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1 基督教論壇報 / 社論言論

現代科技能取代聖徒團契嗎?疫情下的信仰考驗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這次全球性的疫情,也許帶來基督徒反省的機會,思考假如無法去禮拜堂參與聚會時,又沒有任何電子媒體科技的協助下,要如何維持並追求基督信仰中的靈性成長。
◎王文基(基督教宣道會天母堂牧師)

面對當前新冠肺炎全球蔓延之態勢,台灣眾教會持續探索嘗試以各樣配套措施來回應,其中特別關注「實體現場的禮拜」改變為「網路直播的禮拜」之間的相關概念與做法。

當然,不同型態的教會就有不同的配備與調整層次,在技術方面不會有太大的問題。真正的調適關鍵是信徒多年的信仰生活習慣,包括了好習慣與壞習慣。

在疫情之下,不少信徒面對教會生活調整都覺備受考驗,筆者以牧會現場的觀察,試圖提出一些問題,期待藉此對自身信仰生命與教會生活有所反思。

考驗1:無法去教會,仍然會過主日敬拜的生活嗎?

主日禮拜由實體轉為網路直播的方式,首先挑戰我們的是時間與空間的問題。平常,大多數基督徒會在固定時間去教會參與主日禮拜,但當疫情發展至不便參加實體現場禮拜時,我們仍然會在相同的時間分別為聖嗎?面對網路直播的禮拜,我們能在家裡,依舊自然的敬拜主嗎?

這些問題挑戰信徒的心靈,有心又有實際行動的到底有多少人呢?還是平日常常跟上主請假,不差這半年或一年了?

當然「網路直播的禮拜」會在網路上存檔,方便信徒隨時觀看,但基督徒對上主的敬拜不是「看見」的問題,而是「參與」的問題,這是需要我們騰出心靈的時間與空間單單歸於上主,在整全的敬拜中與上主會遇。

考驗2:在電腦平板、手機面前,能專心敬拜主嗎?

這是一個弔詭的問題。人類在大量使用電腦、平板與手機後,經常發現更不能專心做事。這些電子工具在一般運用下,可以成為很方便的聯繫媒介,但因著這些工具同時具備太多功能,讓我們在使用時難以專心。這是另一種試探,使得我們與上主建立關係變得分心。

我們對著一片發光顯示器時,其實是非常沒有耐性的,不久就會在家中東張西望、或被家人與小孩打亂了心情。逃離螢幕也沒有人知道,等到再次專注禮拜,可能又耗掉不少時間。網路的模式無法與親臨現場的禮拜相比,會不會在疫情日久下使信徒靈命枯竭呢?值得深思。

考驗3:擅長用電子媒體,是否能取代當面的聖徒相通?

當教會生活面對疫情升級時,主日崇拜與各種週間聚會,紛紛改用通訊社群媒體來聯繫;在減少人群面對面接觸與傳染機會的同時,亦塑造了信徒另類團契相交模式。雖然現階段評論優勝劣敗尚屬過早,但是我們總得思考,它在未來發展的可能趨勢與影響。

目前不少人逐漸習慣網路式的聖徒相通,將來也會形塑出新模式的信仰群體,但大多數人仍然肯定恢復面對面的關係。也許上述兩者並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但是我仍然期待兩者可以產生並存與互補的作用,而且信仰情誼能當面表達還是較合宜的。

考驗4:對於有些人無法使用電子媒體時,教會要怎麼辦?

有時候過度吹捧網路通訊模式的教會轉型趨向時,恐怕會忽略一群為數不少的「低科技使用者」。

這些信徒比較不適應或缺少使用電子媒體的習慣,卻仍然過著單純的信仰生活,他們只需最簡單的信仰模式即可滿足。筆者認為教會需要小心避免在此次疫情下,造成排斥與邊緣化這些信徒的傾向;也許可以與他們分享一點簡單的文字,或者用電話聯絡,保持對他們的靈性造就與關心。

科技至上主義也有某種權力運用機制,它正默默的淘汰跟不上如此科技運用之人,背後可能造成某種霸權主義的試探,這對基督信仰的群體實在是一種傷害。如何平衡與兼顧,是值得我們思考的課題。

考驗5:在沒去禮拜堂與沒有電子科技輔助下,如何維持靈性?

這次全球性的疫情,也許帶來一次整體教會界與基督徒的反省機會,幫助我們徹底的思考,假如無法去禮拜堂參與聚會時,又沒有任何電子媒體科技的協助下,要如何維持並追求基督信仰中的靈性成長。

我們會主動的讓生活各方面注入基督信仰的原則與意涵嗎?當今教會已多年強調信仰落實於生活的重要性,一個疫情考驗即可反映出,信徒是否有真正落實執行。

若是信徒還以為,有去教會就是落實了信仰生活,一旦在疫情下不能前往教會聚集時,豈不等同把信仰連根拔起了?因此,現今正是基督徒重新省思自己,如何在逆境中跟隨基督,作主門徒的時刻。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