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8 基督教論壇報 / 社論言論

【社論】培養一個珍愛自己,關懷他人的年輕人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編採 追蹤

【本報主筆】上禮拜連續四起的學生輕生事件震驚全台,特別是全台最高學府一連三起!這些生命的殞落令人不捨,也使得大眾不禁問起,這些學生到底面臨多大的壓力,使他們走上絕路呢?又當這些學生面對人生困境走不出時,學校或社會可以及時拉他們一把嗎?

青少年自殺率上升令人憂
根據統計,台灣學生的自殺率與亞洲鄰近國家相比並不算高;但這幾年卻有迅速上升的現象。按自殺防治中心數據,2017年15-24歲自殺死亡的人數為193人,2018年210人,2019年攀升至257人。如此上升的速度,確實令人擔憂!

我們都知道自殺的因素有很多;但在學生階段最主要的因素,還是課業、感情、人際和家庭。當然很多時候並非單一因素,更不是一時的,有些人是在長期沮喪、憂鬱、高壓的環境中成長,以至於到了大學,當他有更多機會獨處時,便有機會嘗試自殺。

就在台大連續發生三起輕生事件後,校長表示「學校隨時在身邊,準備提供所需要的協助。珍愛自己,關懷同學,讓我們一起攜手度過難關。」校長說的沒錯,面對自殺防治,學校要提供所需的協助,同學的關懷也很關鍵,以及每一個人對生命的珍愛;但我們仔細想想,以現今台灣教育環境,我們真能培養一個珍愛自己,關懷他人的人嗎?

再思台灣教育結構性偏差
這20年來大學林立,政府試圖透過高錄取率來減輕學生升學的壓力;但那些目標設定頂大的學生,他們升學的壓力往往並未減少。許多孩子從小不是讀書就是補習,且為了甄試加分,還要學習或參加許多活動跟才藝,使這些年輕人從小除了讀書,對於生活上的學習非常缺乏,更不用說對生命議題的關懷;再加上現在3C和5G的影響,不少學生課餘時躲在螢幕背後生活,他們活在虛擬的環境,他們不需要面對人群。因此,在上大學之後,我們確保這些孩子能有面對人生困境的能力,且有關心他人的熱情嗎?

這次連續自殺事件不只點出國人對於年輕人自殺現象的忽視,也讓我們看見台灣教育的偏差。因為我們長期以來往往在培育考試的機器,就算學了很多才藝、參加很多活動,大都是為了分數。我們忘了把他們當成「人」來培育,以「人」為目的的培育,讓他們了解什麼是人,人如何自我理解,以及學習如何面對困境與挫折、如何解決問題,還有如何與他人共處與互助。這些最基本關於人的生存,過去學校鮮少教導,等到孩子長大了,我們才在大學端推出人生哲學、服務學習,這時還來得及嗎?

而除了學校,一個更根本影響人的環境就是家庭。因為一個人的個性、特質、情緒都跟家庭有關,也因此對於學生自殺的防治,絕對不能忽略家庭的重要─不只是面對高關懷的學生,學校如何與家庭攜手合作來幫助學生,也很重要。其實,社會應該提倡並推動家庭的健全,因為一個健全的家庭必能讓孩子在安全、有愛的環境中成長。另外,也要讓家庭的教育更加整全,而不是讓孩子成為父母圓夢的工具。

教會應能培育整全生命觀
關於上述幾個反省,教會確實可以扮演關鍵的角色。因為教會長期關懷家庭議題,也積極建造美好的家庭,並且看重人對自我的理解與關顧,還有對他人的關懷;同時,教會也非常看重青少年品格的養成,以及透過信仰讓他們願意分享與揭露自己,在彼此信任的環境中互助、扶持與成長。

我們常常談論青年牧養,除了提供青少年更多年輕化的活動與節目,我們是否能夠從「家庭—教育—他者」,這三個面向去培育青少年更整全的生命觀呢?我們能否帶動全教會、甚至社會去看重家庭、生命教育和關懷他者呢?

其實,自殺尋短的議題絕對不是只要求當事人的自我覺醒,有時家人跟好友確實扮演重要角色,特別是當人心裡生病時,旁人的協助與關懷更加重要。因此,如何讓社會每一個人都能扮演守護與陪伴的角色,這確實需要呼籲與教導的。否則,當我們面對親人或朋友深受情緒困擾或有自殺的意圖時,我們往往不知所措,也常常錯失挽救的良機。

除此之外,教會還能做什麼呢?我們除了關懷教會的青少年,我們有可能走出教會,關心更多社會上的青少年嗎?當我們常常苦無方法接觸更多青少年時,是否讓我們看見還有一群年輕人深受壓力、環境、疾病的困擾,而這群人就是耶穌所說的那些最微小的一位。在這末後的世代,教會預備好走出去了嗎?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