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喪親痛
檢舉
雖然我已信主多年,但爸爸的不告而別還是讓我的信仰崩盤。直到在書中讀到「悲傷是必經的人生體驗…如果你沒有好好走過悲傷,便會喪失治療靈魂、心理與情感的寶貴機會。悲傷是上天的恩典!」
知名女藝人逝世之後,丈夫非常自責「覺得自己沒有做好」,面對至愛至親的人離世時,親屬經常會有這種內疚與自責,甚至伴隨一輩子。喪親者如何走出失去至親的傷痛?
我曾歷經爺爺罹癌、摯友車禍及爸爸久病厭世,曾有一段強烈否定自我及一蹶不振的痛苦歲月,但因著基督的愛,在教會牧者和團契弟兄姊妹的陪伴下,還有透過閱讀、學做菜等方式療傷止痛。思念依然在,但對過程中所經歷的驚濤駭浪,如今我可以說,這是一條充滿恩典及醫治的道路。
爺爺在我升高三那年暑假因胃癌過世,老人家從有症狀到離開僅僅廿天,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失去親人,每天對自己噓寒問暖的爺爺突然不在,我的心破了好大一個洞。爺爺生前希望孫女將來能多讀點書考大學,我在高中畢業後重考一年考上私立大學,在查榜得知考上那天,我對著爺爺的照片哭了好久。
摯友、父親接連過世
準備升大四那年暑假,我信了主,在耶穌基督的愛裡找到人生盼望,也結識教會許多基督徒好友。2008年八月一場車禍意外,又帶走我在主裡的好姊妹淑琴,她才廿九歲芳華就安息主懷。那段日子,對我來說十分難熬,因為她曾是我同事,離開時她是我室友,當我父親在接受化療抗癌時,她就是我最好的屬靈同伴,常常聽我分享煩惱,彼此代禱。
摯友離開半年後,我再度經歷生離死別。2008年清明節前夕,我的父親因排便困難,去大醫院檢查才發現是腸癌第四期,癌細胞已擴散至全身淋巴,接著開始一連串的開刀手術和化療,過程非常辛苦。2009年一月,爸爸做完第四次化療,醫生讓他出院回家過年,吃過年夜飯他對我說:「爸爸還可以,趁年假妳跟朋友出去走一走吧!壓力不要太大。」
大年初四的傍晚,我和一群朋友在西子灣看完夕陽,正準備吃晚餐,卻接到一通讓我當場癱坐在地上的電話。電話那頭的妹妹哭喊著:「妳快回來!爸爸走了…」
我在友人攙扶陪同直奔高鐵站,衝回台北,路上用發抖的手傳訊息給牧師,說爸爸突然走了,家人沒多說只要我趕快回去。我腦筋一片空白,口乾舌燥,呼吸困難,感覺心臟快要從嘴裡蹦出來了!
