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品凡(旅行靈修作家)
馬泰拉(Matera),位於義大利南部巴斯利卡塔地區(Basilicata),既偏遠又荒涼,是義大利最貧窮的省份之一,卻也擁有深厚的歷史底蘊。
本區特色,是在台地散布著希臘廢墟、諾曼城堡、中世紀修道院以及孤立的山城。馬泰拉是其中一座最有趣的山城,位於光禿如月球表面的山谷中,長久以來沒有人發現它令人驚艷的美。因為沒有遊客前往,得以保存其原貌。
過去有兩件事改變了馬泰拉的命運:(一)1993年被聯合國指定為世界文化遺產;(二)2004年發行的電影《受難記:最後的激情》(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便是在馬泰拉拍攝。導演梅爾.吉勃遜(Mel Gibson)認為,這裡是他心目中覺得最像耶路撒冷的地方。
千年建築群遺址保存完好
還記得2016年走訪當地,導遊說要了解馬泰拉,必須前往最原始的地方。從朗法其廣場(Palazzo Lanfranchi)可以眺望「薩西」(Sassi)全景。這是義大利文「石頭」的意思,指的就是馬泰拉的「岩屋區」。
導遊說,如果以主教座堂(Duomo)為中心,低岩穴區的右邊是巴里桑諾岩(Barisano),左邊是卡維歐索岩(Caveoso),看起來好像鳥的一對翅膀。所以,馬泰拉如鷹展翅高騰了嗎?
「高地區」或許已經跟上世界潮流,但崖壁底下的「低岩穴區」,是貧富對照下另一個不同的故事。導遊說,要了解馬泰拉,不能徘徊在高地的餐廳、咖啡廳和商店之間,而是必須往最古老、最原始的地方去。
我們跟著導遊走向峽谷邊緣。所謂「我們」,其實只有三個人。那天下午參加英語史蹟導覽的,只有我和另外兩位英國遊客。
導遊一面走一面說:「Sassi,最新的部分也有1400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你們一定很好奇,最新的是1400年,那最老的有多少年?這裡的居民會告訴你,有地球就有馬泰拉,目前還有人住在9千年前的山洞裡。事實上,這個峽谷是數十萬年前從海底浮起來的……。」
路上,他常停下來叫我們看看地面,或岩石間的貝殼遺跡。我們參觀了兩座古老的「山洞教堂」,都是拜占庭式的,牆上的壁畫,很多是油彩剝落之後再畫上去的,可以看到舊的、新的重疊一起的痕跡。
看到那些老舊,已經沒有人居住的岩洞(Grotto),才知道我們住的「山洞」,牆壁光滑平整,漆得雪白明亮,有電燈、有空調、有抽水馬桶,有舒適的床、柔軟的被子,只是浪漫想法虛構出來的時髦產物而已。
真正的山洞潮濕陰暗、沒有水、沒有電,牆面凹凸不平,有的已經長出青苔,幽暗的洞口,好像附著在岩壁上一雙雙空洞、絕望的眼睛。裡面,一家三代20幾口人和牲畜生活在一起。
如果說巴斯利卡塔是貧窮、落後的象徵;那麼,馬泰拉就是貧窮中的貧窮,落後中的落後。
獨樹一格的美麗石窟景色
畫家卡羅.列維(Carlo Levi)原本是一名醫生,但因反對法西斯主義政府,而被流放到馬泰拉南邊極其落後的村莊阿利亞諾(Aliano),卻在那裡更加堅定了他的信念。他把放逐生涯寫成一本書——《基督停留在埃博利》(Christ Stopped at Eboli),直到1979年同名電影上映,大家才開始注意到這塊土地,以及住在這裡的人。
基督停留在埃博利。不錯,世界上所有被人遺忘的角落,基督都願意停留。
這古老地區荒涼、落後,卻又風景如畫,是卡羅.列維眼中「的的確確美到極點的地方」。
天空飄著雨,隔著雨霧我只看到蒼白、陰鬱、灰暗。導遊說,馬泰拉晴天時會塗抹上一層抒情的色彩,岩石間散發出不同的色度,從灰色到黃色到金黃,在陽光的照耀下,金光閃閃,好像用一塊塊黃金堆疊起來似的。
據說,以前年輕人結婚時,父親會給孩子一把鑿子,讓他們在岩壁上鑿出自己的房間。同行的英國旅客問:「鑿一個山洞需要多久的時間?」導遊回答:「幾個月,或幾年,看山洞的大小。只要開始,就一定有完成的一天。」
一張來自天堂的詩籤
「因為還有一點點時候,那要來的就來,並不遲延。」(希伯來書十章37節)
此時,彷彿有來自天上的留言說:
「天堂,是一個有種有收的地方。
種與收之間,需要一點點時候。這『一點點時候』,是我給你們的功課。只要每天努力一點點,進步一點點,改變一點點,靠近我一點點……。把這一點點存進『信心的存摺』,這些,都是未來收穫的實底。
這『一點點時候』,也是我給你們的承諾。流淚谷會變成泉源之地,一無所有會變成樣樣都有,曠野會變成開滿玫瑰的伊甸園。不要定睛在環境,而是要放在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裡,這一切都會發生。
黑夜的那一頭一定是黎明,隧道的盡頭一定有出口。有信心的等候,即使與黑夜對飲,也不會聽到夢破碎的聲音。有信心的等候,那要來的雖然悠長、緩慢,心裡仍然有明媚不倦的想像。好像坐在電影院,當燈光暗下來時,才是精彩好戲上演的時候。
還有一點點時候,神奇的事就要發生。只要在信心的年輪上,不斷標出忍耐的寬度、等候的長度,『那要來的』一定會來,這是我親口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