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硯美
西班牙的知名小說家卡洛斯‧魯依斯‧薩豐,曾經在他最暢銷的作品《風之影》(La Sombra Del viento)寫道:「童年的一大缺點是不需要懂事就能感覺。等到腦袋足以理解發生了什麼的時候,心的傷口已經太深了。」
每個人都曾受過傷
許多人對童年的想像,大多都是無憂無慮的,又或者是有著無限的精力以及時間。之所以會這樣想,往往是針對「現在」所遭遇的種種困境,對比「童年」所遭遇的,覺得童年的那些都是一些雞毛蒜皮或者是輕而易舉的「小事」。
事實上並非如此,正如同卡洛斯所說的,人對於逆境的消化與面對能力,往往是在成長過程當中慢慢健全的,然而弔詭的是,早在童年時期,我們無法消化與面對時,逆境就已經存在了。
任何與我們自身期望不符的,哪怕是一個玩具的遺失,父母親的爭吵,或者是兄弟姊妹之間的排擠,都已經對人的內在造成傷害;更別說比這些更大的變故,這造成絕大多數的人,終其一生,因為童年受創的緣故,在面對與消化逆境的能力上,都是有所不足的。個體心理學大師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他的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基督信仰中「醫治」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主題,詩篇一四七篇3節說:「他醫好傷心的人,裹好他們的傷處。」在以西結書四十七章8-9節中提到「使水變甜」原文的意思是「得醫治」,且從上下文來看「這條河經過的地方會有各種生物和魚類。河水使死海的水新鮮,水流過的地方都有生命。」
所謂得醫治,不僅是「被治好」而已,更是「得生命」也就是「重獲新生」。每一個人都有在成長過程中受創的部分,受傷的程度不一,深度不一,但,我們必須承認,沒有人不需要被醫治。
難以原諒父親的記者
《知音有約》是由瑪莉艾‧海勒執導的一部劇情片,故事的核心取材自美國一位知名兒童節目主持人佛瑞德‧羅傑斯,以及1998年美國《君子雜誌》採訪該主持人的一篇文章。
電影一開頭就拍攝一位專欄記者洛伊德(馬修‧瑞斯 飾)上台領取一個新聞從業人員的獎項,並且向臺下嘉賓致了得獎的感言,然後才話說從頭──洛伊德原本是一個惡名遠播的專欄記者。
他為人憤世嫉俗,寫文章的用詞遣字尖酸刻薄,許多受訪者在接受完採訪之後,看到刊登出來的文章都不禁大為光火,紛紛告訴雜誌社將這位記者列入黑名單,只要是他的邀訪一率拒絕。
然而電影也隨之揭露洛伊德之所以如此的原因。他受邀參加自己妹妹的婚禮,也遇見久違的父親,但是,他們並沒有相見甚歡,反倒是說沒兩句便拳腳相向,兩人互毆到連旁人都勸不下架。
因為洛伊德的父親早在洛伊德小時候,便拋下他與母親、妹妹,並且到外風流,洛伊德獨自面對母親發病,在痛苦的嚎叫中,洛伊德親眼看見母親死去。
這件事情,讓他對父親的恨,就像一棵盤根錯節的大樹,牢牢地抓住了生命中的每一寸土壤,任何想要再從土壤裡長成的,無論是家庭、人際關係乃至工作,都被這棵恨的大樹把養分吸走,乃至最後,只能在夾縫中找出僅存的空間成長。
這也讓整部電影的前三分之二裡,洛伊德總看起來陰鬱、憤怒,好像有太多被壓抑下來,找不出原因的痛苦縈繞在他的心間,也糾結在他的眉宇之間。
像耶穌一樣的節目主持人
一直到洛伊德收到上司給予的任務,要他去採訪知名的兒童節目主持人羅傑斯(湯姆‧漢克斯 飾),且因為知道洛伊德的個性,所以一再強調,文章不要長,400字內,並且要「友善一點」。一開始洛伊德是極其抗拒的,他根本不想要採訪一個兒童節目主持人,他想要寫一些揭露時弊、批判性強的報導,但是,他的主管卻強硬地要求他接下這份工作。
洛伊德心不甘情不願地打去電視台邀訪,不料,他才剛從雜誌社回到家中,就接到羅傑斯親自打來的電話,並用著極其誠懇、友善且禮貌的口吻,邀請洛伊德去到錄製節目的現場與他見面。
原本洛伊德打算準備幾個問題問完就交差,可是,他看著羅傑斯的節目內容,他與兒童談如何面對自己的憤怒,與兒童談如何面對自己的失敗,例如:在節目當中,要教兒童搭起一個帳篷,可是,卻因為技術錯誤,帳篷怎麼樣都無法撐開,正當全場喊停,要重來一次的時候,羅傑斯卻說:「我覺得挺好的,我們必須接受有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
在節目結束之後,羅傑斯帶著洛伊德去搭地鐵,過程中,羅傑斯被整個車廂的人認出,但他一點都不在意,反而與全車的人一同合唱節目主題曲〈A Beautiful Day in the Neighborhood〉。這一切,讓洛伊德感到羅傑斯似乎與他想像中的不同。
羅傑斯也數次邀請洛伊德與自己會談,過程中,他知道了洛伊德與父親之間的關係,於是,羅傑斯便一點一點地開導洛伊德,哪怕洛伊德不時還是會用酸言酸語或是憤怒,保衛自己心底不願被觸碰的記憶,但羅傑斯卻像是和煦的陽光一般,慢慢掃除洛伊德心裡久久未散的雲靄。
愛創造了生命的轉身處
在二人相處的過程中,一切看似有所進展,然而洛伊德的父親卻無法再等洛伊德的釋然,他因心肌梗塞在洛伊德眼前發病,被醫生宣告即將不久於人世。這也代表著,倘若洛伊德再不放下對父親的恨,一切將再也來不及。
電影有一段很讓人心疼,洛伊德的父親即便不知道如何跟眼前憤怒的兒子對話,卻仍奮力地擠出幾個字,告訴他,自己當年是不成熟的,這十幾年來,他不斷在後悔與痛苦中度過,他想要彌補,但也有無法觸碰的傷痛在他的心中。原來引發洛伊德心中恨意的父親,在自己的心裡也種下了自恨的種子,也在其中深受痛苦。
羅傑斯在電影中的存在,幾乎就像是聖經中的耶穌一樣,他永遠保持耐心,善良且充滿著愛的包容,他看洛伊德與其父親的眼神中極其關懷與憐憫。傷害帶出了恨,恨讓人的生命像是一條單行道,但是愛卻在路的盡頭創造了迴轉的空間。因為有羅傑斯給予極大的愛與關懷,讓原本執意要背向彼此,老死不相往來的父子,有了「轉身」面對彼此的空間。
童年的傷,與愛得不夠或缺席絕對有關,我們所信仰的上帝,是醫治傷心人的,也是裹好傷處的,祂也是用祂長闊高深的愛,讓我們原本「單行」的生命,有了轉身的機會。擁抱祂的愛,也被祂的愛擁抱,我們便得以放下從傷害帶來的恨,擁有一個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