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2 基督教論壇報 / 人物報導

「傑出農民、布農部落重要推手」白聖賀告別禮拜 疫情中親友無法聚集線上思念滿懷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李容珍 追蹤
布農部落重要推手──白聖賀安息主懷。(圖/白美月臉書))

【記者李容珍綜合報導】台東布農文教基金會創辦人白光勝牧師和客家福音協會總幹事白美月牧師的父親,也是台東布農部落重要推手白聖賀安息主懷;五月30日在台東延平鄉老家廣場,舉行特別的告別禮拜。為配合第三級警戒的防疫規定,除了線上直播,限制現場人數,在6個子女、主禮的牧師、司琴和攝影,總共9位,符合10人以內的標準,其餘十多位在台東的家人和親友,分散在10公尺以外不同的地方,每個人保持1.5公尺的安全距離。眾人一起禱告、敬拜,儀式於一小時內結束

親友追念白聖賀(白美月牧師臉書)
原本在老家設的靈堂(白美月牧師臉書)

防疫期間  遺憾親友無法聚集追思

白聖賀的子女在臉書上,向許多對他們關心與問候,以及觀看直播的家人朋友,表達最深的謝意。白光勝牧師在臉書提到,「知道有許多親朋好友想看爸爸最後一面......」不便之處請見諒。

白美月受訪時提到,父親是在五月26日因急性肺炎安息主懷,享耆壽97歲。遺體從台東馬偕醫院送回到台東延平鎮老家,但因25日鄰近的太麻里、下檳榔和初鹿都發生確診病例,造成許多當地居民的不安。除了父親的六位子女,其他在北部、南部、中部、以及排灣族的家人,都因為疫情不能見面、擁抱、安慰流淚。他們只好告訴所有外地的家人、朋友,不見面是給喪家最好的幫助。

感恩高牧師陪伴 聖經的話安慰

白美月在臉書也提到,27日回家奔喪,先要跟村長報備,到了家裡要噴酒精、量體溫、填資料,靈堂內只能維持5 人全程戴口罩、不言、不語、不食,並且不能開伙煮食,非常的不便。但她很感恩在這樣不容易的環境中,每天一大早,巴喜告教會高蘋元牧師會來家裡陪伴他們;用聖經的話安慰他們,並花20分鐘的時間,與他們一起敬拜唱詩歌、禱告神!

母親過世後,四女兒陪伴父親到日本旅遊。(白美月牧師臉書)

白美月在追念她的父親種種良善品格特質時提到,「70年裡他和身為護士的母親,一起辛苦地建立家庭。由於母親是衛生所的護士,父親是模範農民,手上的農作物永遠是最好、最棒的,改良場的人常常請教她父親 。」

響應兒子白光勝異象 提供土地為部落基地

她說,由於父親是排灣族,住在布農族沒有土地,他必須向布農族購買土地。她的哥哥白光勝牧師眼見部落凋零,便提出布農部落的異象;為根本落實原住民部落的重建工作,幫助族人自給自足,決定發展文化與產業結合的觀光,以便永續照顧部落的老人、關懷部落孩子的教育、更提供部落族人的就業機會。而她的父親就把過去從布農族人購買的土地,提供給白光勝牧師使用,成為現在布農部落的基地,也成為上帝祝福的祈禱院「布農部落」。父親去年為了感謝過去賣給他土地的十二位地主,還特別殺豬送給每一個人一隻。

今年三月11日晚上,白聖賀老先生在山上老家跌倒,隔天白美月的姊姊們發現病況還好,還可以說話,不料到了13日下午情況有異,子女便緊急送醫。由於白老先生腦出血,經過手術後,從加護病房轉到普通病房時,父親已經不認識他們任何一個孩子!身上插鼻胃管、導尿管,不會走路、不會說話,也不認識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需有專人照料。從四月初院進出醫院掛急診多次,到了五月26日在醫院安息。

溫宏墩牧師與他的原住民老丈人。(溫宏墩牧師臉書)

白美月牧師的先生、北埔聖潔會溫宏敦牧師在臉書上談起2014年老丈人鑽石婚紀念時,向他詢問的口述故事。本身是客家人的溫牧師,當時與師母在旁協助重點筆記,喜樂愉快的「雞同鴨講」近二個小時。他說,老丈人是滿口日本話,加上極重的華語鄉音參雜,他只好像鴨子聽雷般的傻笑,再點頭努力回應,但還是收獲滿滿。

