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聖經」、「上帝」,還有哪個詞快被消失?
檢舉
前不久,一則新聞引起人們的關注。中國新版本語文教材中,與基督教信仰有關的詞匯被刻意“消失”了。
俄國作家契訶夫的短篇小說「凡卡」中,「看在上帝面上」被改成了「看在老天爺面上」。著名的安徒生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所講的那個小女孩在寒冷的除夕夜擦燃火柴,看見了已故的祖母,祖母說,“當星星落下時,靈魂與上帝同在”。但在新版語文教材中,被修改成小女孩的祖母說,“當一顆星星落下時,這個人就離開了這個世界;” 此外,在丹尼爾·笛福的《魯濱遜漂流記》中,主人公從一艘失事的船上拿走了三本《聖經》,在新教材中則改為拿走了“幾本葡萄牙文書”。
這種公然篡改名著,抹殺、歧視基督教信仰的行為引起一片嘩然,尤其在基督徒當中,反對之聲尤為強烈(筆者在想,“顧客就是上帝”這樣的商業口號,是否也要改為“顧客就是老天爺”,或者“顧客就是佛祖”,才能“與傳統文化相適應”?)。
其實,類似這樣的情形並非首次,只不過這次一經報道和轉發,引起的關注巨大。在以往,讓與信仰相關的詞匯從公眾生活中消失,做的更加不動聲色,也更加接近成功,以至於連基督徒都不知不覺隨從。今天我們舉一個例子。
幾年前筆者參加一個基督教研討會時,聽到一位在出版社從事編輯工作的姐妹說到,官方曾下發規定,在編輯出版、廣播電視中,要把“禮拜日”、“禮拜一”……,或者“幾個禮拜”的說法,一律改為“星期日(週日)”、“星期一(週一)”……,或者“幾個星期(幾周)”,不可讓基督教信仰詞彙出現。
那位姐妹鼓勵大家,作為基督徒,我們應該堅持用“禮拜”的講法,不要隨從影響。
聽到這位姐妹的分享,我仔細一想,真的是這樣!記得小時候,鄰里親朋交談中說到日期時,大都用“禮拜幾”的講法。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的外婆,一位大字不識幾個的老太太,一到禮拜天,她就會說“今天是禮拜啊!”,連“天”字都省略了。其實我的外婆並沒有信主。現在每個主日清晨準備去教會敬拜服事時,我常常想起外婆的話:“今天是禮拜啊!”
可惜,如果我們注意觀察、聆聽,就會發現如今說“禮拜日”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即使是基督徒,也在用“星期日”,“週日”或“幾周”的講法。潛移默化當中,世俗力量已經成功地影響並改變了人們的語言習慣。
有人會說,“禮拜幾”的講法來源於基督教,所以不該採用。其實若是這樣,七天一個禮拜的記日方式都應該徹底廢除,因為這正是來源於聖經的。《創世記》頭兩章記載,神用六天創造了宇宙萬物,第七天休息。從那以後,七天為一個循環,周而復始,從未間斷。
古今中外各種曆法層出不窮,但任何曆法都是人發明的,都有起點,也都無法追溯到世界起源。唯有七天一個禮拜這種最“原始”的曆法,能夠一直往回循環上溯到神造萬物的那頭七天。是不是很奇妙?
更奇妙的是,今天世界各國各族各文化,曆法不同,年號不同,新年不同,節期不同,甚至一年的長短都不盡相同(以耶穌誕生為元年的現代公曆還未完全通用),但是,任何一天是禮拜幾,大家都是一樣的!全世界的人都共同以七天為一個禮拜,循環往復,這是對造物主最好的紀念,同時效法神六日創造之後休息一天,令人也得以在六天勞碌之後,休息一天(如今有了雙休日也似尋常,但對靠手工辛苦勞作的古人而言,能夠一個禮拜休息一天,意義重大)。
對於基督徒,七天一個禮拜則是提醒我們應把主復活的禮拜天守為聖日,每個禮拜來敬拜記念為救贖世人死裡復活的主耶穌基督。更進一步地,不僅禮拜日,從禮拜一到禮拜六每天也都有“禮拜”在其中,日日都應感謝神的眷顧。
反觀“星期”的講法,雖然仍是七天為一循環,與創世記載相同,卻源自後來巴比倫以一周七天輪流祭祀日、月、火、水、木、金、土7个星神的做法。巴比伦人认为这7个星神是轮流值日的,各主管一天,“星期”就是“星的日期”的意思。(註)
當然,使用什麼樣的詞彙是各人的自由,世人一定要用“星期幾”、“週幾”的講法,我們絕對尊重也無從干涉。
在此只是強烈建議呼籲主內弟兄姐妹們,也敬請大家彼此轉告,不要再潛移默化地受排斥基督教詞彙的影響,理直氣壯地恢復使用“禮拜幾”、“幾個禮拜”等說法,讓信仰詞彙不再從日常生活中“被消失”。更讓我們藉此彼此提醒,禮拜天分別為聖來敬拜主,每一天都要敬拜主,因為每一天都是神的創造、神的恩典!
禱告:親愛的主,感謝您的創造之恩,您在一個禮拜當中創造了萬物並休息。感謝您的救贖之恩,您為我們在七日的頭一日死裡復活。感謝您的眷顧之恩,一個禮拜七天,您天天保守看顧,每一天都是神的恩典。您的名配得敬拜,配得尊崇。奉耶穌的名,阿們!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牧者恩言專欄2019.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