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0 天路客

《橄欖樹下》在橄欖山上,遇見二次埋葬的撿骨文化

檢舉
約阿咪 約阿咪 追蹤
主泣教堂如眼淚的建築造型。

◎約阿咪(以色列美角部落客)

橄欖山上最多的不是橄欖樹,而是密密麻麻的猶太墳墓。在猶太傳統中認為,當彌賽亞降臨時,死人會從橄欖山首先復活,走向耶路撒冷。

汲淪谷位於耶路撒冷東側及橄欖山之間,又稱為約沙法谷,舊約聖經提到,這裡是神末日施行審判的地方:「我要聚集萬民,帶他們下到約沙法谷,在那裡施行審判。」(約珥書三章2節) 而約沙法名字的意思是「神要審判」,絕非巧合。

橄欖山上外觀如眼淚的教堂

橄欖山的山腳是客西馬尼園,總是充滿著朝聖人潮,往上走會有兩個俯瞰耶路撒冷舊城的免費瞭望台,一個在七拱飯店前面,大多朝聖團會選擇在這裡做解說。另一個較為冷門,在主泣教堂的園區裡,風景也非常迷人,且較為寧靜。

主泣教堂(Dominus Flevit)建於1953年,是一座天主教堂,設計師為安東尼·巴路奇(Antonio Barluzzi),蓋在客西馬尼園的萬國教堂(Church of All Nations)也是由他設計。小巧的教堂像是耶穌的眼淚,教堂屋頂四角有四個象徵裝眼淚的瓶子。

為什麼是眼淚?主為何而泣?因為教會傳統相信,耶穌進城前在這裡看見耶路撒冷未來的毀滅而哀哭:「耶穌快到耶路撒冷,看見城,就為他哀哭,說:巴不得你在這日子知道關係你平安的事。」(路加福音十九章41-42節)

主泣教堂留下了拜占庭時代的馬賽克地板,年代能追溯到1500年前。但更有趣的是在入口處,竟然有兩個洞穴放置著2000年前的「納骨箱」。

在耶穌時期,流行一種特殊的葬禮模式,逝者會有兩次葬禮。第一次的葬禮,逝者的遺體會被安置在家族洞穴裡,舉行第一次的葬禮,此時猶太人要為死者哀哭7天,這7天不工作,接著要哀哭30天。如果是自己的父母過世要哀哭一整年,這期間不可參加社交活動、不剪髮,也不能離城。

2000年前的「納骨箱」(約阿咪提供)

流傳百餘年的二次埋葬文化

第二次的葬禮會等到一年後,當遺體完全腐朽,猶太人的家人才會舉行第二次葬禮的「撿骨禮」(ossilegium),把逝者的骨頭放入「納骨箱」(Ossuary),就像迷你的石頭棺材。因為只需要放骨頭,納骨箱只會比人類最長的大腿骨頭稍長,約為50-60公分長。舉辦完第二次葬禮後,家屬才能回歸正常生活。

在耶路撒冷目前發現了超過900個納骨箱,上面的銘文,寫著希臘文、希伯來文、亞蘭文或拉丁文。

以色列博物館展示著一個納骨箱,特別的是,上面刻的名字是「猶大之子耶穌」,顯示出「耶穌」在當時可說是菜市場名。這些納骨箱的年代,都大約在西元前一世紀到西元一世紀之間,因為撿骨文化從希律執政到聖殿被毀時期,只流行過110年。

在這背景之下,就能理解為何會有一個人對耶穌說:「主,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路加福音九章59節)這個兒子並不是放著剛過世的父親不管,急著想跟耶穌說話,而是因為作為孝子的文化傳統,他會有一整年的時間不能出城,直到他為父親舉行了撿骨禮。但是耶穌回答什麼?耶穌說:「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跟從我吧!」(路加福音九章60節)

當環境的文化與服事神衝突時,我們到底該怎麼選擇?其實耶穌已經給了我們一個頗為挑戰的答案,就是抓緊機會的風,勇敢地回應神。

主泣教堂內的馬賽克地板。(約阿咪提供)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何竟、竟自、任憑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愛家真情
尋求公義卻不淪為自義─教導孩子如何面對霸凌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五月花號啟航之地─英國普利茅斯探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