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9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劫後餘生的五月天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殷麗群(文字工作者)

新冠疫災蹂躪英國超過一年,終於等到疫苗發揮功效,漸漸擊退疫潮。

復活節過後,乍暖還寒,陽光若即若離,枝椏隨風擺蕩,款動原始純美的現代舞姿。禁足久已的居民等待封城令解,或到理髮店修剪雜草般的亂髮,或邀三五親友暢聚歡談,或只是逛逛重開的百貨商場沾點人氣……總之,這是二戰結束後,英國第二個劫後餘生的春天。

精神殘局急待收拾
疫情尚未完,為防前功盡棄,英政府小心謹慎地逐步解封。另外,這場疫戰對人們心靈的負面影響極其嚴重,收拾這些殘局將是條漫長的路。

「我每天都跟憂鬱作戰,打得很辛苦!」年近六十的英國姊妹原本開朗樂觀,近數月卻頻傳求救訊息。就連向來健康的傳道同工及基督徒輔導也出現飲食或睡眠障礙。

一年多來,新聞媒體多著眼疫情死亡數,因身心情緒疾病而意外死去及輕生的消息明顯被忽略。由於全國醫護集中火力搶救染疫病患,無暇對精神及心理不適者給予及時適切的治療,令求助無門的患者無法照顧好自己或陷溺沮喪,造成不幸。

今年初,女兒受到朋友離世事件刺激,與多位有過進食障礙的大學生發起「End the Eating Disorder Crisis Now」行動,透過自身經驗分享,呼籲大眾正視厭食及暴食症等危害健康的精神疾病,引起廣大迴響;不少人就精神醫療資源不足去函地區議員,BBC廣播電台及報社更專訪報導,呼籲公部門提撥更多經費,加強照顧身心病患的經費及醫療資源。

實體課堂教學重現價值
另一方面,疫情長期發展也為校園帶來影響。「我們不要放假,要上學!」英國的孩子們很難得這樣地呼喊。一年多來的抗疫致學校關閉,彰顯了傳統課堂教學無可取代的地位。

猶記得去年三月疫情初爆,全英首次停課,許多學生成了脫韁之馬,收起課本玩耍去。期間,在家線上教學讓家長們各施其技,發揮教育創意,著實幫上子女的學習。然而日子久了,大家漸漸清楚「在家教育」的侷限,也發現「課堂教學」的重要性。

靈活自由的在家教育,可從寓教於樂增進親子互動,提昇學習興趣。不過,每門學科都有基本功,必須經專門師資指導才能奠下鞏固學術基礎,並非每位家長都能勝任。

此外,學校提供的群體生活環境,對孩子人格成長更是功不可沒。不同背景的學生一起求學,難免有較勁及相處難題,家長若能啟發子女包容適應,可助他們面對複雜的社會。在家教育的家庭有時也會窩在一起,營造團體學習氣氛,但總是在父母的蔭護之下;不似學校有實體人際互動戰場,讓孩子學會磨去自我中心,與人融洽共處。

復活節假期後,英國學生終可結束冗長難熬的抗疫假期返校;眼光也煥然一新,同學變得可愛,老師顯得可親,教室成了樂園呢!

重回互助互愛的舊時代
疫情萎縮了商業活動,無數大小型百貨商店陸續結業。似乎大家已習慣靠「民生必需品」維生,衣服夠穿就好,電器傢俱能用就不必換新,況且抗疫期人們發揮互助精神,物資彼此相贈交流,清出家裡閒置物品給需要的人,大大減低整體消費需求,「購物」變得非常不必要,當用甚麼填補昔日花錢的樂趣?

哈佛大學有項長達七十五年針對「快樂」的研究,最新的結論是:「良好的關係讓我們維持快樂與健康。」其中,「關係的質」是幸福感的關鍵所在,「質」非指人數的多寡,而是情感的深淺度。

許多經過二戰的英國老人都眷懷舊時代,在匱乏窮困裡,人與人間相知相惜、共享喜與憂。繼後,社會逐漸安穩富裕,各人自給自足,不再彼此需要。到尖端科技問世,手機、網路佔去大家經營友情的時間心力,英國社會氛圍愈形拘謹,有道無形的牆阻塞了關係的深度,許多人藉物質享樂尋找滿足,心卻有說不出的空蕩感。

意外地,人際的相知相惜被癱瘓經濟的疫情活化了。大家互相關顧,關係在真誠的互動裡被深化,拆去心牆。「我們終於回到昔日!」老人家欣喜若狂,就連我們這些晚輩也回到重情重義的舊時代,不想離開。願這舊時光永續,人際間互助互愛的船一直航向水深之處!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