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疫情的時代,再思全球化與舊約巴別塔
檢舉
全球化固然是人類文明的趨勢,但帶著罪性的人類無盡發展的結果,反而帶來更大的災難與毀壞!這一波彷彿現代瘟疫的新冠肺炎,好似一記沉悶的警鐘,試圖敲醒汲汲營營的現代人,特別是神的兒女,你我是否處在適當的位份上盡忠職守,在末後的世代發揮影響力?
或許,人類真的是太驕傲了;雖然大部分的人會形容現在是「後疫情」時期,但稱為「新疫情」或許更合適。畢竟,新冠肺炎的疫情並未結束,身處聖經所說末世的我們,在大環境的劇變之下,將會面對新興病毒可能一波又一波的到來(參路加福音廿一章11節;啟示錄六章8節)。
這一代科技的發展,天文學疆界的開拓,全球網路益加緊密的聯絡,似乎一再的呼應樂觀者對於「進步」的期待。生物學的進化論,看似愈來愈有可能在社會制度與未來科技中體現。
然而,前所未見的新冠肺炎,正如從前各種瘟疫剛要發生的時刻,再一次震撼了全人類。我們引頸期待著新疫苗的問世,使人類在這一場與疾病的爭戰中可以略佔上風。然而,也有人將這一場現代瘟疫,視作自然界對人類文明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反撲,就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歷史。
全球化改變世界秩序
現代的「全球化」始於十五世紀的歐洲,在種種因素的揉和之時,歐陸內有造船技術與地圖學的重大進步,外有東方陸路強權阻隔的重大壓力;在發展新商路的迫切需求之下,具有遠洋探險能力的船隊遂應運而生。隨後的幾個世紀,歐洲的歷史由「地理大發現」,進而到「大航海時代」。
新興的貿易路線與夥伴應運而生,進而刺激了農業革命、機械化的工業革命,文化交流與人口暴增,民主法治化的工業國家產生,部分發展成帝國主義與殖民主義。
舊世代的思維與框架已經逐漸被革命性的推翻了,新興的時代與權力分配儼然成形;這樣的時空背景,終於演變為廿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也可以說,兩次世界大戰重塑了整個世界的面貌與秩序。不論學術界或是金融界都認為,全球化涉及人類活動的各層面且造成前所未有的影響。
公元2000年國際基金組織(IMF)更定義了全球化的四個基本方面,即:1.貿易及國際往來;2.資本及投資流動;3.人口流動;4.知識傳播。
帶來發展也帶來毀壞
然而,全球化也產生了一些副作用,包括:全球暖化、跨境汙染、漁業過度捕撈、疾病傳播等問題。
就讓我們由旁觀者的角度想像一下,將現代人放在舞台上的場景:人們愈來愈有機會說:「來吧!我們要儘量發展產業,完成併購與上下游的串聯。」
眾人問:「這麼多領域的人參與,未來可以發展到甚麼程度呢?」
他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現代的烏托邦,除了科技與人類文明的進步,宗教彼此將會包容與融合,人類的前途發展無可限量,將來不再需要迷信神祇,人類將有移居其他星系的能力。」
這樣的場景轉移到舊約時空之中的巴別塔,似乎有著驚人的雷同:「他們彼此商量說:『來吧!我們要做磚,把磚燒透了。』」(創世記十一章3節)
眾人可能會問:「這麼多人要完成甚麼偉大的工作嗎?」
「他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4節)
全球化固然是人類科技、文明、互聯網發展的趨勢,但帶著罪性的人類,無盡發展的結果,未必能「如神」,反而帶來更大的災難與毀壞!的確,全球化在不知不覺中,也早已發生了副作用:貧富差距加大、地方產業喪失特色與發展機會、犧牲環境的商業發展、產業與企業的單一化,並喪失多元發展機會。
企業發展與福音使命
回歸聖經的教導,巴別塔違背了創世記中,「生養眾多,遍滿地面,治理這地」的命令。現代化企業對於全球化的追求,是否真正已達到對於全地、每個角落的良好治理,還是正在發展人性的貪婪?
其次,福音書中,耶穌給教會的福音大使命,對於每一個神的兒女來說,重要性應不亞於個人的職涯。此外,聖經總是教導人們顧念貧窮的人,這一點也常會牴觸企業的發展文化。信仰與現實難道沒有相調和的可能嗎?
也許現在是時候該好好省思,對於企業、團體、個人,我們必須衡量:企業發展的重要性,是否無限大過福音大使命,兩者是否絕對相斥?企業或個人在追求利潤之時,是否絕對不可能顧念貧窮的團體?當人們不斷的追求利潤之時,人的價值是否只是協助企業,其重要性遠不及物資?宣教至地極的大使命,是否優先於人類對於全地資源的掠奪?
禁得起永恆考驗的工作
還好,就在全球化浪潮一波波襲來之時,也不是沒有逆襲的力道。有一些人站在企業的角度,發現若不懂得「入境隨俗」的跨國企業,無法長久立足,因此需要「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也就是企業在橫向移植的同時,也需注重在地文化與品牌價值。
這一波彷彿現代瘟疫的新冠肺炎,好似一記沉悶的警鐘,試圖敲醒汲汲營營的現代人,且餘音繞樑;「因為我們成了一臺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哥林多前書四章9節)特別是神的兒女,你我是否處在適當的位份上盡忠職守,在末後的世代發揮影響力,作鹽作光,一點一點的影響周遭的人與環境,成就神國的工作?好使我們在人生謝幕之後,禁得起永恆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