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關鳳珊/全球連線報導】「亞宣2021/2022大會──亞洲教會大趨勢」於12日晚間,邀請了美國戈登康威爾神學院研究中心主任托德.強森(Todd M. Johnson)以及韓國宣教學者文相哲(Steve Sang-Cheol Moon),分享及回應從亞洲教會的型態、增長歷史及未來趨勢,顯示亞洲基督徒如何被神帶領並一同經歷整個亞洲的宣教運動,及教會該如何面對在Covid-19重塑後,所面對的福音挑戰。
基於國家歷史的發展、流動人口結構的改變,亞洲宗教一直充滿著多元性,而基督教教會卻能從 1900 年約 2.2%的占比,預估至2025 年,增長為總亞洲人口的 9.7%,即約 4.5 億基督徒。從過去120年亞洲基督徒人口的增長歷史,反映出上帝對亞洲有特別的心意。未來亞洲的宣教趨勢,以及每個國家的處境,會為基督徒帶來什麼挑戰?亞洲教會又從挫折與挑戰中,吸取到什麼教訓?
12日的主講者之一,托德.強森(Todd M. Johnson)教授是美國戈登康威爾神學院(Gordon-Conwell Theological Seminary)全球基督教研究中心主任;領導關於國際宗教人口的研究項目,也是《全球基督教地圖集》(愛丁堡大學出版社)的共同編輯,及《世界基督教百科全書》(牛津大學出版社,第 2 版)和《世界基督教趨勢》(威廉·凱里圖書館)的合著者。
基督教是亞洲本土宗教 非西方文化產物
他首先強調了一個主觀事實﹕耶穌基督本身就在亞洲出生,也在亞洲宣教以及死亡,但基督教卻一直被認為是從西方引進的宗教,而非本土的宗教。認知到這個根基 ,對穆斯林占多數的國家的教會尤其重要。
公元325年五月20日,君士坦丁大帝命令教會召開「第一次尼西亞公會議」(被視為西方的會議),確立了「三位一體」的教義之後,基督教一直被視為西方的宗教。而因著基督宗教的分裂,基督徒人口於11-18世紀,在全球有著大幅下降的明顯趨勢。托德.強森主任指出,直到1981年十一月25日的聯合國大會(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通過《消除基於宗教或信仰原因的一切形式的不容忍和歧視宣言》後,基督教學者與信徒,才重新看到信仰的現實,人口繼而上升。
基督教人口比例的改變及未來趨勢
托德.強森主任指出,由於共產主義及其對信仰的壓迫跟傷害,亞洲是基督教的希望。在1970-2020年,許多中國的家庭教會一路增長,從1995年開始增長速度稍微變慢,但還是持續地增長。同樣地,基督教也在蒙古、尼泊爾、柬埔寨等共產主義國家快速地增長。
托德.強森主任強調,從19世紀開始,亞洲基督徒人口的增長非常快速。觀察1910年到2010年間,亞洲宗教人口比例的變化時,能看見原本信奉中國民間故事、佛教和印度教的人口,均有減少;而基督徒的人口則增加。這歸根於受到亞洲教育的影響。但與此同時,亞洲基督教也面臨一個很大的挑戰,那就是穆斯林人口的增長速度,也非常的快。直到2020年,穆斯林人口已成長至總亞洲人口的27.4%。
亞洲擁有宗教性多樣化最多的國家,這些異教人口在西方是很少能接觸得到的,這代表著亞洲的基督徒,需要更開放地與多樣性信仰的教徒接觸,以及進入因地制宜的交流。
東亞及東南亞的基督教青年為宣教影響力
托德.強森主任從西亞、南亞、中亞與東亞等國家中宗教人口的分布,告訴與會者,亞洲教會正面臨的共同問題與挑戰,其中包括﹕基督徒受逼迫、國家政治中宗教地位的承認、社會的平等待遇和保護、社會價值觀的挑戰及回應、於印度教徒、穆斯林、佛教徒、民間土著及傳統信仰中共同生活,但保持其信仰洞察力、及在各類禮儀、神學中實踐基督信仰等。
他特別提出,在東亞及東南亞的基督徒反映了其文化、政治及經濟的多樣化,仍有很多的人沒有聽過福音,而這地的基督徒青年更反映著其巨大的宣教潛力發展。以柬埔寨、中國兩國的基督徒人口為例,分別因著宣教,從1970年的0.5%、1%,增長至2020年的3%、7%人口,亞洲青年宣教的影響力,值得各國持續參考及關注。
亞洲地區需要進行更多的宣教工作
托德.強森主任以五點總結教會在亞洲宗教中所扮演的角色。
1. 基督教在大多數亞洲國家中仍是少數的群體
2. 進入處境化的亞洲基督徒較易與其他亞洲群體有往來關係
3. 未得之民的生育率已超過了基督信仰者
4. 教會植堂沒有集中在最需要處 (福音機會多50倍的地方)
5. 百分之87的人口未接觸過基督徒
同時他分析,亞洲基督徒及宣教士持續在各國本地文化的探索,已為亞洲教會提供強大的宣教奉獻。而亞洲教會如何從挫折和挑戰中吸取教訓,如從其他宗教看見其於國家的本土實踐及處境化,是亞洲地區進行更多宣教工作時的考量與學習。
一位亞洲宣教學者的回應
韓國宣教學者文相哲以「一位亞洲宣教學者的回應」,提醒全球教會紀念及為在亞洲地區的伊斯蘭和共產主義中受苦的教會和基督徒﹕伊拉克、敘利亞、阿富汗、中國、香港、朝鮮和緬甸等國,並為他們守望代禱。
此外,他以三點引述亞洲教會所面對的處境化問題﹕
1. 亞洲教會需在跨文化宣教中保持處境化的創造力,與謹慎地使用
2. 鼓勵信徒們追求處境化的神學運用,但最終目的是要超越處境化,致力使神學全球化
3. 為 Z 世代年輕人,採取具相關性和策略性的新方法發展福音、神學事工。如何結合虛實主義形成新一代的世界觀和秩序的建構?
跨地域共享新共存性
他提出,處境化為教會推動很重要的環節。在全球的地方教會中,跨文化的調解過程,均成為教會和神學家之間於全球與網絡上的重要發展。
他更強調,與參與新興起的宣教運動者分享宣教的基本經驗十分重要。透過更多亞洲教會與世界不同地區的教會互動,克服孤島心態或狹隘主義,將亞洲宣教運動的整體動員、培訓、成員關懷、研究發展、領導力發展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傳播給跨文化和跨世代者。
沒有比共享資源、專業知識能更具策略性的代表全球化神學正跨越文化障礙,更豐富地分享同為一的基督徒身份。
亞洲教會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他總結,亞洲教會及其領袖需要運用領導力,廣泛而深入地了解正不斷變化的時代。為他們所分享的知識與觀察能成為亞洲教會與領袖們間,促進與開展更多合作機會並為之代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