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9 好牧人

挪亞洪水的省思

檢舉
張慧康 張慧康 追蹤

◎張慧康(高雄慕恩教會主任牧師)

創世記第七、八章記載挪亞洪水一事,有幾個地方值得我們反省。

第一、信靠神的話是我們唯一存活的關鍵

要進入方舟才得以存活,不進去的都得淹死。方舟意味著神的保護與拯救,願意信靠祂進入方舟的才得以存活。挪亞的世代是如此,到了我們這21世紀也是一樣,我們沒辦法在信靠祂的話以外找到其他可能的出路。信靠神的話是唯一存活的關鍵!

第二、洪水是神嚴厲的審判,以後還會再有審判!

耶穌曾以挪亞洪水為例告訴我們:「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降臨也要怎樣。當洪水以前的日子,人照常吃喝嫁娶,直到挪亞進方舟的那日;不知不覺洪水來了,把他們全都沖去。人子降臨也要這樣。(馬太福音24:37-39)」所以挪亞洪水,對當時罪惡很大的人們固然有審判刑罰的意義,彰顯神的公義與權能;但對我們也是嚴厲的警惕,因為耶穌再來的時候也是如此,不信祂的都要被刑罰。只是到那時候不再是洪水,而是極其可怕的烈火:「有形質的都要被烈火銷化,地和其上的物都要燒盡了。彼後3:10」

第三、挪亞一家八口因信得救,我們也當帶領家人信主

喇合信主隨即帶領家人也得救(約書亞記第二章),挪亞也帶領家人進入方舟,這都鼓勵我們要積極帶領家人信主,為他們禱告,找機會向他們作見證。

當然我們在家裡的生活要有好見證也很重要。喇合、挪亞在家裡若無好見證,常常「顧人怨」惹人煩,可能說句話也沒人願意聽從。

即使家人是因為親情因素而信主,但也是信主,將來都能歡聚在上帝那新天新地的福樂裡。願上帝幫助我們,趁可尋找的時候能把握機會帶領家人信主。   

第四、「神記念挪亞和挪亞方舟裡的一切走獸牲畜」(創8:1)

「神記念」在其他中譯本譯為「神眷顧」、「神顧念」、「上帝從未忘記」。在那個洪水氾濫,毀滅全地的時候,死亡的氣息壟罩全地,此時神的顧念顯得特別寶貴。對我們而言,疫情嚴峻人心惶惶不安之際,我們渴望得著神的顧念與眷顧,也應當以挪亞為榜樣,永遠要走挪亞他信心與順服神的道路。

事實上,這也是人們唯一的出路。因為除了挪亞一家,其他人全都死於洪水,遭到神的刑罰與毀滅:「凡在地上有血肉的動物,就是飛鳥、牲畜、走獸,和爬在地上的昆蟲,以及所有的人,都死了(創7:21)。」而如今使徒已大聲宣告:「除他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徒4:12)」我們也當知道在耶穌以外,人們並無出路,但「求告主名的都必得救(羅10:13)」。

第五、信靠神的人,要謙卑順服神安排的環境。

洪水一開始挪亞正600歲(創7:11),出方舟他601歲(13節),可見他和他家人住在方舟裡整整一年。

試想當時沒有空調沒電扇,也沒啥隔音設備(都是木板隔音),他們要與這些各類的飛鳥、走獸、昆蟲關在一個大船艙裡一起生活,每天聽他們各式各樣的叫聲,聞牠們身上的味道,要清理他們大大小小的糞便屎尿,還要一一餵食做好記錄免得搞錯.....真的很辛苦,也需要放下自己很多的不舒服與不喜歡,學習耐著性子謙卑忍耐與順服。

我們若立定心志要走信靠神的路,就得要耐著性子操練,謙卑順服神量給我們目前的環境。要是受不了一走了之逃之夭夭,那就不是信靠神,而是任意妄為偏行己路了。

神也會給恩典與力量幫助我們的,正如使徒保羅的見證:

「我並不是因缺乏說這話;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或飽足,或飢餓;或有餘,或缺乏,隨事隨在,我都得了秘訣。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4:11-13)」

第六、神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祂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

 世紀大洪水之後神悅納挪亞獻祭,就說:「我不再因人的緣故咒詛地(人從小時心裡懷著惡念),也不再按著我才行的滅各種的活物了。地還存留的時候,稼穡、寒暑、冬夏、晝夜就永不停息了。(創7:21-22)」

這意味著神的怒氣已停止,對罪嚴厲的追討已告一段落,爾後祂仍要向我們廣施慈愛與保護,在審判之後,仍要彰顯祂恩典與愛世人的心。與後來幾千年即使人又變本加厲地犯罪,但神不再發大水毀滅大地相較,這150天的洪水氾濫,其實比例上是很短暫的。

正如詩人說的「他的怒氣不過是轉眼之間;他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一宿雖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歡呼。詩30:5」的確,神若都按著我們的過犯待我們,一罪一罰,絲毫不放過我們,那我們能承擔多少?可能早已不在這世上了。

神的怒氣雖短暫,其嚴厲的審判仍叫我們好好敬畏祂。我們不能永遠只在祂的恩典慈愛裡認識祂,而拒絕認識祂的公義與審判,這樣會讓我們心生輕慢,不懂得敬畏神。

相信神藉著挪亞洪水這件事,對我們的教導與啟發便在此。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10-13 基督教論壇報 / 靈修禱告
【詩篇靈修】視力與洞察力
2024-10-12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台北靈糧堂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