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6 基督教論壇報 / 見證宣教

《使命人生》用鏡頭改變生命──胡斯翰的故事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胡斯翰教導年輕人視覺藝術與攝影技巧,最重點是透過生命影響世界。(照片皆由受訪者提供)

文字:Priscilla╱照片皆由受訪者提供

資深基督教媒體製作人胡斯翰(Stephen),少年時曾矢志成為牧師傳福音,然而上帝給各人不同的職分,祂給予Stephen的並非牧師職分,而是用鏡頭服事祂。

胡斯翰年少至今一直從事攝影工作,早在媒體資訊還未發達的年代,便開始參與福音製作。多年來參與過的機構包括恩雨之聲、遠東廣播、世界宣明會、世界環球廣播、創世電視等,製作過千輯基督教電視節目,參與製作多個人物紀實電影及微電影,亦為教會、神學院及多個不同事工製作宣傳片、教材及網絡媒體。

過動男孩愛上攝影
他的生命離不開鏡頭,透過鏡頭說故事是他的使命。「攝影工作一個很重要的責任,就是透過鏡頭把不太幸福的世界一角,連接至世界的另一角。我希望我拍攝的作品,不是單靠技巧,不是單靠相機品牌與型號,而是透過感情,透過心,傳遞一點愛。」

胡斯翰攝影作品。

Stephen生於70年代的香港,自小是一名坐不定的小朋友,寫出來的字老是顛倒的,一直以來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與人不同,直到成年後為患有自閉症的女兒做評估,才無意中發現自己原來屬於過動和讀寫障礙。

「我成長的年代可沒這些區分,只有分為乖的小朋友和頑皮的小朋友。」在這樣的標籤下,Stephen便被認定為無心向學、經常作白日夢,只顧在書桌上畫公仔的麻煩一族。

他有一位很嚴厲的建築師爸爸,一直希望他好好地唸書;媽媽則是一名畫家,自他孩提時便給他很多藝術上的薰陶,Stephen喜歡繪畫,媽媽便引導他用藝術的方法表達自己。

有一次Stephen在牆上畫東西,母親回來看見了,問他在畫什麼,他說在畫車,母親便教他在車頭位置加一盞燈,在車尾位置畫些煙,以示行車方向,令他恍然大悟。然後母親拿來一桶肥皂水,跟他說:「現在我跟你比快,把這些抹掉,你一定不比我快。」母親故意挑起Stephen的競賽心,於是二人合力在爸爸回家前把牆身清理乾淨了。

這些細碎回憶記載著這位別具創意的母親,如何留意並發掘出Stephen獨特的亮點。「媽媽試過讓我彈鋼琴、玩吉他,不過最難忘的,是在我9歲那年,她給我一部相機,透過那部單眼相機的框框看出去的景致,整個世界彷彿不一樣了。」母親給他一卷底片,他便帶著相機遊走附近的大街小巷,拍攝了他人生的第一輯照片。

左圖:別具創意的母親,發掘出 Stephen獨特亮點。右圖:建築師爸爸希望Stephen好好唸書。

活躍因子盡情發揮
後來他到英國唸書,可是英語說得不靈光,在彼邦經常與當地人發生誤會及打架,頻頻闖禍。父親有鑑於此,轉而送他到姊姊所在的加拿大,不過他與姊姊所住的地方相距頗遠,姊姊根本管不著他,他繼續到處闖禍。

大家對他束手無策,便嘗試帶他到教會,沒想到Stephen竟然相當喜歡教會,在那裏認識了耶穌,一直以來漫無目的的人生忽然找到了目標,自此生命得到很大的改變。他參加詩班,投入事奉,這位十來歲的少年,將他的活躍因子盡情發揮在教會裏。

後來Stephen參與門徒訓練,課程中,牧師問他將來想從事什麼職業,他說:「我很想當牧師,因為信主後我發現認識耶穌真的很好,我要傳福音,所以我要成為牧師。」當時牧師回應道:「你現在還是中學生,不必急於要全時間奉獻,不如你升大學時選一門最喜愛的科目,說不定上帝會對你有所引領。」

大學時,Stephen修讀攝影和電視製作。

絕處逢生報讀藝術
他苦苦思索自己喜歡讀什麼,對一名過動兼喜歡藝術的少年,除了天馬行空沒有別的,數學更是他的弱項。「當年的華人學生在數學方面比較出色,我想與熟悉的朋友繼續做同學,最好方法便是讀數學,但我是一個數學科長期不合格的學生。在芸芸眾多與數字有關但非數學的科目中有會計科,於是我便報讀會計。」

