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鞋匠──修鞋達人潘灯同 百轉千折之路
檢舉
「過去我只想在工作中獲利,一心考量利益。」了解聖經後,他以榮耀主名為樂,除了例行向顧客解說鞋子的問題,分析處理的方式,還會建議不同的修理方式讓顧客選擇,希望前來的客人都能帶著平安喜樂的心情離開。
就一般印象,修鞋店多半有著堆積如山的皮革材料,散發濃烈的鞋油味道,不然就是沾滿四處的油漬,而在大安路上,則有一家窗明几淨、布置典雅的修鞋店。對店家負責人,亦是師傅的潘灯同,這家店不單是賴以營生的志業、事奉上帝的祭壇,還是分享見證與傳福音的禾場。所以他把店裡最好的區塊獻給神,玻璃貼著經文,牆壁掛上十字架,高腳桌面擺著福音書,每天早上開業前,都會禱告、敬拜、讚美神。
所思所想 只為出人頭地
走過人生高峰低谷的潘灯同深信:「神知道我真正的需要」,禱告敬拜未必有所求,純粹是感謝讚美神,而且愈讚美,愈感謝,力量就會愈大。「就像父母與兒女的關係,愈常感謝讚美父母的孩子,父母愈疼惜。」
潘灯同19歲在淡江中學同窗好友的帶領下,於仁愛教會受洗。不料沒多久,一場車禍讓他差點喪命。「那天是中秋節前一天晚上,醫院剛好沒有相關的醫生,還好外科主任特地趕到醫院幫我手術,才救回一命。」經過一段時間的療養,尚未進一步認識主的他開始在世界遊盪,一心追求名利,所思所想只為出人頭地,「自此遠離神,掩面不看神」。
隨後推廣魔鬼氈,時常拜訪鞋廠的潘灯同,意外得知有人引進國外修鞋的新技術,看到該行在先進國家蓬勃發展,及臺灣經濟起飛的前景大好,於是投入修鞋事業。當時,努力進取的他曾投資多項事業,積極多角化經營,一帆風順的生活讓他徹底遺忘神,盡情沈浸在物質世界的虛華裡,直到40歲,投資的事業因被倒債破產,股東拆夥的紛擾讓他心力交瘁,心情跌落谷底。
倒債破產 心力交瘁
「當時非常的痛苦,要到店裡時,整個人沮喪到全身無力,連踩油門和扶方向盤的力氣都沒有。」綠燈時,他癱在方向盤上動彈不得,還惹怒後面的汽車拼命按喇叭。那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挫敗。
所幸,神並沒有忘記這位曾經受洗的迷途羔羊。在萬念俱灰,無計可施的情況下,神的靈在他心中呼喚,他突然想到遠離甚久的上帝,於是當下順著聖靈的感動,開始做離開教會21年後的第一個禱告,才有力氣開車到店裡工作。
特別的是,當天有兩位不熟的客人,或許看出他心情沮喪、臉色不佳、動作緩慢,竟然以聖經的話語「溫馴像鴿,靈巧像蛇」提醒他處事的訣竅。這個無心之舉,讓他豁然開朗,接著跟鄰居到教會聚會,學習在工作中落實神的教導,從此進入嶄新豐盛的生活。
豁然開朗 進入豐盛生活
「過去我只想在工作中獲利,一心考量利益。」了解聖經後,他以榮耀主名為樂,除了例行向顧客解說鞋子的問題,分析處理的方式,還會建議不同的修理方式讓顧客選擇,希望前來的客人都能帶著平安喜樂的心情離開。總之,信主後,「工作的信念就是盡力讓顧客滿意,每件事都要為主發光,不能違反聖靈的原則。」
隨著修鞋事業穩定成長,43歲時他與交往3年多的女友結婚,並一起在信友堂聚會。所以他不諱言信仰給他最大的祝福就是:「工作、生活、婚姻,什麼都不缺。」
租金猛漲 迦南美地在何方?
