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亭(牧師)
咦...聖經不是說「弟兄姊妹」嗎?
是的,問題就在這裡!
所謂「弟兄姊妹」是一種身份,就好像你說「大家都是台灣人」一樣,但是別忘了,你跟一群弟兄姊妹互動的時候,碰撞的可是真金白銀的「性格」,而不是「教義」。
這就是許多人在教會受傷的原因。
認同一樣的教義不等於擁有相容的性格。
太多人因為「都是基督徒」這幾個字產生金錢糾紛羅生門,或是毫無戒心地合夥做生意,又或者進入了複雜的直銷上下線系統,更遑論「都是弟兄姊妹,不要太計較」這種令人瘋狂的無厘頭模式。
可惜教會很少強調這一點,反而一直重複「彼此相愛」的口號,並且在某種程度上確實在強制執行一種「不配合就不是好基督徒」的金色恐怖!
我們都是基督徒不等於我們可以成為好朋友呀。
在傳統文化中,相愛就是要「統一」,不允許差異,卻忽略了聖經的愛是「合一」,就是「我們不一樣,但是可以相容,就像萬能插座一樣,不同的形狀放進去都能通電。
理解了這麼重要的觀念以後,你就會允許自己跟教會中不同的人保持不同的距離,而不是期待跟每個人水乳交融。
當一個人在教會受傷後,他就希望從此跟教會的人「沒有關係」,但這又違反屬靈家人的聖經原則,所以很多基督徒在教會群體苦不堪言又求助無門。
因此,請大家記得,當你遇到一個基督徒的時候,不要產生不切實際的想像(尤其當這個人是你的老闆或是客戶以及同事的時候)。
基督徒之間確實擁有一些共同的價值觀,但是你永遠不會知道在執行這些價值觀的時候,不同的性格會產生哪些不同的作法(更何況有些基督徒並不會照著聖經原則去執行)。
所以,我們可以跟教會的人保持友好單純的關係,但是要在教會中慎選朋友,尤其不要去討好「教會高層」,以免信仰變質。
每個教會都會有重要人物,這很正常,這個人可能是牧師長老或是某個在社會有地位的人,他們跟某些人私交很好這是很合理的,每個團體都是這樣的,我們不必去湊熱鬧,你只要在教會找到自己的屬靈同伴就好,自己的教會沒有,別的教會也會有,反正都是神的家,這才是弟兄姐妹的意義。
祝大家早日脫離我們文化上的枷鎖,在「弟兄姊妹」之間悠遊自在!
(本文取得劉曉亭牧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