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8 基督教論壇報 / 休閒旅遊

西班牙安達魯西亞的珍珠:千年古城哥多華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哥多華雄偉的羅馬橋共有16個橋孔,全長230公尺。右為守護羅馬橋的卡拉奧拉塔,左為橋門。
哥多華曾經的繁華褪色了,我一步一步拾掇它的故事,想起傳道書說:「生有時,死有時…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撕裂有時,縫補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它的落寞有一種老練,各按其時,成為美好!

◎邱淑琴(台北信友堂會友)

這段新冠疫情嚴峻的日子,雖然不能出國旅行,但能恬靜地生活,是主的恩典;有美好的時光可回味,也是主的恩典。藉著照片,我依稀又回到了多年前走訪的西班牙哥多華(Granada)。

哥多華位於西班牙南方安達盧西亞自治區,是一個中型城市,因曾作為首都,所以留下許多讓人歎為觀止的歷史建築。哥多華依山傍水,戰略位置重要,又是貨物集散的中心,與西班牙另外兩個城市格拉那達、塞維亞鼎足而立,被稱為安達魯西亞地區的三顆珍珠。

記得那一天清晨,我們出發前往哥多華著名的景點羅馬橋(Puente romano),這是一座位於西班牙第五長河瓜達爾基維爾河(Guadalquivir)上的一座石拱橋。駐守在羅馬橋橋頭左側的是卡拉奧拉塔(Torre de la Calahorra),這座塔樓是為了保護這座橋所興建。卡拉奧拉塔在十二世紀末,由來自北非、信奉伊斯蘭教的摩爾人所建造。1366年,卡斯提爾國王恩里克二世與同父異母的兄弟佩德羅一世爆發內戰,擴建了此塔。

卡拉奧拉塔從前是兵家攻防必爭的橋塔,現在塔裡設立了安達盧西亞生活博物館,展示九到十三世紀,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各種文物,守護著異族文化共存的和平。

卡拉奧拉塔(作者提供)

雄偉古樸的羅馬橋屹立千年
羅馬橋早在一世紀由羅馬人所建,今日我們所見的橋型則由後來的摩爾人造出。羅馬橋共有16個橋孔、長230公尺,以石頭的建構連繫了兩岸的真理區和主教座堂區。橋下的瓜達爾基維爾河緩緩流淌,全長657公里。我們走在羅馬橋上,在灰暗的天空下,看著對岸的古老建築,隔著一帶綠林,倒映在悠悠的河面上,典雅而優美! 

橋門(作者提供)

過橋後,迎面就是ㄇ字型的橋門(Puerta del Puente)。自1931年起,卡拉奧拉塔、羅馬橋與橋門,被列為西班牙的國家文物。我們沿著教堂的高牆走,右轉就是鐘樓,緊鄰著穆德哈爾式的「寬恕之門」。我們當天抵達時,門前已有人排隊等著進入參觀。從寬恕之門進入會先經過橘子中庭,順著接待人員的引導,從側門進入教堂。

拱門下緊閉的黑色正門,拱頂的鑿飾,兩側粉紅色大理石洗手台上的壁畫,古樸而莊嚴。中庭裡,薄水輕披的園樹,映襯著高93公尺的鐘樓與風格獨具的大教堂,顯得特別青綠。

寬恕之門(作者提供)

融合各種元素的哥多華主座教堂
哥多華曾是腓尼基人和迦太基人的古城。西元前二世紀,羅馬人奠定城市四周的根基;西元六世紀西哥德人入侵,哥多華曾受到嚴重的破壞。

西元589年,西哥德王國皈依基督教,興建規模不大的聖文森教堂。711年,阿拉伯帝國的倭馬亞王朝滅了西哥德王國,攻占伊比利半島三分之二的領土,聖文森教堂被分為兩半,一半隸屬於基督教,一半隸屬於伊斯蘭教。

之後,阿拉伯帝國因為爭奪哈里發(真主使者的繼承人)的權位而產生分裂。阿拔斯王朝對倭馬亞家族展開屠殺,倖存的阿卜杜勒•拉赫曼逃到哥多華,在此定都,成為西班牙哥多華酋長國的第一位埃米爾(國王),開始了伊斯蘭教政權對西班牙的長期統治。

西元784年,他將聖文森教堂隸屬於基督教的部分買下來,拆除後,建立了長180公尺、寬130公尺的哥多華清真寺,與種滿柑橘的庭院,作為王宮的一部分。這是摩爾人最傑出的建築作品之一。

隨著阿卜杜勒•拉赫曼三世,繼任為第八任埃米爾和首任哈里發,哥多華也躍居伊斯蘭世界最繁盛的首都。摩爾人在城中興建了超過三百座的清真寺與宮殿,而哥多華清真寺就是城市的心臟與中心。

不過到了1238年,西班牙的卡斯蒂利亞王國打敗摩爾人,收復國土,將哥多華清真寺改為羅馬天主教的主教座堂。在1523年,又增建了文藝復興式的大教堂和中殿。

這幢灰頂黃牆的大教堂,見證了種族爭戰、兄弟相殘與宗教分裂的血淚史,而活下來的人,仍要努力尋找可以共存的融合。這樣的歷史在世界上的許多地方,一再重演。

哥多華主座教堂內的圓柱叢林(作者提供)

在神秘與肅穆中默想耶穌受難
我推門進入教堂,頓時一片昏暗,等眼睛適應後,環顧四週,哇!850根大理石與花崗岩的圓柱叢林,太震撼了,一根一根的圓柱又擎起紅白條紋相間的拱門,很像一層一層持續擴展的葉扇,在微弱的燈影中,引領人心朝向天庭!

這裡,保存了朝向麥加的拜占庭式壁龕,也保存了兼具華麗與潔白的教堂;我抬頭仰望金碧輝煌的壁畫,也貼近欣賞精美的雕刻,最終,站在耶穌受難的雕像前默想,沉浸在神秘、美麗、肅穆與壯觀的氛圍裡。我也深信:哪裡有真心敬拜上帝的人聚會,那裡就是最美的教堂!

從大教堂出來,雨已經停了。我們穿梭在哥多華舊城區的小巷中,再沿著河畔散步。哥多華曾經的繁華褪色了,我一步一步拾掇它的故事,我想起傳道書寫道:「生有時,死有時…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撕裂有時,縫補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三章2-8節)它的落寞有一種老練,各按其時,成為美好!

從羅馬橋通往舊城區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