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偉士(建築師) 圖/智利ELEMENTAL建築師事務所
社會住宅政策中,政府提供多少支持一直是很難取捨的問題。雖然有土地、利息、稅賦等補貼作法,但最大的問題往往是第一次的興建,公部門要拿出多少錢投入初期營建才合理。萬一經費不足,通常只有縮小房子,減少面積,勉強擠進內政部已經核定的預算執行。但有沒有別的好方法,在有限預算內,既不降低居住品質與安全,又可以符合不同家庭的需求空間?
補助一半 自己增建另一半
智利建築師亞歷山大(Alejandro Aravena)提出政府先蓋一半的做法。因為社會住宅預算往往只有行情的一半,與其蓋出小一間的蝸居產品,不如先蓋出較大的樑柱屋頂,再隔出一半的室內空間,剩下另一半讓居民自己決定,要怎麼增建、長大。有別於大多數社會住宅只租不賣的想法,蓋一半的住宅因為土地的開發、建築物面積的增加,讓收入有限的家庭,也能享受房產增值的益處。
亞歷山大的蓋一半構想,透過政府、開發商與居民的討論,由實際要居住的人參與設計,解決了大規模的貧民窟改建住宅案,例如智利的金塔蒙羅伊住宅、墨西哥的蒙特雷住宅,甚至2013年智利大地震後的綠屋重建系列,都是幫居民蓋半間房的概念。
墨西哥 蒙特雷住宅 Monterrey Housing
位置:Monterrey,墨西哥
完工:2010年
面積:6591平方公尺
單元:70戶12~24坪
墨西哥西北部新萊昂州,政府決定在一塊6公頃的土地上,規劃70戶中產階級住宅。開發委員會雖然計畫以每棟60萬台幣的造價興建,似乎比智利低收入住宅高許多,但相對不同的建設條件與要求,也只夠蓋出半間房子,困難艱鉅的另一半就交給住戶自己努力。然而在墨西哥,居民動手建造的能力相當普遍,也很有地方風采,對於未來的擴建效率很有把握,於是設計時也比較放心的以最小12坪為基準,將房子較具技術性的樓梯、廁所及廚房集中,住戶再依據需要,擴建到18坪、24坪。
這一批房子留出巨大的半戶外挑空,讓每個家庭可以自己規劃,有的增建為臥室,有的增建為大陽台,呈現出創意的韻律感。只是與智利的社會住宅類型不同的是,最初建造時已經先將擴充區的屋頂都搭建完,單斜的連續屋頂足以應付每年600毫米降雨,免得在增建過程中,因技術不純熟導致漏水。
雖然是半自造的房子,但社區的規劃以充足的停車位與緊密綠地為核心,把每個住宅單元抓在一串,圍合成安全的出入口,也讓綠化植栽的範圍能夠得到最好的照顧,並提供社區集體的交誼活動場所。
智利 金塔蒙羅伊住宅 Quinta Monroy Housing
位置:Sold Pedro Prado, Iquique, Tarapaca,智利
完工:2004年
面積:5000平方公尺
單元:100戶9~22坪
由於智利Quinta Monroy地區低收入戶已經非法佔用了30年,政府決定興建住宅安置,但建築師必須在每戶平均20萬台幣的預算前提下,解決100戶的家庭購地、基礎道路水電、房子興建等問題。以當時智利的營建成本,再怎麼精簡也只夠建造9坪大的獨棟小屋,根本無法提供一個家庭的使用。如果將地點往外移,也許減少了土地成本,可以稍微加大幾坪,但卻沒與城市連結、遠離工作地點,相對衍生的教育問題、交通問題,甚至醫療與社會照顧設施不足等更加麻煩。
於是設計轉換思維,以22坪的住宅單元的方向重新設計,包含廚房、浴室、樓梯、隔間等。只是在建設初期,僅完成一半,另一半讓居住者自行擴建。這批每戶20萬的廉價住宅,為了節省營造費用,把房子連成一排,共同分擔結構與材料費用,並留好以後增建一倍時的結構負荷,即使住戶在有限的工具與技術之下,也能輕易搭建,更不至於影響左右鄰舍的隱私。
智利 綠屋 Villa Verde Housing
位置:Constitucion, Constitucion, Maule Region,智利
完工:2013年
面積:面積5688平方公尺
單元:484戶18~26坪
在2010年智利8.8級地震及隨之而來的海嘯襲擊後,林業公司想活化原本提供員工的居住補貼,讓員工能運用智利的居住政策,透過房貸與補貼,獲得住宅的所有權。這是結合房貸政策與居住補貼的一種回饋經濟類型,在經濟支援與居住空間上都是可增量。此系列以鋼筋水泥為基礎,一、二樓及屋頂為木構架,最上層鋪上鋅板屋頂包覆,牆壁外側以6mm纖維水泥板、內側10mm石膏板組成。並留好搭接處,讓居民方便自力增建,降低失敗風險。
綠屋系列有五個重要考量:區位良好、在執行時間上能和諧發展,不超過25個家庭的社交簇群、持續成長擴張、至少以22坪為最終的格局目標,此成功作法,選定人口規模10000人到20000人之間的城鎮30處,興建超過9000戶住宅。包含綠屋在內,所有半成品的房子設計圖都開放免費下載,包含平面圖、剖面圖、造型和細部設計圖,正面解決全球的貧窮問題、快速增長的移民問題。當政府拿出資源的同時,也為居民投資,不僅是解決社會困擾,反而因為開放的面積與增建政策,成為一個有利可圖的房產投資計畫。
跨出公宅艱難的一步
建築師亞歷山大致力於半自造公宅,讓政府、建商、居民與設計者能共同協作,獲得2016普立茲克建築獎肯定。其事務所ELEMENTAL,配合政策,實踐低收入戶可以負擔的住宅單元,讓國家能長遠的解決居住問題。「半屋」(half of a good house)構想,其實是社區營造的成果,透過原核定的預算,在經費不足的情況下,尊重住戶所需要的住宅品質,即使是非法居民。透過這系列的協作生產,其實也解決了城市發展過程中,不斷降低的居住品質,與不同群體間的對立,與其在政策上區隔,不如轉換為實際行動,民間的自造力量驚人。半屋的成果,讓美感與品味能透過實際生活而營造,從國家的角度回應人民的需求,也敞開心胸鼓勵創作。
台灣公共住宅是保障居住權益、強化弱勢居住資源的措施,只是目前公宅比例極低,以新政府政策計劃8年興建20萬戶的社會住宅為例,占全台住宅的2.5%,雖努力打破各界異樣眼光,但實際仍會優先幫助弱勢,提供特殊境遇、無法安置,高齡、身心傷害、疾病重症、原住民、災民遊民等。而這預估興建的20萬戶,編列營建成本2000億台幣,換算面積、營建物價與公設比,只怕在沒有其他經濟效益支援的情況下,又會回到每戶12坪。
再比對公告的公宅,制式的要求、現行的法規政策,最終6併居住單元,18%公設比,看來制式配置木已成舟,並沒有觸發開創性的新作為,甚至在低密度無實際需求的地區,竟也趁著公宅政策,進行不必要的開發。其實台灣營建產業的潛力無窮,材料技術也有卓越成就,在世界銀行《經商環境報告》裡,台灣健全的建築許可申請制度世界排名第6,甚至領先英、美、芬蘭、挪威、瑞士等國,我們應該努力站在公眾利益的角度,活化行政,讓這些優勢能協助公宅,成為引領台灣建設的創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