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族人移居東部 信仰卻從東傳西
賽德克族原世居在台灣合歡奇萊山,和能高山流域東西岸,賽德克族的古聚落「吐嚕灣」(Truwan)部落。「吐嚕灣」是四百前賽德克族的老部落,相傳賽德克人第一次大遷徙時,從現在的「吐嚕灣」,翻山越嶺遷移到花蓮,此後便稱為「太魯閣族人」(Truku)。
因此日據時代的文獻之中,稱為東賽德克(花蓮移居地)和西賽德克(南投祖居地)。現在的「部落尋奇溫泉」原住民保留地,就是賽德克族的根據地—─祖居地。許多台灣的產官學界人士紛紛聚集在此研究賽德克巴萊歷史文化和生活史實。
賽德克族信仰方面,潘杰長老表示,雖然族人從南投祖居地遷到東部花蓮,但基督教信仰卻是從東部花蓮的賽德克族翻越中央山脈到南投仁愛鄉,春陽部落為當地成立的第一間教會,所以族人很早就信耶穌。從賽德克族的文化歷史和風俗習慣,特別是信仰帶進部落,可說是神蹟奇事。
潘長老談到,神帶領原住民宣教師姬望牧師帶領高添旺(Wilang Takuh)宣道師(原住民的保羅)信主後,在傳福音備受壓迫,甚至常被抓、被毒打和受挾持的日據時代,因著聖靈動工,帶領高添旺等人從花蓮越過能高山,把福音傳到南投賽德克地區開拓教會。
宣教初期,教會是仁愛鄉內福音宣教點,若想要參訪教會,可以沿濁水溪源頭往東邊至區會屬下教會六間教會巡禮。
他說,很多人知道原住民有九大族,賽德克族過去一直被列為泰雅族的分支,經過多年的正名運動,終在2008年四月23日「復名」,成為政府承認的臺灣原住民第14族。
自電影上映後,本身也擔任電影文化顧問的潘長老提出「步出戲院,走入歷史現場」的主張,並受邀到各地演講;不但把人帶進部落,也帶人進抗日歷史現場。
他說,由於電影場景在台北,民眾要真正了解賽德克族必須到訪部落。當他帶領人到部落時,也結合參觀部落藤編、傳統織布、歌舞、射箭和搗糯米麻糬,種植有機蔬果、茶葉、民族植物和體驗風味餐…等文化產業結合觀光,以口述歷史,讓參訪的人更多認識賽德克族。
賽德克族舉凡狩獵生活、農事耕作、家庭倫理等…皆以Waya/Gaya為「行為思想的中心」;Waya/Gaya代表部落所有族人必須遵循的律例規範,因此形成該族獨特的生命禮俗和傳統文化。
潘長老說,電影《賽德克.巴萊(上):太陽旗》電影中,太陽旗代表日本人,也就是從日本進到賽德克部落後的故事;《賽德克.巴萊(下):彩虹橋》,彩虹橋是靈魂之橋,傳統指族人未來有一天要走過彩虹到祖靈那裡,若沒有遵循古訓,就掉在橋中間,這項傳說主要為勸勉族人不要做壞事。
不過,賽德克族人還有一個編織的神,祂編織人類和飛鳥走獸,當族人認識信仰後,才知原來這位編織之神是上帝,是超越一切祖靈的神。因此當聖靈工作進到部落,族人就能很快信耶穌。
觀賞自然生態和享受野溪溫泉
賽德克族人有哪些秘境?潘長老說,過往原住民部落被列為甲級管制區,不能隨便進到部落,除非申請到入山證的許可。從台灣的人文歷史來看,現今很多「秘境」都在原住民部落。賽德克祖居地德鹿灣部落,自然生態非常優美,特別是「上帝賜的禮物—─野溪溫泉(活泉),是早期部落孩子的泡湯地點,泡了湯身體健康。現今他也常帶人到此泡湯。
23歲就當長老的潘杰,從小就喜歡聽年長者說故事,長者們不但信耶穌,也願意獻身在教會,讓他很受感動,也希望學習像他們一樣。他曾擔任總統府轉型正義賽德克族的代表。數十年投入「文化產業觀光」的潘長老說, 因著工作的緣故,常接觸到非基督徒遊客,他常透過禱告等方式介紹信仰;他也看到有些牧者和教會弟兄姊妹喜歡到此野外禮拜,所以他也想在農場蓋一間教堂,供人聚會禱告。
潘長老說,族人美好的傳統是分享,他的使命不僅是把部落介紹給人,更是把耶穌分享出去。部落沒有知名大飯店或遊樂設施,唯有上帝所賜豐富的人文生態、好山好水美景盡收眼底,都是神的恩典。附近鄉內的布農族武界部落及泰雅族部落和清境農場、合歡山和奧萬大…等,都可以領受上帝創造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