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2 基督教論壇報 / 人物見證

撥雲見日:范約翰的宣教故事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陳中陵 (新北市五華國小教師) 臺灣教會宗派相當多元,長老宗便是其一,又以「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簡稱長老教會)歷史最為悠久,是臺語教會的代表;另有「中華基督教長老會信友堂」(簡稱信友堂)194...
陳中陵 (新北市五華國小教師)

臺灣教會宗派相當多元,長老宗便是其一,又以「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簡稱長老教會)歷史最為悠久,是臺語教會的代表;另有「中華基督教長老會信友堂」(簡稱信友堂)1949年在臺建立,以國語教會著稱。少為人知的是,信友堂曾於1957年加入長老教會,1966年登記法人,隔年退出長老教會。

初抵上海 正逢太平天國之亂
作為長老宗體制的信友堂,歷史沿革可上溯至160年前。1860年美北長老會范約翰(John Marshall Willoughby Farnham,1829-1917)入華宣教,在上海佈道站開啟他寓華長達57年的生涯。

范約翰(作者提供)

范約翰(作者提供)



初抵上海的范約翰正逢太平天國之亂,社會動盪不安,一批批的難民逃至上海避禍,范約翰於是收留難童,先是安頓生活,提供教育,之後逐步建立「清心書院」。又在院內舉行主日禮拜,也就是日後的「清心堂」,會眾信徒也多以清心書院內的師生家眷為主。

宣教集結教育文字印刷工作
美北長老會以上海佈道站為核心,除了書院、禮拜堂,還有1860年底遷至上海的印刷出版機構「美華書館」,書館前身是澳門華英校書房和寧波華花聖經書房,姜別利(William Gamble,1830-1886)則是書館的靈魂人物,經營著力甚深,尤其引介電鍍活字和電鍍銅版技術來華,成為日後中文印刷的主要方法。因此,美北長老會從1860年起,在上海建立多元事奉,集結傳道、教育與文字印刷工作,奠定厚實的宣教基礎。

上海佈道站初期有四名宣教師,克陛存(Michaei S. Culbertson, 1819-1862)最為資深,當時克氏已在華十多年,其他成員對於宣教事務或有不同觀點,大抵尊重克氏的意見與決定。但克氏不久(1862年八月)因霍亂猝逝,站內群龍無首,竟然衍生糾紛對立。

導火線源於范約翰從事土地房舍買賣,主要是為了購置土地用以建設清心書院和禮拜堂,但因溝通過程發生誤解,陸續被當地華人告進官府,美國駐滬總領事還為此事親自處理,站內其他成員認為范約翰此舉有損宣教師形象,甚至指責范約翰荒廢宣教工作。

總之,站內的氣氛鬧得沸沸揚揚,彼此控告越演越烈,延燒多年。結果是站內其他宣教師調職他處,以及姜別利離職返美,衝突才得以沉寂,最終留在上海的是范約翰夫婦。這是一段密雲籠罩的暗黑過往,但是上帝的手仍恩待祂的教會,火柱依舊引路。

上海市第八中學,前身為1861年范約翰夫婦創辦清心書院。1918年更名為清心女中。

上海市第八中學,前身即為1861年范約翰夫婦創辦的清心書院。



積極學習方言融入當地社會
范約翰為了儘速融入當地社會,積極學習上海方言,研究當地音韻,為此出版《上海音韻改說字母中外字》(1863年由美華書館印製),作為宣教師語言學習的基礎。之後擔任聖經上海方言土白譯本的主要翻譯者(1881年出版新約,1908年出版舊約),譯經則是幫助在地華人慕道歸主。由於當地文化,他主張用「神」翻譯God這個字,而非「上帝」,這也是美國宣教師及其所屬差會的普遍立場。

關於印刷工作,上海佈道站藉由美華書館印製的宣教出版品,委託送書人將福音小冊或單張,大量免費分送。但從1865年起,開始以成本三分之一的價格,低價出售。一開始還不敢全面實施,篇幅少的小冊也還是免費贈送,直到售書行動相當順利,阻礙不大,便全面實施改送為售的新措施。

分送福音刊物成重要宣教管道
宣教師認為,此舉可以讓華人重視花錢買來的基督教書刊,才會認真閱讀。無論是分送或出售,默默付出的分書人,參與宣教傳播功不可沒。直到如今,分送福音刊物或單張,仍是重要宣教管道。

范約翰心繫教育工作,在清心書院教導神學,同時有丁韙良教導聖經。但1860年代的中國有天平天國之亂,美國則有南北戰爭,差會補助受阻,導致清心書院的校務經費拮据。

范約翰透過私人關係,向美國親友與教會信徒募款,得以勉強經營;同時校務採取半工半讀制度,學生到美華書館學習排字印刷,讓貧寒學生習得一技之長,竟也成了辦學的特色。中國教會早期名牧鮑哲才,當年師從范約翰,也曾在美華書館學習印刷,後來獻身傳道,范氏將棒子交給他,成為清心堂牧師,牧養120位信徒。

鮑牧的三個兒子從清心書院畢業後,也進入現代化的美華書館。長子咸恩學刻字,次子咸昌學排字,三子咸亨學印刷,日後和友人們創辦商務印書館。可以說,沒有美華,就沒有商務。范約翰影響的不只是他的學生,更包括他的學生後代。

Hongde Tang Christian Protestant Church Duolon Cultural Road Hon

鴻德堂



美北長老會最早建立「清心堂」,范約翰陸續建立「思婁堂」(後改名鴻德堂)與「閘北堂」,這三所會堂也被稱為「上海長老會第一、二、三會堂」。根據統計,1901年三所會堂信徒總計有250位。其實原先人數更多,只是前一年發生義和團之亂,自然篩去信仰搖擺的人,留下的是堅守主道的信徒。

范氏夫婦育有六女一子,全都在上海出生,回首過往,都是一段段篳路藍縷的開荒事奉。1949年,鴻德堂韓時俊長老、霍思美長老以及閘北堂周盛清長老、陳升海長老,從上海遷抵臺北,再度開啟信仰新頁,聯絡會眾建立「信友堂」,去年(2019年)屆滿70年。

如今信友堂已是自立的本土教會,無美北長老會的西方差會支持,但仍視范約翰為堂會始祖,以長老宗禮儀和聖經神的話語牧養群羊,並傳承差派宣教師前赴遠方的傳統,就如同當年范約翰夫婦被上帝差遣前往中國。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