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九區的曙光—巴基斯坦難民的泰國學校
檢舉
◎夏念雲 (聖潔會航空城教會會友)
巴基斯坦是伊斯蘭教國家,超過九成五的國民皆是穆斯林,相形之下,基督教、印度教、錫克教等其他宗教在巴基斯坦就成為了弱勢族群,日日夜夜身處水深火熱,極端的情況是在...
巴基斯坦是伊斯蘭教國家,超過九成五的國民皆是穆斯林,相形之下,基督教、印度教、錫克教等其他宗教在巴基斯坦就成為了弱勢族群,日日夜夜身處水深火熱,極端的情況是在工作權、人身自由權,都可能遭受忽視,或是不以平等待遇對待這群「少數」。
伊斯蘭國家遭不平等待遇的少數
在泰國曼谷市郊某處的平房中,一間看似普通不過的透天厝,有一間提供給從巴基斯坦逃難過來的基督徒接受教育的場所。藉著我們在泰國的線人Pupa的安排,讓我們一行人有進一步接觸了解他們的機會。
這一所位在泰國的教育機構,學生從小至五、六歲,大到廿歲,由曾在泰國留學畢業後取得工作簽證的Nami(化名)主責,提供基礎英語對話、數學、手作,和聖經的學習內容。
抵達曼谷的第二日,我們一行人向Pupa提起,我們很好奇巴基斯坦基督徒在當地的生活處境,想看看能否有有機會拜訪,於是Pupa答應我們明天一早去看看。隔日,我們一行人打了一輛計程車,駛向想像中的畫面。
密不透光的避難所
不如許多曼谷聳立的教堂、佛祠,這間屋子十分普通,甚至普通的像是刻意隱藏的,坐落在巷弄最底,窗戶被密不透光的有色膠帶貼住,唯一傳出來的不過是一點樂音。若不是看到Pupa熟門熟路地進去,大概論誰也沒有踏進去的勇氣。
一進門,昏暗的燈光映入眼簾,略帶一股悶臭,夾雜汗味和一股難以言喻的氣息。幾個孩子看到陌生的臉孔都收起笑臉,迅速跑進辦公室,卻不時在門縫間露出幾雙好奇的眼睛。
因為拜訪是突然的,我們初進入的時候,並沒有熱烈的歡迎,而是帶著警戒的幾句,「等一下,我們負責人不在,請你們在這裡等一下…」
十五分鐘後,房子另一側的車庫門開了,一位目測170公分的年輕男子,穿著襯衫,戴著髮箍,他是Nami。他簡單地跟Pupa打探我們的身份後,簡單地帶我們一行人參觀,介紹學生集會的會場,接著帶我們到辦公室裡休息,和我們分享這邊的生活型態。
以為自由卻是另類挑戰起點
這群基督徒多是非法移民,在幾年前透過旅遊簽證從巴基斯坦來泰國,便逾期居留至今。因著身份太過於特殊,加上語言的隔閡,在泰國根本找不到工作,大多是要透過天主教堂,或是其他慈善機構的賙濟才能勉強度日。
而他們的子女也面臨相同處境,因泰國的學校多為泰語授課,同樣要面臨語言隔閡,而英文授課的國際學校則是學費高昂。所以,無奈之下,他們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
正當我問起這邊的生活是否較巴基斯坦來得更好、更自由,Nami說,這邊的情況並不樂觀,許多人以為來到外國就自由了,但這只是其他挑戰的起點。
沒工作、無法上課的日子裡,這些學生和他們的父母就只能待在家裡,哪都不能去,因為他們的身份是非法移民,如果上街被警察盤查、若應付不過來,就可能會被羈押,再關到Immigration Detention Center(IDC)移民拘留中心,除非他們繳付贖金和罰款,不然沒得商量。
必須戰戰兢兢地度過每一天,對於這群學生和家長來說,是為了生活而不能妥協的日常;儘管生活處境並不樂觀,相信這是許多基督徒一輩子遇不到的事,然而上帝仍然在他們看似憂愁的日子裡,帶進一絲曙光。
感受呼召以教育翻轉未來
Nami說道,教育是唯一能夠改變他們未來的途徑。Nami是在巴基斯坦長大的,到大學決定前往泰國攻讀IT學士學位,畢業後做了兩年工程師,有著前途似錦的未來,似乎一切都已預備好了,然而他卻在最可以安逸的時機,選擇照著心裡的感動去行。
也許是因為大學期間參與許多公益性質的活動,對於泰國的巴基斯坦流亡基督徒的生活多有耳聞,最後他決定回饋他的社群,成立一間教育機構,成為這群孩子人生中的祝福。
最後希望所有讀者在閱讀完後,能夠思考,究竟自己是否處在安逸之中?倘若安逸,你的信心要建立在何處,神國的呼召近在眼前,你是否願意回應呢?
「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羅馬書十二章15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