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5 基督教論壇報 / 人物見證

當代知名公共知識分子《生存的12條法則》作者喬丹彼得森 哽咽談論基督信仰掙扎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當代知名公共知識分子、加拿大臨床心理學家、文化評論家喬丹.彼得森。(圖/翻攝自FB@Dr Jordan B Peterson)

【特約編譯吳立民、編譯余友梅/報導】多年前,當被問到是否相信上帝的存在時,特立獨行的當代知名公共知識分子、臨床心理學家、文化評論家、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心理學教授、喬丹.彼得森(Jordan Peterson)回答:「我行所行的,就如神的存在,我敬畏祂的大能。」

《基督郵報》(Christian Post)曾報導,有些神學家和基督教作家正在關注彼得森所帶來的現象,因為他在年輕人中的影響力不斷增強。他討論嚴肅生存問題的YouTube頻道擊敗網紅,創下9千7百萬次點閱率;著作結合心理學、哲學及神學,成為全球暢銷書。

(圖/翻攝自FB@Dr Jordan B Peterson)

英國神學家阿拉斯泰爾.羅伯茲(Alastair Roberts)受訪時曾說:「即使彼得森不是一名基督徒,他對聖經的理解是我們可以學習的。」

他談到彼得森對聖經的看法時說:「我們看到了意義的結構和原型,以及諸如此類的東西,他都是用聖經來論述。」

現年58歲的彼得森,是在基督新教信仰中成長,並且是個不折不扣的榮格主義者。儘管彼得森並未承認基督信仰,但曾數次在公開討論中自稱「敬虔者」。2018年二月接受天主教作家與播客派崔克.葛利芬(Patrick Coffin)專訪提到:「還需要再三年,才能口裡承認耶穌死裡復活。」

2019年,他提到自己不想輕易相信「那個人」,意指耶穌、救世主。儘管如此,這位加拿大思想領袖對基督信仰仍有相當程度理解。

 

(圖/翻攝自FB@Dr Jordan B Peterson)

高調反對加國跨性別法案

彼得森於2018年出版暢銷書《生存的12條法則:當代最具影響力的公共知識分子對混亂生活開出的解方》(12 Rules for Life: An Antidote to Chaos),書中包括了許多聖經經文,並承認聖經在西方文明中的基礎性作用。

在談論跨性別認同者時,彼得森拒絕使用跨性別人稱,高調反對加拿大「C-16法案」(Bill C-16)的性別身分和性別表達(gender identity & expression),認為此法案嚴重地壓迫言論自由,引起全球關注。

根據他的女兒米凱拉(Mikhaila)的說法,由於彼得森個人精神健康掙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對安眠鎮靜藥物的依賴成癮,而導致他消失了一段時間。今年三月他回歸推出新作《秩序之上:新十二法則》(暫譯,Beyond Order: 12 More Rules for Life),這是《生存的12條法規》的後續作品。

 

(圖/翻攝自FB@Dr Jordan B Peterson)

在他與東正教雕刻藝術家喬納森.佩高(Jonathan Pageau)的播客對談中,彼得森迥異以往,樂意敞開討論耶穌基督救恩。

「魯益師(CS Lewis)曾明確指出,神話與基督信仰中所提到的神,差別在於耶穌曾留下歷史足跡。」彼得森說:「說到基督的形象,我們所見的是一個完全的人與完全的神。從某個角度來看,基督是兩者融合。」

「問題在於或許我相信這種論述、驚訝自己能接受這種信念,但所知卻十分有限。」彼得森哽咽道: 「有時我會見到『敘事世界』(narrative world)與『客觀世界」(objective world)的連結,就是心理學所說的「共時性」(Synchronicity),在我生命中已經歷數次。從某些方面來說,這是不容否認的現象。」

廿世紀初期,瑞士精神醫學家榮格提出「共時性」現象,定義為:「兩個或多個事件的有意義巧合,所牽涉的不只是機率。」。愛因斯坦說:「共時性,是上帝隱姓埋名的方式。」

 

FB@Dr Jordan B Peterson4

彼得森用「敘事世界」的方式描繪人類所處的場域,認為由「道德」支配我們如何行事為人。這是實際存在的行為模式,但並非「客觀世界」。

我行所行的 正如神的存在

「但『敘事世界』與『客觀世界』間發生連結。」彼得森解釋:「從研究方法著手,終極個案就是基督,這是出乎意料的合理,但又不知如何做到,令人訝異到不敢置信。我無法想像,當你選擇全然相信,會產生怎樣的結果?」

 

(圖/翻攝自FB@Dr Jordan B Peterson)


有絆腳石攔阻彼得森。佩高建議彼得森,可以繼續他所說的「我行所行的,正如神的存在」,「先不要即刻依循道德規範行動」;相反地,先聚焦在神。『我行所行的,就如神的存在』,那麼首要之務是敬拜神。」他解釋。

彼得森說,這會讓他糾結於一個問題。他告訴佩高,自己曾讀到一本探討馬太福音第十一章30節的神學著作。耶穌告訴門徒說:「祂的軛是容易的」、「擔子是輕省的」,並強調其中的「喜樂」。

「『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這是悖論。」彼得森認為,他自己長期活在肉體苦楚中,難以擁有喜樂。

彼得森說:「我不知如何接受這個說法。我的意思是,儘管不常敬拜神,但我仍讓自己活著,承受肉體苦楚。我不單是珍惜自己所擁有的,還竭盡所能地提醒自己。」

「我的妻子亦是如此。在她抗癌的過程中,也與過去大不相同。」「該這麽說,她更為敬虔。我們在晚餐前認真數算恩典,持續讚美那傾瀉而下的恩典祝福,讚美多得不可勝數。儘管如此,我仍與信仰掙扎苦戰,不知道如何調適自已肉體苦楚的事實。我認為這是不公義的,是怨恨不滿,不算好的結果。」

佩高說,看似白白得來的救贖,其實是因耶穌釘死在十字架的犧牲而得到。他對彼得森說:「上帝墜入死亡,這奧秘就深藏在祂的死亡之中。」

 

(圖/翻攝自FB@Dr Jordan B Peterson)

人在世並未消除所有罪惡

兩人也討論到,許多基督徒與福音機構的行為,讓彼得森無法信服。他說:「許多基督徒的行為,不足以成為真理的見證。」

彼得森說:「說到天主教教會,人們肯定會提到已被揭露的神父性侵事件。」「既然你真心相信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有行出耶穌基督的樣式嗎?我應該接受這個信仰嗎?在我看來,教會應該羞愧。據我所知,天主教教會並未積極處理這些醜聞。」

他補充:「外人無法得見基督徒的生命轉變。」

 

(圖/翻攝自FB@Dr Jordan B Peterson)

佩高解釋,「救恩」基本上是成聖的過程,是隨著時間移轉所帶來的救贖,我們在地上的日子,並沒有消除人類的所有罪過。

彼得森和佩高的對談,引起了推特(Twitter)用戶的熱烈回應,他們發現他的談話真誠、令人感動,呼籲人們為這位臨床心理學家的信仰掙扎與身體健康代禱。

 

 

相關新聞:

「我找到了神!」當代知名公共知識分子喬丹彼得森的女兒細訴相信上帝的輾轉心路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