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2 基督教論壇報 / 社論言論

【社論】濕冷寒流引錯覺 全球性乾旱風險如沉默海嘯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編採 追蹤

【本報主筆】今年二月《自然氣候變化》期刊一篇有關樹木年輪的研究顯示,從2000年至今的廿多年,是北美洲西南部過去1200年以來最乾旱的時期;特別是2021年,美國西部約有三分之二的地區降雨量大幅減少,乾旱程度異常嚴峻,對整個地區的民生用水造成影響,並助長了森林野火的蔓延。

美西遭逢千年大旱
例如,美國主要河流之一的科羅拉多河長約2300公里,是美國西部的生命線,如今因為長期乾旱流量嚴重不足,整體水系的儲水率從2020年的49%,降至2021年的40%以下,導致該流域的胡佛大壩,如今處於1936年啟用以來最低的水位。

美國內政部的墾務局在去年八月就宣布,從今年一月起,對分布在科羅拉多河流域的眾多大水壩,開啟取水限制的調控措施。

該研究指出,氣候暖化使得乾旱嚴重的程度增高了42%,與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2021年第6次氣候評估報告的結論不謀而合;也就是說,暖化升高了全球水文變化的極端性,人類除了要承受間歇性的強降雨外,也要經歷時間拉長、雨水更少的乾旱期。

聯合國示警全球性乾旱風險
由於不論採取何種強度的減碳措施,全球在本世紀中期以前仍然繼續暖化升溫,極端乾旱的情況還會持續下去,因此該報告警告,我們需要為未來比當前更糟糕的乾旱情況做好準備。

美國加州的洛杉磯政府為了因應缺水的前景,已經提出了各種對策,包括四處開挖蓄水池,提升廢水的回收等,以確保洛杉磯可以妥善利用每一滴水,並希望在15年內,改變當前過度仰賴外來水源的情況。

在去年的六月中旬,聯合國減災戰略辦公室發布了《2021年乾旱特別報告》,針對全球性的乾旱風險提出警訊,認為是有如「沉默海嘯」般的全球性危機。這份特別報告指出,僅在21世紀的頭廿年裡,已經有15億人直接受到乾旱的影響,損失的表面經濟成本估計超過1240億美元,至於眾多弱勢國家所遭受有形無形的龐大損失更是難以估計,這是不能忽略的重大災害。

從每年的氣象報告可以清楚的看到,乾旱正在全球各地同步的發生,更麻煩的是,乾旱還正在結合熱浪,形成衝擊更嚴重的複合性災害。除了富裕的美國、歐盟、澳洲不能倖免外,飽受戰爭蹂躪的中東、中亞也都深受其苦,尤其是貧困的非洲更是災情慘重,已成為嚴重的人道危機。

非洲之角千萬人糧食不足
根據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的數據,非洲之角正在經歷自1981年以來最乾旱的狀況,肯亞、索馬利亞和衣索比亞,有1300萬人正面臨嚴重食物及飲用水不足的窘境,大多數人因乾旱而被迫離開家園;索馬利亞就有近五分之一的人口(約640萬人)在該國內流離失所。

位於非洲東海岸的島國馬達加斯加,正處於現代歷史上完全由氣候暖化引發的災難,該國部分地區已經連續四年沒有降雨,這場四十年來最嚴重的旱災,重創了該國南部與世隔絕的農業社區,一百多萬的人正面臨災難性的糧食危機,迫使許多家庭不得不尋找昆蟲、仙人掌葉片果腹。

提升基礎建設面對乾旱衝擊
聯合國呼籲世界各國要盡快採取行動,全力提升基礎的建設,保護水資源及做好土地保育的管理,並積極對抗氣候暖化,維護糧食供應的穩定,因為「乾旱」將會成為下一個的全球要共同面對的普世危機,有如今日全球各國正在面對的新冠病毒疫情;但不同的是,沒有大藥廠可以提供疫苗去因應乾旱,各國必須自行去面對解決。

台灣今年一月的雨量偏多,與過去兩年的一月份雨量都偏低的情形有異,讓人有「雨水充足」的錯覺。其實,從百年來的長期趨勢觀察,降雨量除了北部地區的略有增長外,中南部一直都在逐漸的減少。

如果遇到極端天氣事件,如反聖嬰現象或是大規模的火山爆發,台灣的降雨量還會全島性的減少;過去七十年來,台灣就經歷了六次顯著的乾旱期,給水資源的供應帶來許多的困擾與不便。

展望未來,乾旱的衝擊只有日益加深,這是我們要格外防範的課題。政府一定要善用先進的氣象觀測技術,建置完整的早期預警系統;雖然不能阻止乾旱的發生,卻可以提前進行適當的部署,減緩乾旱所造成的影響。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