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張瑞珍
前幾天,我看到一則有趣的新聞報導,根據統計,在所有捷運糾紛案件中,「擦撞」引起的衝突佔了大多數。對此數據,我感到挺意外,攘來熙往的捷運站中,碰撞在所難免,除非是惡意造成受傷,不然只要一句真誠的道歉就沒事了,我不懂為何有人不願意退讓,非要把衝突擴大,造成更大的損失以及社會成本的浪費…
當你被他人冒犯或激怒時,當下的回應通常呈現了內心的狀態與價值觀。
這類「小不忍則亂大謀」的事件,讓我想起知名戲劇《後宮甄嬛傳》,主角甄嬛身處爾虞我詐、身不由己的後宮,面對無數的奚落、嘲諷,以及無數惡意的攻擊,她選擇靜下心應對挑戰,最終達成自己的目標,站上至高的地位。
對比在甄嬛身旁的一些角色,儘管有錢有權,卻常因一點小事便大聲嚷嚷,不懂掩飾自己的情緒,自然很快就消失在劇情中。由此可見,縱使家世背景顯赫,不知管控情商的人註定成為輸家。
無論現實生活中的案例,或電視劇所呈現出來的劇情效果,兩者都說明忍耐的必然性。不過,忍耐不代表沒有底限地任人打壓,也不是面對不平等待遇選擇默不吭聲,而是當衝突發生時,能夠不讓怒氣凌駕於理智之上,冷靜、沉著才能有效率的處理事情。
此外,忍耐也是自律的表現之一,除了循規蹈矩、按部就班,還能延遲一時的滿足,讓理智做正確的判斷,不讓憂慮或憤怒主導事情的走向,並以行動積極回應。我想,成為情緒的主人,才是有本事的人!
耳熟能詳的歌曲《愛的真諦》中,「忍耐」二字共出現三次,歌詞反覆提醒,足見忍耐的重要性。然而,忍耐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這意謂不能恣意妄為,願意基於團體或對方的好處退一步,或是延遲情緒的發洩,以及暫停無益的滿足。
當人們提起「忍耐」,通常會聯想到退讓、犧牲,但真正的忍耐不是否定自己的情緒,也並非認同對方的錯誤行為,而是選擇成為情緒的主人,勒住壞心情,讓愛走在關係之前,直到彼此都能感受到真正自在的幸福! (本文由果子傳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