女婿溫牧師眼中的老丈人 平凡中的不凡

溫牧師形容白聖賀和胡春蘭這對基督徒伉儷,是平凡的部落中,一對不平凡有智慧的老人。白聖賀出生於台東縣大武鄉土板排灣部落後方的舊部落,家族世代務農。原生家庭亦為貧農。他在家中九位兄弟姊妹中排行老三,童年時就開始清早起來,跟著父親到山上,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農耕生活。白聖賀從小跟著父親上山,帶著小鋤頭在園地裏挖紅蕃薯,除雜草、種菜、挖蚯蚓…,參與所有的農事耕作。當他年紀稍大些,家裏的農活兒幹完了,還到到外面打零工,什麼活都做。

白聖賀曾受過日本小學教育四年。這四年的教育培養了影響他甚深的價值觀、道德觀、與誠實的品格,以及做人與做事的道理,在他成長的路上,有很大的幫助!由於排灣族文化長子女繼承家產,其他的兄弟姊妹只能分得一把「種籽」。因此,當其他的兄弟姐妹遠離家園自謀出路,白聖賀就拿著一把「種籽」,牽著他最小弟弟一起遠離部落。

排灣族娶布農族女兒 突破異族婚姻攔阻

退伍歸鄉後,白聖賀到了台東市「台東農業改良場」的工作。由於他工作認真、勤快,受長官的賞識,不久晉升為工頭。他透過朋友居中牽線,認識了部落的布農族姑娘胡春蘭,經過認真追求,交往了三年。但因是異族戀情,引起了許多的關注。當時從台東到部落與妻子約會,不只路遙、攔阻也加倍的大。白聖賀不但進到部落的路,必須通過關哨的盤查,當時女友的兄弟,還會到三叉路口挑釁。經過許多的努力,在29歲那年,他殺了2頭豬,把布農族姑娘胡春蘭娶了回家。

婚後為了在布農生根,他決定落腳在鹿鳴,並且把當年從排灣部落帶出來的小弟,一起帶在身邊就近照顧。由於白聖賀是排灣族背景,屬外族人,不能進駐部落社區,幾經爭取溝通協調,方才打動部落長老答應讓其「落戶」布農部落,但他只能購買部落邊陲雜草叢生、未開墾的荒地。但白聖賀還是以此為根據地,也以身為布農族女婿為榮,後來小孩都稱自己是布農族。

落戶布農族 以布農族為榮而且歸主

白聖賀帶著三位長工,將這片辛苦購得的荒地,打造成可耕種的良田。小孩相繼出世,十年生下八個子女,存活了七位,因妻子是衛生所的護士,工作之故不能常回家,只能等到假日時才回來,於是白聖賀一肩挑起小孩的餵養與田裡的工作,雖很忙碌,但也安貧樂道、很能自處。

過去家中除了白聖賀之外,全家人都信基督教;主日大家去上教會時,他就去下田耕作。當大女兒上高中那一年,有一天她對父親說:「爸爸,你一直工作、工作很辛苦,星期天來教會做禮拜吧!」於是白聖賀開始與家人一起上教會。時間一久,信仰成為他的精神支柱;但他仍不忘農活,一直持續到離世前。

獨特農作技術 荒地中開闢一片新地

女婿溫宏敦牧師說,由於白聖賀年輕時在日本家庭幫農、以及在台東農業改良場的哉培與育種等寶貴經歷,大大影響現在布農部落的農耕技術。大片荒地經年累月以汗水打造成良田,所得報酬比一般水田種稻高,後來又因農會推廣之下改種桑葉、養蠶,亦做得有聲有色。白聖賀還得過「傑出農民獎」,後來轉做柑橘,亦有傲人的成績;70年代改從事養牛,近百頭黃牛採放牧養殖法,亦成為典範。那年他獲選「全國傑出農家」,同年岳母亦獲選「傑出農村婦女」等大獎。

七十三年,為響應白光勝牧師對布農部落園區的異象,白聖賀將大片家園,全數超過二甲良田,奉獻給「布農文教基金會」當作基金,使他成為基金會背後重要推手。

白美月牧師期待疫情過後的明年,有機會特別為父親舉辦一場正式的紀念禮拜,追念他過去對大家的祝福,也為此向神獻上感恩。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10-13 基督教論壇報 / 靈修禱告
【詩篇靈修】視力與洞察力
2024-10-12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台北靈糧堂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