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八點多,馬來西亞Enabling學習中心的孩子正在院子裡進行體育課。他們走平衡木、拉著繩索爬上木箱、玩著蹦床,對別的孩子而言,這些可能只是普通的遊戲,但是學習中心的孩子而言,這些不只是遊戲,更是鍛鍊他們的肌肉與協調。
「再三趟!加油!」一旁看著的老師鼓勵學生多嘗試,同時也守護著他們的安全。
Enabling學習中心位於馬來西亞雪州(Selaogor)哥打甘文寧(kota kemuning),是一所專門收注意力不集中、自閉症、發展遲緩等特殊學生的學習中心。本地特教資源極為缺乏,這所學習中心顯得格外珍貴。
牧師成為特教博士
學習中心的負責人黃劍勤,同時也是哥打甘文寧教會的主任牧師。
黃牧師來自東馬詩巫(sibu),自1994年開始,與父親一同在故鄉詩巫植堂牧養教會。因為喜愛教學的緣故,自己與妻子李慧娥在故鄉創辦了補習中心。在補習班的經營中,除了日常教學,內心柔軟的他還注意到教室裡有一些特殊的孩子,他們是被學校拒絕的人,不知該何去何從?而他們的父母為了尋找適合的教育和治療孩子的方法,往往心力交瘁,內心極為孤單、無助。
黃劍勤發現,這正是他接觸非基督徒,表現關懷的管道。後來,有感於自己在特教方面的不足,需要裝備,在神的感動之下,於2014年攻讀特教博士。
自小在砂勞越的詩巫長大,他喜歡這裡,也感恩神給他的安穩舒適的人生。但是他明白神在他身上有更大的心意,他求神擴張生命的境界,帶他走信心的旅途。於是全家人飄洋過海,自東馬砂勞越來到西馬的雪蘭莪州,從事特殊教育工作。
特教資源杯水車薪
在馬來西亞,特殊教育的資源並不普及。一般公立學校的資源是杯水車薪;而私立學校也不多,並且收費昂貴,非普羅大眾能夠負擔得起,使得需要特教協助的這群孩子無法接受到適合的教育。
「來到學習中心的父母,大多也是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受了很多挫折與傷害,像是教養時的挫折、周遭人的指責,以及不公平的待遇,他們也有很多辛酸的故事……」黃劍勤說。
這時,他深刻感受到人的渺小與無力,內心也出現極大衝擊。「為什麼這群孩子要承受這麼大的難處?為什麼困難要臨到如此弱勢的家庭?他們只是個孩子啊!」他向神呼喊著。
然而,他依舊順服神的帶領,在每次的挑戰與挫折中經歷神。
看見孩子進步是服事的動力
回想剛到學習中心服事時,學童會因為他和妻子是新老師而心生抗拒。而初來的學童也會抗拒新環境,常常是大哭大鬧。即便如此,他學習主耶穌的謙卑,經過長時間的陪伴,學童終於能夠打開心防,而這個過程至少要一年半載。
學童的進步往往是他服事的動力。
充滿牧者心腸的他,談起這些點滴,臉上掛著溫柔的笑,就像父親看著自己的孩子那般驕傲。
他細數著:「像是有的學生剛來的時候是不說話、不認識字,然後慢慢的進步。但是進步並不是直線上升的,往往是進步三步,退一步,再進二步,可是不管多麼微不足道,只要進步就是好的。還有,一個小孩一開始是不說話的,有需要只會喊叫;後來懂得運用單字。甚至,有十多歲的孩子上廁所無法自理,並且要三十分鐘才能夠平靜情緒,後來進步到十五分鐘就可以平靜……。」
進步背後,是一頁頁流著淚水與汗水的故事,若非從神來的恩典與力量,憑著人的血氣恐怕早早就放棄了。
莫忘初心
家人的支持,也是黃劍勤堅固的後盾。三個正值青春期的孩子,離開了原本的學習環境及同儕朋友;而黃劍勤的妻子李慧娥也必須放下故鄉的一切,來到這裡從零開始共同耕耘。
服事過程中,充滿荊棘,像是本地特教教師缺乏,學習中心的老師極為不足,他和妻子必須身兼多職;還有學生未來的出路也是他心心念念的事。
在馬來西亞這群特殊的孩子,要在公司企業就業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因此很多父母往往傾一生之力和家產,經營一家小吃餐飲店,就是為了讓孩子可以安身立命。
這些事情縈繞於心,他難免洩氣灰心。
但是神提醒他莫忘初衷,只要專注在學生的進步,而不是挫折;而且相信神把這些孩子帶到學習中心,有祂的心意,神會顧念他們的。
根據統計,在2018年全馬共有超過6萬名的特殊兒童。但是投入的人力及資源卻相當有限。秉持著:「愛就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的信念,黃劍勤在這條路繼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