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7 基督教論壇報 / 社論言論

【社論】從「凍青年」到「動青年」 談青年世代的翻轉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編採 追蹤
【本報主筆】今天的台灣環境,從戰後經歷一連串歷史的驚恐與轉折,上帝讓台灣奇蹟般地從風雨飄搖的「一葉扁舟」,變成亞太地區在國際貿易、電腦半導體、軟體工業及服務業的一個重要成員,在政治上更是東亞島鏈一個不能忽視的關鍵力量。這結果就是人民財富持續累積、生活邁向自由民主、社會思想文化也產生各種新興局面;但同時也帶來一些在快速社會變遷中,必然見到的榮景與亂象。

豐富環境中 為何感到動彈不得?
而對台灣的年輕人來說,「青年」應是人生黃金期的開始,一切都充滿希望與活力。從台灣歷史的發展脈絡來看,本應在豐富環境中優游探索,創造出人生的美好與卓越;但也正如歷史實踐後的結論,所謂「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如今卻常發現年輕人似乎是陷入生命的流沙中,動彈不得。

青年世代越掙扎卻常越陷入無力感,包括勞動參與漸少、就業率低、工作持續期間縮短、自願性失業比率提高、人際疏遠、結婚率與生育率持續走低。整個世代似乎從一個理論上生機勃勃、躍躍欲試的「動」(energetic),轉變成死氣沉沉、渾渾噩噩的「凍」(frozen)。此一階段的人生居然變成一種負債、一種等待、一種窒礙等,這絕對是吾輩等必須正視的一個嚴重問題,因為是「青年創造時代,雖然時代也創造青年」。

德國社會學家Ulrich Beck於1986年所出版的《風險社會》(Risikogesellschaft)提到,工業化社會快速發展帶來了正負影響的「迴力棒效應」,各種科技與經濟發展生產出的各項副作用包括核電危機、環境污染、人口集中都會等;但真正的關鍵問題在於人心的物質化、工具化、空洞化。這正是當今年輕人所要面對的不確定性,是一個機會與資源滿載;但又佈滿風險與限制的生存環境。

強化青年使命感與異象
如何能讓青年世代從「凍青年」翻轉成「動青年」呢?參考《遠見研究調查》的華人青年翻轉力大調查,綜合出青年翻轉未來的能力共計包括:夢想力、驅動力及執行力。茲提出下述建議作法:

一、強化青年世代的夢想力:夢想的產生在於一種使命感(mission)的發展,而使命感的發展除了生活的缺乏、需求等帶來的追求動機外,其實更重要的是一種歷史的傳承與託付。

前者台灣的富裕已不容易讓年輕人對未來產生強大的渴求動機;但後者歷史的傳承與託付卻是可以藉由教育與思想文化去形塑的。這一部分是目前整個台灣社會與家庭所共同缺乏的,因為整個台灣在淡化「反共復國」的目標後,其實一個整體的迷惘與焦慮是普遍存在於社會之中的,而這也是年輕世代無所適從、夢想力不易彰顯的原由。社會各方有識之士應思考如何藉由歷史的傳承與託付,再次讓年輕世代無論在國家層次或家庭層次,都帶出新而活潑的盼望與願景,因為「沒有異象,民就放肆」(箴言廿九章18節)。

讓年輕人選擇與擔待他們的人生
二、強化青年世代的驅動力:如何強化年輕人的自信是一件重要的任務,知名心理學家Albert Bandura強調自我效能(self-efficacy)的重要性,因此幫助年輕人相信「機會是給預備好的人的」、「努力就必帶來成功」是最關鍵的環節。因為當年輕人有了寬闊揮灑的空間;但又適時有關懷與督導,其實創意與實踐的能力會一天強似一天的。

所以,給年輕人寬闊的空間,幫助年輕人把心志保守好,對完成理想產生如清泉般湧流不止的渴求,驅動力自然而然因應而生,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言四章23節)。

三、強化青年世代的執行力:在媒體的調查中,台灣的青年朋友在此一部分略弱於上海與新加坡青年,顯示「自己的事,自己動手承擔與負責」是目前的當務之急。

在「家大人」的傳統觀念下,許多時候,年輕人會習慣等待與配合,以致於「自主」(automatic)、「啟動」(initiating)的能力變弱了。這是教養與管理的問題,如何不再「越俎代庖」代替做決定,也是我們整個社會與家庭必須建立的共同反省─讓年輕世代去選擇與擔待他們的人生,這是必要的訓練。

青年世代的翻轉是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的重大議題,謹以此文共勉之!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