不過4年前,大環境的改變及附近辦公大樓改建,讓經營36年的鞋店,生意每況愈下,加上店租節節升高,迫使他不得不考量搬離。只是租了30多年的店面,若要搬走形同連根拔起,實在捨不得,何況在租金水漲船高的情況下,哪裡會是理想、可以繼續經營的地點呢?
因業績下滑,有兩年的營收都是赤字,入不敷出的潘灯同捨不得妻子擔心,只能獨自承擔。雖然知道搬遷勢在必行,但是過去失敗的陰影讓他猶豫不決、裹足不前。所幸,上帝知道他的恐懼,透過妻子強烈主張搬離的堅持,他只好勉強配合。可是哪裡是最適合,又合乎成本的地點呢?那段期間,為了搬與不搬,找哪個地點,夫妻倆常因看法不同,齟齬不斷。
僵持了一年,白天忙於工作的潘同只能仰賴妻子的協助,只是妻子喜歡的地點,卻不合他意。「那是在巷子裡的店面,憑我多年經商的直覺,一看就知道不是個顯眼,能吸引人潮及方便客人前來的地點。」不過為了維繫夫妻關係,不願拂逆妻子意見的潘同,只能靠著禱告,求上帝開路。
想不到簽約前一天,房東突然通知房子另有他用,出乎意料的結果讓他鬆了一口氣。奇妙的是,隔一天就找到大安路上的店面,而且三天內談妥所有的細節。搬來新店的一年多,業績緩步成長,生意無縫接軌,原本擔心客戶流失的問題,不但沒有發生,還帶來更多的新客戶。
「為了家庭和諧,不跟妻子吵架,神就出手攔阻不適合的店面,給我更好的迦南美地。」潘灯同認為這完全出乎神,否則絕不可能有這種情況。
以簡單生活為樂
另外,這段期間教會提供的協助,如開設理財課程,不但幫助他們懂得規畫財務,亦修復、更新他們夫妻的關係。重要的是,信仰讓事業陷入低潮的潘同,經常有出人意外的平安與喜樂,也讓妻子的身體愈來愈健康。
曾經潘灯同以為,只要努力、肯做、用心,一定可以克服困難,成功致勝,結果耗盡精力和生命,最後僅是徒勞與空虛。信主後,不絕望的信念源自知道神愛他,會主動幫助他,還會為他預備、補足一切,所以過得很平安,也很喜樂,這種得自心靈的力量和信心,絕非外人所能想像,也讓不喜歡得罪人的他,開始勇於為神做正確的事──「凡不符信仰原則,該拒絕就會拒絕。」
現年60歲的潘灯同,經歷幾次的生命轉折,覺得困頓是神賜的恩典。「雖然當下非常的痛苦,卻讓我看到神的保守和扶持。因為若非神的幫助,我怎麼可能走到現在,若非神的引領,我絕對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是。」回首過往,他更深地體會到:人生每一段掙扎困惑,都是讓自己蛻變、成長、進階的必要過程。
所以他感謝神沒有放棄他。在他沈溺罪中之樂時,持續以慈愛和恩典對待他;在他最軟弱之際,給他東山再起的信心和力量。
「現在只要有神,就可以很快樂。」40歲前每月4萬零用錢都不夠開銷的潘灯同,信主後以簡單的生活為樂。每個月5千元的零用錢,除了支付每天一杯咖啡和中晚餐,還可以幫汽車加油。如今每天下班最快樂的事,就是「回家後,牽著太太的手外出散步,從中得到釋放和安慰。」
潘灯同記得一位非洲宣教士曾說:「非洲除了神,什麼都沒有,但只要有信仰,一樣可以擁有信心喜樂。但在臺灣什麼都有,卻沒有神,很多人都活在焦慮和恐慌中。」所以他以約翰福音六章35節:「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裡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勉勵所有的人要靠主戰勝世界虛華宴樂的價值觀,不要迷失在富貴名利中,如此一定可以發揮上帝賜予的能力,做榮神益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