會計有一樣叫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左右邊算式的總金額必須完全相同,他一直搞不懂,老師千叮萬囑他,只要計算出兩邊數字相同,就能及格升班。大考的時候,他左算右算也還是相差五仙(five cents),找不到自己到底在哪兒出錯。到要交卷時,他情急之下,竟從口袋裏掏出了五仙硬幣,用膠帶貼在試卷上。這方法當然行不通,他無法取得及格。

「我挨在學校儲物櫃前哭起來,同學見我如此慘況,帶我去見學生輔導員。輔導員與我傾談之下,發現我喜歡畫畫、攝影和音樂,便建議我不如報讀藝術方面的學科。

在香港,音樂、吉他、畫畫等這些都是校外課程,是下課後才做的事。在當地,我卻能在上課時畫畫、上課時玩音樂,並且還計學分,這是我從未想過的事情。」

大學時,Stephen修讀攝影和電視製作,正規的訓練為他日後的事業路程打下了基礎。「初時爸爸一聽到我要讀攝影,相當反對,甚至不給我學費,於是我半工讀。漸漸地,爸爸看見我的堅持,也就接納和支持我的選擇。」

跟著世界宣明會到非洲贊比亞拍攝,留下震撼難忘的經歷。

懂得感恩便是富足
畢業後Stephen在照相館工作了一段時間,也開始為「恩雨之聲」擔任拍攝及製作福音節目,開展了他透過鏡頭事奉的路。

過去十多年間,Stephen曾經為不同的基督教媒體、宣教機構、商營機構製作影片,因工作及事奉的需要遊歷超過50個國家,其中最難忘的一次是2014年跟著世界宣明會到非洲贊比亞進行拍攝。

「那是相當貧窮的地方,長年只有兩季——雨季和旱季。雨季倒還好,每天能吃上一餐,旱季的日子只能四天吃一餐。當時我拍攝一個9歲的小朋友,他用很髒的水加玉米磨出來的粉,做了一些很簡單的麵團。正當我以為我能捕捉到他狼吞虎嚥的畫面,他做出了令我意想不到的動作,他合起雙手,謝飯禱告。」

胡斯翰攝影作品。

看著這位餓了四天的小孩子祈禱感謝天父,那一刻Stephen不禁思想:到底他窮,還是我更窮?

「我覺得我比他窮很多,我窮得連感恩也沒有。他雖然什麼也沒有,但他有感恩;我什麼也不缺,卻缺乏感恩。在文明的社會裏我們擁有很多,我們追求更多,我們有很多抱怨與投訴,我們會嫌手機不夠快、Wi-Fi不夠強,但是我們可有想過,要為我們所擁有的少少事情而感恩?」

這次經歷為Stephen帶來相當大的震撼,也帶給他信仰上的昇華與重整。回顧他在各處的遊歷與服事,他感到自己往往講像主耶穌,卻沒有活像主耶穌。查經和祈禱固然重要,但光有這些是不夠的,必須在教會牆外活出信仰,正如那位贊比亞的小朋友,在生活中流露出信仰。

透過攝影連結生命
從非洲回來後,他在2015年舉辦了首個個人攝影展。「記得母親曾囑咐我:假如你開攝影展是想告訴別人自己有多厲害,你便不要開,因為世上多了一個很棒的攝影師,是毫無意義的;但假如透過你的攝影能幫助別人,你便儘管去做。」

胡斯翰攝影作品。

Stephen透過攝影作品講述自己的體會,希望能感染更多人,他把小朋友合十祈禱的照片放在場館的入口和出口處,使整個展覽的第一個和最後一個畫面,都是向天父感恩的影像。「感恩」,貫穿了整個攝影展。

此後,Stephen也在不同的社區媒體和機構分享這些故事。「過往我沒有很活躍走在鏡頭面前,然而燈要放上枱面上照耀其他人,而非放在斗底下,我希望透過鏡頭,透過製作,透過分享能服事社群。」

2017年,加拿大政府部門挑選胡斯翰作品於市政廳展出,表達不同文化共存的風格。

2017年,加拿大政府部門挑選了他的19張作品擺放在市政廳的中央,19張來自不同民族的臉孔,有著不同背景、不同故事的照片,表彰出加拿大150年來為了不同國家、民族及文化和平共存的這份和諧。

現時Stephen於加拿大Tyndale University College & Seminary教授視覺藝術,擔任紐約神學教育中心多媒體副總監,並為漢語網絡神學院特約講師,教導年輕人攝影技巧,最重點是──「透過我們的生命影響世界。」

(轉載自香港影音使團《天使心》雜誌二月號)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