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主筆】各大專院校,包括各神學院都陸續開學了。莘莘學子開始踏上新的學習之路,或者繼續還未走完的路程。開啟人生的新階段總是讓人期待,對一般的大專生來說,期待經過幾年的學習,能夠奠定進入職場的基礎;神學生則期待畢業後有基本能力進入服事工場。簡而言之,每個大專生與神學生,都期望自己經過適當的學習和訓練,能夠成為一名「人才」,有些人甚至期望打造不一樣的「人生下半場」。
初代教會選才共通條件
「人才」,真是一個龐大又難以定義的議題。英國企業家理查‧布蘭森曾說過他的經營理念:「栽培人才,讓他們強大到足以離開;善待人才,對他們好到想要留下來!」要將一個人培養到什麼程度才能稱之為「強大」,又要用什麼方式,才能讓真正強大的人繼續留在原本的團隊服務;在團隊中的人又要如何評估自己,依據哪些因素,思考自己應留在原本的團隊,或者決定良禽擇木而棲?
這些問題或許沒有標準答案,不同的領域也有不同的評斷標準;甚至我們必須提出,人才的定義是變動的,人才的評斷也是多元的。在現今多元社會中,單一面向的突出表現未必就能與「人才」畫上等號,如最近政府高層官員因個人私德問題而去職,就讓我們必須重新思考「人才」的檢驗標準。
人才需要具備的「能力」沒有絕對的評定標準;但是卻有一些客觀的參考值。從聖經的教導來看,保羅為提摩太和提多,勾勒一些教會選才的參考因素。這些參考因素,當然不是為了滿足社會職場的需要,而是要符合信仰團體的需求;但卻不能斷絕於教會以外的社群。這種思維,也曾表現在初代教會選出七名管理飯食的執事。
初代教會的「人才」都需具有一些共通的條件,包括「有好名聲╱無可指責╱存清潔的良心╱只做一個婦人的丈夫╱好好管理自己的家」、「被聖靈充滿╱堅守所教真實的道理╱固守真道的奧秘」、「智慧充足╱善於教導」等。
我們認為,聖經所揭示的人才參考值,至少包括以下幾各層面:
結聖靈果子 自律建立團隊
一、自律:彼得提出選執事的條件之一是「聖靈充滿」,保羅也要求做監督的人「必須無可指責」,亦即有較高的人格特質;從信仰角度來看就是要有「聖靈的果子」,其中一個就是「節制」。顯然,不論是在社會或教會,一個無法自律的人,勢必無法成為團隊中的人才。
二、明辨:保羅要求做監督的人應該「善於教導」、「能將純正的教訓勸化人」;彼得期待選出「智慧充足的人」擔任執事。兩位使徒都期望教會的人才知道自己「所信的是誰」,並且「知道是跟誰學的」。以現今職場的用語來說,就是要有足夠的專業能力。
三、合作:彼得提出執事的第一個條件是「好名聲」,就是在團隊中有良好的評價;保羅也說,做監督的條件包括「要溫和、不爭競、不貪財」。從企業的角度看來,這些要求就是建立「團隊」的思維。在現今社會中,所謂人才只能存在於團隊中,離群索居的人或許可能才高八斗;但無法成為「人才」。
不同領域 互相聯絡做肢體的人才
回到開頭所說的,進入大專院校或神學院的莘莘學子,對未來都有期待。過往的現實已經證明,未必每一個完成學業、走出校門的人都能心想事成。但是有一件事情是可以確定的,每個人都可以努力使自己在某些領域中成為「人才」。一個人幾乎不可能成為「全方位」的人才;但絕對有機會成為專業領域中的人才。盼望成為人才,上述三項特質就是追求的目標。
如果在社會和教會中都找不到全方位的人才,那麼主事者的重要任務,就是發掘不同領域的適用人才。如何發掘和使用專業人才?保羅「互相為肢體」的呼籲為我們指出一個方向:社會與教會都需要網羅能夠「互相聯絡做肢體」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