以利的兩個兒子那樣不敬畏神。

路加福音十七章1節,耶穌說:「絆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絆倒人的有禍了。」絆倒,就是使人不信,使人犯罪。如果我們的言行叫別人不信或犯罪,這個就有禍了。在耶穌看來,一個人如果因為自己的惡行叫別人不信,那麼,「不如把大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扔在海裡。」(馬可福音九章42節)看基督徒有不好的見證,因此就不信了,這是令人遺憾的。

祭司以利是個老糊塗,他的兩個兒子很壞;身為教會的核心同工——這一家三個人都不好,那一定絆倒了很多人。但是你遲早會碰到教會裡的問題,你自己在教會裡也會製造問題。那我們該怎麼辦?我勸大家不要因此離開神,不但不要離開,甚至要更積極、正面地信靠上帝。

哈拿不為惡所勝的心

我的例子就是撒母耳的母親哈拿。哈拿沒有被聖殿裡的情況絆倒,沒有因為祭司的不好而失望、痛苦,反而繼續來到聖殿祈求,甚至在那裡得到安慰。

哈拿是一個愛主的婦人,但是很不幸,跟聖經裡面許多敬虔的婦女一樣,耶和華不使她生育(撒母耳記上一章5節)。可能因為哈拿不生育,她丈夫就另娶了一個妻叫毗尼拿。毗尼拿不是一個好人,她能生孩子,卻藉此諷刺、傷害哈拿。

以色列人大概一年三次走很遠的路,到聖殿或會幕來崇拜神,對哈拿來講,本來是很愉快的事——「人對我說:我們往耶和華的殿裡去,我就歡喜。」(詩篇一二二篇1節)。哈拿很愛上帝,一定喜歡去敬拜上帝,然而卻在聖殿再次被毗尼拿羞辱,「以致她哭泣不吃飯」(撒母耳記上一章7節)。於是哈拿就在那裡禱告,求神賜給她兒子,並承諾有了兒子,就把這孩子獻給神作拿細耳人。

哈拿一面禱告,一面哭,嘴唇動著,但沒有出聲音,祭司「以利以為她喝醉了。以利對她說:你要醉到幾時呢?你不應該喝酒。」(撒母耳記上一章13-14節)各位,你在教會裡服事,很有可能會碰到人家說一些難聽的話,令你傷心;不要灰心,魔鬼總會藉著各樣的事打擊我們。求主給我們一顆善良的心,使我們說話行事都出自上帝的愛;讓我們也有一顆堅強的心,不要輕易受傷害。

我非常欣賞哈拿的反應:明知去聖殿會被傷害,她仍然要去;被傷害得太厲害,她就去禱告;禱告得很沉重,又遭到祭司誤解,居然還能謙卑地接受安慰。如果我是哈拿,這個時候很可能會忍無可忍撂下一句話:我以後再也不來了;然後再對上帝撂下一句話:我不要再信你了!你不讓我懷孕,我祈求你,你又讓我被誤解,我還信你幹嘛?

但是感謝主,哈拿有一顆非常善良、不為惡所勝的心。各位,我們都要堅強,讓主的愛在我們裡面,使我們不輕易受傷害。哈拿沒有氣得暴跳如雷或者哭得死去活來,她誠懇地跟以利講:「主啊,不是這樣,我是心裡愁苦的婦人,清酒濃酒都沒有喝,但在耶和華面前傾心吐意。不要將婢女看作不正經的女子。我因被人激動,愁苦太多,所以祈求到如今。」(撒母耳記上一章15-16節)

超越環境 從主得真實安慰

以利聽了以後,就給了她一句很職業化的回答:「你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願以色列的神允准你向他所求的!」(撒母耳記上一章17節)哈拿居然真能平平安安地去,「面上再不帶愁容了」(撒母耳記上一章18節)。她從這句話裡得到了真實的安慰,感謝主!

在中世紀有一個神學觀念(可能天主教到今天還是這樣相信,我們基督教多少也有些相信),就是即便一個很壞的神職人員,他執行上帝的工作,還是有效的。這在中文裡叫「事效」——事情的果效。一件事情有沒有果效,不在於實施者的品行怎麼樣(如果在於這個人,就叫「人效」),而在於上帝是否給了他做這件事的身份。

天主教相信,一個神職人員,哪怕他很不好,但如果他講出來的道、行出來的事是按照教會規矩做的,就還是有效的。哈拿有一個很好的優點,她不管這個祭司怎麼不好,當他奉主的名、用神職人員的身份說「平平安地回去」時,她就相信平安臨到了。當哈拿得到平安以後,我想她就放鬆了,一放鬆就懷孕了。

本來以利父子沒有好見證,以利本人又誤解哈拿,是可能叫哈拿跌倒的;可是哈拿不但沒有離棄上帝,反而得到安慰,進而懷孕生子,這實在很了不起!如果在教會裡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或弟兄姊妹有一些不好的言行,願我們都能有哈拿那樣的信心,不被傷害。若教會缺乏好的見證使人不信,如果我們有哈拿的恩典——越在糟糕的環境中,越能展現笑容和積極的態度,那真是美好。

2. 境遇過於艱難
導致不信的原因之二,可能是環境太過艱難。以約伯為例,他先是失去一切財產,兒女全部死亡,後來自己又得了重病,他覺得活著很痛苦,上帝對他不公平。雖然約伯沒有失去信仰,但他對上帝有很多的抱怨。各位,如果我們肉體生病,或遇到一些問題,長期沒有辦法解決,我們的信心可能會動搖。

另外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曠野的以色列人。那四十年裡面,他們的特點就是抱怨,不斷想要回到埃及。環境太艱難(像是身體得重病,丈夫外遇或家暴等),向神求了半天也沒改善,甚至變本加厲,所以,不想信上帝——曠野的以色列人是這樣,希伯來書的讀者可能也面臨這樣的試探。

希伯來書作者寫該封信旨在提醒那些在逼迫來臨時,想要放棄信仰的人。他們曾經勝過逼迫,但是面對新的逼迫,似乎要站不住了。他提醒這些人:「你們與罪惡相爭,還沒有抵擋到流血的地步。」(希伯來書十二章4節),一定要想到神的應許是多麼美好,帶著信心忍耐等候。

進迦南之前,以色列人聽了其他十個探子報的惡信,又抱怨、不信,以致神的怒氣發作,讓他們在曠野多走了38年。迦勒和約書亞雖然有信心,卻因以色列人的不信受了連累,也在曠野繞了四十年。他們(尤其是迦勒)完全有理由憤憤不平——自己沒做錯什麼,卻因為別人的過錯跟著受罰,實在冤枉。進了迦南之後,迦勒還是有好幾年沒有得到應得的土地,但他仍然能夠很感恩、樂觀、積極地去爭取,因為他對上帝有信心。

願艱難的環境不致把我們打垮,別人的傷害也不會把我們打垮;願我們知道上帝的道是何等寶貴,能夠信下去,且越信越堅定。

相關閱讀:人們為什麼不信耶穌?(下)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何竟、竟自、任憑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愛家真情
尋求公義卻不淪為自義─教導孩子如何面對霸凌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五月花號啟航之地─英國普利茅斯探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