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7 好牧人

【信仰解毒丸系列之二】您還在宗教框框裏?

檢舉
劉曉亭 劉曉亭 追蹤

◎劉曉亭(牧師)

都聽說過「宗教框框」四個字,但是到底啥意思?

還有,活在「宗教框框」裏的人意識得到自己的狀態嗎?如果意識得到,是不是就不在「宗教框框」裏了?

其實答案真的不難,就是「聖經沒有的東西」卻被視為必然,那就是「宗教框框」。

例如,美國許多宗派至今依然堅持聚會用行禮如儀的「固定程序」,每個禮拜要唸主教規定的經文跟崇拜手冊裡的文章,整個聚會就是「跑流程」,只要稍有改變就是大逆不道,即便教會只剩個位數的人,年輕人都跑光了,他們還是「忠心到底」,這種僵化就是很明顯的「宗教框框」。

再者,非常看重神職人員的固定穿著也是「宗教框框」,他們認為整套儀式本身就具備贖罪功能,所以把敬畏的態度都轉移到這些傳統上去。

再舉個例,許多人會把「花多少時間預備聚會」視為一種敬虔,我們認為一個人花很多時間準備講章或是帶一個聚會,就是「屬靈」的表現,這也是「宗教框框」。

當然不是說,我們都不必花心思在這些事務上,而是說「不能把這個當標準」。

許多教會的敬拜團花很多很多時間練習來表示他們的重視,這是好事,但是不能因此而斷定不花那麼多時間的就是「不屬靈」。

有沒有想過,很多專業的人之所以不必花這麼多時間,是因為他們前半輩子已經被上帝準備在這個職份上了。如果鋼琴家朗朗信主加入敬拜團,只花三十分鐘練習,沒花二個小時,你會覺得他不夠熱心嗎?如果您認為不管是誰都該照您的標準,每週花四個小時練習敬拜,那無疑也是「宗教框框」。

就像你如果發現摩西沒有在清晨五點起來禱告,是因為他已經在曠野預備心四十年了,不是說他不用禱告,而是你根本不會知道他在什麼時間已經禱告了,所以,服事的人花多少時間預備,根本是無需討論的,因為個別差異實在太大,我們只能問自己,我該花多少時間預備聚會。

為聚會守望是好的,但是千萬別以為花愈多時間就愈有恩膏,用油抹遍每張椅子就會帶來聖靈,這些我們深信不疑的觀念都禁不起真理考驗,但是我們卻不敢質疑。

「把習慣當真理」是人的天性。

跳脫框框冷靜想一想,耶穌的醫治有任何流程嗎?耶穌講道有固定架構嗎?耶穌帶門徒有方法嗎?就是因為沒有,所以我們會迷惘,也因此不斷試圖找出我們歸納出來的結論。

沒有框框,我們就迷航,這確實是我們文化的盲點。

沒有框框,我們有聖經與聖靈,端賴每個人跟上帝的關係是否成熟,這是漫長的過程。

當我們把焦點放在聚會方式,教會組織還有禮儀傳統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掉入「宗教框框」。

至於意識到的人就能夠脫離嗎?那可不一定!

大家一定認識很多抱怨僵化的人,發完牢騷又回到僵化的制度裡。

他們不是不知道,只是出不來!

離開「宗教框框」絕對是非常困難的事,卻也成了後疫情時代另一個值得深思的議題。

(本文取得劉曉亭牧師授權)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