凌晨抵達殯儀館時,只見爸爸僵直躺在幽暗的冰櫃,得知他是趁妹妹睡覺時,跑去陽台自縊輕生,我強忍的情緒終於潰堤,「昨天電話中,人不是還好好的?說等我回來,和妹妹陪你一起看醫生…」看著爸爸留下的遺書,說明自己久病厭世,不想拖累家人,只好先走一步,這讓我自責不已,腦袋的空白瞬間轉成一句句自我控告:「如果我不去就沒事了…」、「如果我下午再多打通電話,就能阻止一切!」、「一點警覺都沒有,真是不孝!」…
還沒來得及接受,身為單親家庭的長女,我必須一肩扛起籌辦父親後事的重任。傳統信仰的爸爸對我跑去信耶穌,起初頗不認同,但是因為愛的緣故,他試著了解、接觸就漸漸接受。
爸爸人生最後半年,教會弟兄姊妹常探訪他,到醫院或家裡唱詩歌,並為他禱告。爸爸曾多次表示,他在牧師及弟兄姊妹的身上,感受到無形的愛,也曾交代我,要信就要認真,好好跟隨所信的神。爸爸過世五天後,教會用基督教儀式,為爸爸舉行一場簡單莊嚴的安息禮拜。
負面情緒排山倒海襲來
然而在辦完後事後,負面情緒排山倒海朝我襲來,我深陷「被遺棄」的感覺中無法自拔,讓我原本就嚴重的氣喘數度發作,甚至影響到工作及生活。雖然我已信主多年,有穩定的教會生活,同事們也都很體恤我,但爸爸的不告而別還是讓我的信仰崩盤。那陣子的我吃不下,睡不著,有時會突然恐慌到狂冒冷汗且無法呼吸。還有一個問題,我無法面對所信的神:「自殺的人會在天堂還是地獄?」然後,我不禱告了。
一位曾走過喪子之痛的前輩,她也是基督徒,在得知我的狀況後立刻致電關心,也介紹兩本書給我,同時建議我若看完覺得沒幫助,就要尋求專業諮商作悲傷輔導。一本書是張老師文化出版的《當綠葉緩緩落下》,為臨終關懷之母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Elisabeth Kubler-Ross)與安寧療護專家大衛.凱斯勒(David Kessler)合著,羅斯醫師與凱斯勒在書中分享,他們在悲傷中體悟生命的脆弱及韌性,而「曾經愛過、失去,又活了過來」的人生歷練,使得他們更感念:「生命、死亡與愛是上天給你的恩典。」
羅斯醫師提到:「悲傷是必經的人生體驗…沒有人會白白悲傷。悲傷有治療力量。如果你沒有好好走過悲傷,便會喪失治療靈魂、心理與情感的寶貴機會。悲傷是上天的恩典!」這本充滿鼓勵與盼望的書,讓我再次接納自己,懷抱神的恩典。
另一本是《他走了,不是你的錯:瞭解自殺,與親友的心理重建》,作者蕊塔.羅賓森(Rita Robinson)在書中提出自殺是一種「疾病」的重要觀念,是大腦化學失去平衡所導致的行為後果。
當我整理爸爸遺物時,才發現櫃子裡除了不同種類的止痛藥,還有許多精神科醫師開給他的抗憂鬱及安眠藥,我才意識到,抗癌不單是肉體承受極大痛苦,有時病人心理的壓力,必須靠一天吃上幾十顆藥丸才能短暫入眠。
這本書讓我心中的糾結、自我控告一一解開,雖然流了很多眼淚,卻也得到醫治。我重新恢復禱告生活,也開始為自殺者遺族代禱。
最感恩的是教會弟兄姊妹的陪伴,讓我不致跌倒。那段日子,我在廈門街浸信會的社青「恩賜」小組,由王明恩傳道牧養(現為台南轉角勝利教會牧師)我們這組的小組員,也曾經歷過至親離世,他們陪我哭、為我禱告,後續整理、搬家等,都是這群小組員齊心幫忙,讓我體悟羅馬書八章28節「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的真理。
用做菜延續愛和思念
這些年來,我對故人的思念從未停止。那位先到主耶穌那裏去的好姊妹,父母家人都還未信主,我因著主的愛,從單身到如今一家五口,每年大年初二都會去鄉下老家給她的父母拜年。從開始見面眾人的嘆息流淚,到如今被一群小蘿蔔頭圍繞的熱鬧,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
透過做菜,我延續對爺爺、爸爸的愛和思念。爺爺是廚師,爸爸廚藝也很好,我從小就跟著大人在廚房裡轉來轉去。爺爺住院前一刻還在家熬粥、包餃子;而我們父女最後那頓年夜飯,是爸爸忍著化療後的不適,特地到山上宰雞,去漁港買海鮮,在廚房站上整天煮出來的,那是我從有記憶以來吃過最美味的一頓飯。於是,爸爸走後我才開始下廚學做菜,複習著從小吃到大的家常菜,在每道料理中找回熟悉的、愛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