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亭(牧師)
打籃球跟踢足球的朋友都知道—-「假摔」是犯規的。
那麼,「假笑」呢?
自古以來就有「皮笑肉不笑」這種傳說。
但是某些基督徒具備的是另一種特異功能—-就是不自覺「假笑」。
奇怪嗎?
當然,要先解釋一下「假笑」是怎麼回事...
例如,在某些訓練課程中(包括門面招待員訓練),講師會很自然地提醒大家「要笑」,這讓人想起學生時代合唱團的指揮,站上台後先做手勢請大家打開譜夾,下一個動作就是比出微笑手勢,提醒大家放鬆,然後大家就笑了。
所以作為舞台效果以及招待門面,提醒大家「要笑」是一種禮貌,無可厚非。
但是這種文化放在教會就有「假笑」的危險...
什麼意思?
教會不是舞台呀...來教會也不是交際應酬。
提醒大家要笑表面看起來沒啥問題,但是卻不知不覺中埋下「假笑」的伏筆。
試想,新朋友一來得到熱情的招待,但是久了以後發現,只有受過專業訓練的人會笑,是不是產生「很假」的感覺?
然後就發現,原來教會一直強調平安喜樂,所以大家到教會就會產生「微笑文化」,慢慢地,你會發現...哇,這是集體發自內心的「假笑」耶...然後就產生「裝肖耶」的反感。
這種不自覺的「假笑」文化也流露在小組與團契分享中,在一片「感謝讚美主」的歡聲笑語中,你可能會發現,基督徒團體有「報喜不報憂」的傾向,因為有太多代禱事項似乎顯得靈命不好,人家高段的人都是諸事大吉,凡事謝恩,怎麼你的問題那麼多...
當然,用「假笑」二個字肯定是誇張了,而且令人不舒服。
但是,從字面來說,「不是發自內心的笑」其實就是某種「假笑」,這是其實是我們文化中「心裏有數」的默契—-別讓人家不開心嘛。
總是面帶微笑是合宜也是禮貌的,但是對現代人來說很累呀,到了教會還要繼續這樣嗎?
到底教會的弟兄姊妹該如何相處呢?
聖經把教會團體稱為「永生神的家」,大家也都以「弟兄姊妹」相稱,所以,在教會應該是放鬆的,並且一起敬拜禱告,就會是喜樂的。
問題是,教會可真是個「人言可畏的大家庭」啊~~~
就像我們會跟家人說「我很好,你們不用擔心」一樣,有些基督徒也把這種文化帶入教會,就是定期來跟大家報告「我很好...」這其實反而失落了教會的本意。
聖經明明說「你們要彼此擔當」,也就是「與哀哭的同哀哭」,我們強調平安喜樂的同時不等於沒有「笑不出來」的時候。
因此,基督徒確實要有「屬靈同伴」,畢竟,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是有層次的,大家都是弟兄姊妹沒錯,但是一定要有真心可靠的夥伴,如果只是大家好來好去,那只是我們文化的縮影而已。
真正的聖徒相通絕非向每個人敞開,然後活在眾目睽睽的壓力下,而是分辨誰是成熟的基督徒,然後多跟他互動,從中學習(放心,教會界成熟的基督徒還是很多的,只要耐心去認識,不過,這些人可能存在於不同教會,所以要翻牆,呵呵)
總之,真正的教會生活一定會提升我們的生活,然後就會愈來愈喜樂,真的不用勉強自己假笑...
喔,不過,也不是鼓勵大家擺臭臉喔。
(本文取得劉曉亭牧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