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主筆】社會是一個大染缸,形形色色,就像一個複雜的生態環境,反映出社會的豐富性與多樣分歧性來。一個社會在本質上就是多元的結構體,加上生存資源有限與競爭性,若非有教育的落實與法治的維護,社會存在的問題其實是多不可勝數、治絲益棼的。
近日傳出政壇女立委遭到男友嚴重家暴,此外尚有彰化縣粘姓男子涉嫌對王姓前妻及6歲繼子施虐,甚至對繼子連續猛踹7次;而桃園平鎮則發生逆倫血案,31歲男子在家持菜刀追砍母親,導致母親頭部重創、當場死亡,可見逆子惡行之重大等等。
家庭脆化 家暴事件層出不窮
凡此種種對整個社會而言,其實並非新事件,過去有之,現在有之,將來當然也仍然可能發生;但問題是,我們要任憑這樣的情勢繼續惡化下去嗎?
沒有人會否認,人性裡那渾然天成的至情至愛,包括夫妻之愛、親子之愛、手足之愛、家人之愛等。然而隨著商業掛帥、經濟生活越來越主導人們的思想與行為,追求物質享受與需求滿足的價值觀,依附在資本主義的潮流中,已經化為人們與社會面對許多問題時的必然選擇與觀點。
這導致了許多在家庭議題的選擇困境中,人們不由自主傾向選擇能滿足經濟、追求財富等有關的方案,例如是要參加應酬還是陪家人?參加假日社交,還是參加孩子的學校活動?早點回家陪家人,還是待在公司和同事加班?選擇外派,還是因孩子年紀還小,比較需要陪伴而選擇放棄?
以上種種抉擇,觀察就會發現以「家庭價值」為優先的,似乎在整個社會已經越趨於少數和式微,而這無疑在家庭的建造上是一個無從迴避的世紀挑戰;但整個社會卻甚少正視此議題,更少有深入而誠實的討論,以致於因著追求經濟發展,「家庭空洞化」這個黑洞正以快速的進度,吞噬著整個社會的安定性與幸福感。
家庭空洞吞噬社會安定
家庭與社會的關係何其緊密,新加坡「重親情,享倫理工委會」宣言中提到:「家庭重要,是因為家庭帶給人們愛,溫暖和歡愉,家庭是我們在快速變動的世界裡,安定人心的錨。許多人認為,家庭是私人事務,但是對一個國家而言,如果我們的家庭無法提供家庭成員支持的力量,後果會影響整個社會。因此,整個社區都應該支持家庭的建構和穩定。」可見家庭是社會之底實,是面對社會各種議題時,無從迴避的重中之重。
行政院107年二月26日核定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內容中,所謂的「脆弱家庭定義」係指:「家庭因貧窮、犯罪、失業、物質濫用、未成年親職、有嚴重身心障礙兒童需照顧、家庭照顧功能不足等易受傷害的風險或多重問題,造成物質、生理、心理、環境的脆弱性,而需多重支持與服務介入的家庭。」
試問,若以此定義來看,今天生活在你我周遭的脆化家庭會有多少?新冠肺炎疫情、產業結構調整、少子化與人口老化等時代議題,不正是更加雪上加霜地,造成很多家庭的功能與健康程度更加脆化嗎?所以答案很可能是「無所不在,越來越多」。
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但誠如天下雜誌(2005)專文引用台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所言「台灣什麼都有,而且變化的速度更快……。」並且註解說:「但是政府,乃至社會整體,對家庭功能的弱化,沒有意識,更遑論行動。」
家庭蒙福是社會安定之鑰
我們要強烈地主張「改善,一切從強化家庭功能做起」,當家庭得著復興,家庭價值再次被高舉,父母願意以家庭生活的保護為第一選擇,而整個社會的健康家庭持續增加時,那就是整個社會獲得重生、恢復安定祥和的時刻,而這一切是需要政府與民間協力,大家同心合意才能立竿見影的。
電影《驚爆焦點》(Spotlight)中,人權律師為揭開兒童的性暴力時有感而發地說:「養育一個孩子要靠整個村子,虐待一個孩子亦同。」是的,家庭的問題就是社會的問題,而當家庭得著醫治安慰,孩童們幼有所長時,而且健康快樂地成長時,也正是整個社會邁向康莊大道的起點。聖經箴言三章33節:「耶和華咒詛惡人的家庭,賜福與義人的居所。」家庭的蒙福,是社會安定之鑰,謹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