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鄉小學的不可能任務
劇情描述一間面臨廢校危機的山區小學,為了發展教學特色拯救學校前途,由看不懂五線譜的體育老師方雅各(馬志翔飾演)及流浪代課音樂老師(Ella,陳嘉樺飾演)及臨時招募成軍、五音不全的部落國小生組成合唱團,目標是贏得全國冠軍。雖然最後功敗垂成,卻讓孩子們發現自己真正的聲音,勇於面對自己的不同,找到自信的勵志故事。
這部電影獲得馬彼得校長授權改編及拍攝,導演楊智麟希望能將馬彼得用掌聲擦亮孩子自信的教育理念傳遞下去,也藉此鼓勵下一代「找到自己的聲音(恩賜),找到自信。」
「馬彼得校長將偏鄉小校的原民孩子視如己出照顧、模塑及栽培全然付出的行動,讓同是原住民的我深受感動,彷彿看到了同為偏鄉小校校長的過世父親身影,如今想來,必有上帝的帶領在其中……」片中挑大梁、飾演以馬彼得為原型虛構的體育老師馬志翔如是說。
上帝帶領成就馬志翔角色演出
馬志翔回想,當導演安排他跟馬彼得校長見面時,竟然發現許多在人看來是巧合,卻是神早已預備的恩典。
馬志翔和馬彼得校長都是體育系出身,而馬彼得和他的爸爸都是「馬校長」,而且馬彼得就讀師專體育系時,田徑教科書上的所有示範動作都是另一位馬校長、也就是馬志翔的爸爸示範的。馬彼得對另一位馬校長充滿敬意,於是首肯由馬志翔擔綱演出「方雅各」。
「《聽見歌 再唱》是台灣少數以原住民為故事主軸題材的院線片,我的爸爸也曾是偏鄉的校長,而本片是很激勵人的題材,這都是我接演這部電影的原因!」馬志翔不諱言,他有很強烈的意願演出方雅各,是要向兩位「馬校長」致敬,也盼望鼓勵更多下一代與原住民的孩子,「環境不能限制圓夢的勇氣,一旦膽怯只能原地踏步;但只要踏出那一步,就有達成目標的機會。」
「過去看著爸爸照顧部落學生的點滴,都成了我詮釋方雅各的表演養份,」馬志翔說,在偏鄉小學擔任校長,學生的大小事都要跳出來處理,他印象中的爸爸在對學生的課業要求如同嚴師,但在生活照顧上就像個慈父。
他印象中,爸爸口袋只要有零錢,看到學生肚子餓或是有何生活需要,爸爸都會拿錢給孩子,要他們去買麵包充饑,因為山上的大人常不在孩子身邊。馬志翔說:「當時我還真有點吃味,因為爸爸好像都沒有給我零用錢。」
但也正因為有這位校長爸爸的啟發,讓他能傳神地詮釋方雅各這個角色,因為他深信:「馬彼得校長對於沒有血緣關係的孩子的栽培和關愛,都是真的!」
這部電影從開拍到現在上映,馬志翔自己也從新婚人夫成為新手爸爸,人生邁入一個嶄新的階段。馬志翔回想,由於劇組要借用高雄桃源區兩所部落國小教室,及配合都是素人學童演員的上課時間,只能利用暑假拍攝,他還記得有一次因為颱風,土石就在他們面前沖刷下來,還遇上豪大雨停拍三天,連他的妻子特別來探班,因為對外道路被土石封住,以致待了一星期。
父親早逝 留榜樣引領詮釋角色
「我的父親馬校長雖然沒有指導我演戲,但他留下的身教,不僅潛移默化影響我演出方雅各,更是我現在為人父時的學習對象……」馬志翔的父親在他讀國中時,因為車禍驟然離世,於是,馬志翔把對父親的思念化作表演動力。他的哥哥、中華飛揚關懷協會秘書長馬呈豪在看完電影後,對弟弟說:「我好像從方雅各這個角色中,看到當年的爸爸,特別是跟劇中的孩子相處時的那種自然、真情流露,非常傳神。」
如今自己當了爸爸,對於兩位馬校長「為父的心」領受,馬志翔說,他跟太太盼了很久,蒙神賞賜產業,才有了第一個孩子,他可以感受「父親想要給孩子滿滿的愛」的那種動力。生養孩子會面臨很多現實問題,他的孩子現在七個多月大,他也會擔心不知道能夠帶給孩子什麼?
但是他很清楚,孩子是上帝賜給父母的產業,也是上帝所賜的祝福;無論是父母或老師,都能從孩子身上學到許多寶貴的功課,而在師生互動中,也從孩子們身上得到啟發。
鼓勵孩子有自信圓夢
在籌備拍攝過程中,馬志翔提到馬校長的一句話讓他深受激勵:「馬彼得校長謙虛的說,他做的事沒有什麼特別,其實就是讓孩子有自信。」
他常鼓勵孩子勇敢做夢,即便前方道路崎嶇,常有人看衰甚至扯後腿,但只要去做就有機會。即便結果跟你想的不一樣,但過程中累積的努力,都會變成迎接下一個挑戰的最佳養份。馬志翔借用馬校長的話鼓勵大家:「要敢作夢,先要給他們自信,因為一個沒有自信的孩子,是不會作夢的!」
「凡事盡心盡力,結果交給上帝!」馬志翔鼓勵大家:「當你面對一件事情,即便覺得自己準備好了,可是仍會緊張、擔憂,這個時候就做自己應該做的事,其他的,就禱告交託給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