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6 好牧人

以笏與荊軻──從Mission Impossible到Mission I’m possible(上)

檢舉
吳獻章 吳獻章 追蹤

◎吳獻章(中華福音神學院舊約教授)

經文:士師記三章15-23節

這段記載士師以笏刺殺摩押王伊磯倫的劇情,彷彿戰國時代的荊軻刺秦王。荊軻和以笏,一中一希(希伯來人),以笏早一千年。

兩者所處的軍事背景相仿,秦國有併吞六國的野心,摩押王則挾制以色列十八年;兩個刺殺現場都有重兵把守、重重戒護;兩者都藉著奉獻禮物行刺殺任務。

不同的是,敘述者刻意不提以笏送給摩押王什麼禮物;荊軻則獻上燕國的督亢地圖和秦王政懸賞的樊於期頭顱,藉此靠近並刺殺秦王政。此外,以笏單刀赴會,荊軻則有少年勇士秦舞陽陪伴;而且要刺殺摩押王的以笏,是個左手便利(右手殘障)的人。雖然經文平鋪直敘,使得刺殺任務看似信手拈來般輕易達成,其實以笏承擔的風險,絕對不下於刺殺秦王政的荊軻!

尤有甚者,摩押王身邊不僅有秦王政同樣的重重戒護,以笏還須面對荊軻所沒有的「屬靈」挑戰,因為摩押王宮周圍有「神明」保護,以笏所踏的摩押王宮是靈性禁區,這可從以笏進出王宮都路過鑿石之地看出(三章19、26節,原文為「偶像之地」),原來摩押王宮被偶像包圍。

面對暴君的不可能任務
鏡頭先轉到咸陽宮。秦王政一聽燕國派使者送來了樊於期的首級和燕國督亢的地圖,十分高興,傳令在咸陽宮接見荊軻。到了秦國的朝堂,荊軻從秦舞陽手裡接過地圖,捧著裝了首級的木匣上去獻給秦王政。秦王政打開木匣,裡面果然裝著樊於期的頭顱,遂又叫荊軻把地圖拿來。當荊軻把一卷地圖慢慢展開,最終圖窮匕見,事先卷在地圖裡浸過毒的匕首就露了出來……。

秦王政見了匕首就驚叫,荊軻連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握著匕首向他胸口刺去。秦王聳身站了起來,掙斷衣袖想拔劍,但劍太長,插得太緊,抽不出來,便往外跑,荊軻則拿著匕首追了上去。秦王政一見跑不了,就繞著朝堂上柱子跑。荊軻緊緊地在後面追……。

此時,侍醫夏無且把一個藥囊向荊軻扔了過去。荊軻伸手擋了一下,群臣一齊喊:「大王背劍!」秦王趁機把劍轉到背後拔出,砍斷了荊軻的左腿。

荊軻傷殘倒地了,就舉起匕首投向秦王,沒投中,擊中了柱子。侍從的武士一擁而上,殺死了荊軻,台階下的秦舞陽也死在武士刀下。

鏡頭再轉回早一千年的摩押王宮。瞧!右手殘障的以笏,隻身進入比咸陽宮還多一層神明保護的摩押王宮,竟然就這麼手起刀落地,殺死壯得像肥牛的伊磯倫,完成了荊軻不可能的任務!受燕太子丹所託,且在事前經過縝密籌畫的荊軻失敗了,然而奉上帝差遣的以笏,竟然毫無攔阻進出摩押王宮,如探囊取物般殺了「肥牛」,以色列遂經歷從摩押王挾制的困境中逆轉勝!

士師以笏這則比荊軻刺秦王更為傳奇的記載,述說一個不可抹滅的真理:上帝用不可能的人做不可能的事!本文將從以笏承受從人看來不可能的任務,卻因著上帝,讓Mission Impossible變成Mission I’m possible,探討神兒女如何提升承擔上帝託付的信心,經歷「在人不能,但在神,凡事都能」的真理!

1.看清楚時代的險惡
以色列之所以會受摩押王挾制,並非因為像六國與秦國之間在外交上合縱、連橫的失策,而是神學上「以色列人又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的後果:「耶和華就使摩押王伊磯倫強盛,攻擊以色列人。」慘遭「伊磯倫招聚亞捫人和亞瑪力人,去攻打以色列人。」甚至連當初約書亞進迦南地的勝利指標城市──棕樹城耶利哥也被占據,於是以色列人就如六國臣服於秦國一樣,成為摩押的次等公民。

至於以笏要被上帝使用,必須具備看清楚以色列的困境乃因「得罪上帝」的神學眼光。從五經到本書,以色列經歷了第一代摩西帶領出埃及,第二代約書亞帶領進迦南地。但約書亞一過世(士師記一章1節,二章7節),以色列竟陷入「好不過三代」的厄運,而且,這數百年所行都是「以色列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顯見神兒女要經歷逆轉勝,除了必須具備軍事性、社會性、政治性,更要有正視時代危機的神學眼光!

約旦卡拉克城堡,卡拉克被認為就是「摩押的吉珥」。

2.體會自己在走絕路
歷史學家威爾‧杜蘭特(W. Durant)在《世界文明史》中說:「任何一種文明的滅亡,乃是來自內部的潰爛,而非遭到外來的侵略。」以色列在迷失的第三代士師時期,就是因為「自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帶動「他殺」,輪番遭受米所波大米、摩押、夏瑣、米甸、亞捫和非利士人所欺壓!更慘的是,他們並未學到逃脫的功課,繼續陷在這「偶像崇拜遂被外邦轄制」的輪迴中。

其實上帝的膀臂並非縮短、不能拯救,也非自然神論者所認為的上帝不食人間煙火,更非哲學家尼采所說「上帝已死」。其實慈愛的上帝不捨得人受痛苦,但祂在等所愛的百姓心甘情願(雅歌二章7節),在等「以色列人呼求上帝」(士師記三章9、15節)。走到絕路的浪子唯一轉機就是回頭是岸,只有悔改才能找著出路。果真如史學家湯恩比所說,每個文明是否有自覺力,是這文明存亡關鍵!

3.向上帝說YES的人
在燕太子丹再三磕頭請求下,荊軻總算接下刺殺秦王的任務;在上路赴秦之前的這一段準備期間,太子丹尊他為上卿,豪宅、美食、車馬、美女隨他享受。但當上帝呼召士師時,不論是俄陀聶(三章9節),以笏(15節),珊迦(31節),都彷彿以賽亞「我在這裏,請差遣我」般立刻回應,也如使徒保羅遇見主耶穌時所說「我當做什麼」般地順服(使徒行傳廿二章10節),看不出這些士師有躊躇不前的猶豫,或是提及任何的交換條件。

神所用的人,不在乎其「能不能」,而是「肯不肯」!向上帝說Yes的人,上帝也會向他們說Yes!

然而,從不同士師蒙召時的反應,就可以看出這四百年的時光隧道中,以色列日漸黯淡的靈性。巴拉蒙召時以「你若同我去,我就去;你若不同去,我就不去。」作回應(士師記四章8節);而基甸以羊毛的乾和濕,兩次測試上帝的呼召(六章36-40節);耶弗他則透過與長老們談定籌碼,才承擔士師拯救同胞的託付(十一章7-11節);參孫最像荊軻,蒙召後只顧自己「性」方面的滿足(十四至十六章)!當上帝的呼召臨到時,你我又最像哪位士師呢?

(下週待續)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