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幸枝(牧師)
相關文章:《浮生不若夢─談傳道書9》來一顆幸福漢堡吧!(上)
經文:傳道書五章8節至六章9節
過去幾年,台灣的網路使用者開始引用日本流行語「社畜」,來提到被工作豢養、為企業主做牛做馬的人,這些人領低薪又有過勞死之虞,只能任人宰割,苟且偷生。因此,許多社畜求生指南的書籍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希望幫助他們反敗為勝,擺脫困境成為職場神獸!這些書籍多半強調「讓財富的積累成為擺脫社畜的目標」;話雖如此,卻仍脫離不了一種「禍患」,就是讓自己為了財富的累積做牛做馬,成為「錢畜人」。
寄生上流的虛而不實
傳道書六章7-9節便反應出這類平民老百姓的光景,他們不像投資失利破產的財主(五章13-14節),也不是那些無福消受的顯貴(六章1-2節);他們勞碌得到基本溫飽,內心仍然無法知足,想盡辦法要從「下流世代」躋身「上流社會」。傳道者一針見血地描述他們的現況是:「人人為口腹勞碌,卻永不滿足。那麼,智者比愚人有什麼優勢呢?貧窮人即使懂得如何處世,又有什麼益處呢?滿足於眼前所有的,勝過心中貪想的……。」(當代譯本修訂版)
我們可以築夢卻也要踏實,好萊塢電影裡,那些鹹魚翻身的勵志故事雖然引人入勝,激發力爭上游的鬥志與夢想,但那畢竟是極少數成功與幸運的例子。
傳道者直言不諱,人生若只是被貪慾驅使,智者也不過跟愚昧一樣短視蠢笨;貧窮人知道怎麼左右逢源、攀權附貴,縱使生活環境改善,內心狀態依然沒變,因為「不知足」使人一直處在「貧窮心態」之中。這也是虛空,如同捕風。
四種口味的人生漢堡
近年來哈佛大學的開放課程行銷全球,除了桑德爾的「正義」系列講座之外,猶太裔的教授泰勒‧本‧沙哈爾(Tal Ben Shahar)的「幸福課」亦是熱夯的課程。其中,他以「漢堡」中的餡料提到四種人生模式。
第一種是享受「垃圾食物」的人生,這種人懂得及時行樂,卻不懂得辛苦耕耘。他們只管當下,卻在出賣未來。
第二種是「食之無味」的人生,這種勞碌奔波的人,為了追求未來的目標而犧牲眼前幸福,好像漢堡中間塞滿蔬菜,看似健康卻沒有滋味。
第三種是「虛無人生」,這種人既不活在當下,也沒有前瞻未來,彷彿是吃到難以下嚥的漢堡,既不營養也不可口。
第四種是吃到「幸福漢堡」的人生,這種人可以努力當下享受其中,並且打造美好的未來。
躋身勝利組仍在找幸福
泰勒‧本‧沙哈爾當初開設幸福課程,來自他看到周遭包括自己在內,即使曾經讀過常春藤名校,享受過豐富的資源,十六歲時曾奪得以色列壁球冠軍,但是伴隨欣喜若狂之後的竟是空虛和迷惘。這促使他後來投入心理學研究,致力提升人類的幸福感。
其實不只是他,連耶魯大學心理系教授桑托斯(Laurie Santos)也開設幸福課程,學子們趨之若鶩。我們發現,原來這些看似人生勝利組的年輕人,都還在追求「幸福」,因為站在學歷、能力的社會高端,並沒有帶給他們真實的滿足。
我們或許不是那個想要締造豐功偉業的人,但是我們也在物質追求和利己主義當中,無限擴張自己的慾望。現代人有許多癮頭和癖好,我們的靈魂深處都養了一頭飢腸轆轆的怪獸,永遠都吃不飽、喝不足。
我們受到各種管道行銷的刺激,成為名符其實的「消費控」。購買行為一時帶來的快感,以及追求下一次消費的滿足感,使我們在這個過程反覆經歷了虛空感。人的慾望永無止境,但生命卻有它的限度,這是人之所以在其中經練勞苦的原因。所以,不知足是一種禍患,貧窮的心態也是一種禍患;而對於無法學習珍惜當下的恩典、謹守預備自己面對未來的人,也是如此。
泰勒‧本‧沙哈爾的「幸福漢堡」,是他多年發展出來的幸福理論與實驗證明。然而,傳道者提供的幸福漢堡卻多了一種人間吃不到的口味,那就是「主恩的滋味」。詩篇卅四篇8-10節說:「你們要嘗嘗主恩的滋味,便知道他是美善;投靠他的人有福了!耶和華的聖民哪,你們當敬畏他,因敬畏他的一無所缺。少壯獅子還缺食忍餓,但尋求耶和華的甚麼好處都不缺。」
在人生曠野中找到綠洲
對比禍患,傳道書出現更多的「美好」。在我們所見這段主題經文中,出現了一種希伯來文學的交叉結構,也就是在五章8-17節和六章1-9節上下兩層的經文,提到「不知足」的虛空以及日光之下的「禍患」之間,夾了厚厚一層讓我們可以飽嘗濃郁多汁的「肉餡」(參傳道書五章18-20節)。
原來,在這段經文重複出現最關鍵的鑰字就是「神」。祂所賜的「又美又善」(18a),祂使人從「勞碌中的好處」(18b),可以「享受與取得……自己的分」(18-19節),體會「勞碌中的喜樂」(19-20節)。傳道者說,這些都是神的恩賜,原文的意思是「從神那裡來的禮物」。神恩能使我們的「幸福漢堡」變得別有一番風味。
18節的原文以「看哪!」成為引導我們目光的指標。和合本並未翻譯出這個出現在傳道書中多達六次、充滿臨場感的語助詞,而在修訂版加入。原本傳道者以五次的「看哪!」,引導我們睜大眼睛、看看虛空之下的迷途人生(傳道書一章14、16節;二章1、11節;四章1節),現在他以一個歡喜雀躍的「看哪!」,指示我們在人生的曠野中找到綠洲。
跳下慾望列車進入神的筵席
不管是快樂至上或是成功至上,都不是我們人生的目標。旅人在旅程之中,若不懂得適時駐足欣賞身旁的花草美景,只想一心火速抵達終點站,那麼他搭上的只是一輛慾望列車,一旦抵達慾望城市,只好在虛空中繼續尋找下一個停靠站!然而,神要我們享受人生的旅程,看見祂的「有時」,因為神可以各按其時成為美好。
傳道者不是悲觀主義者,他邀我們跳下慾望列車,在旅程走進上主之城,在恩典的餐廳中享受。上帝是那位為我們人生添加美味的大廚。祂是那位為我們擺設筵席,使我們福杯滿溢的主;祂是我們的牧者,我們必不致缺乏!(詩篇廿三篇1、5節)。當我們認識到今生是在為永恆作準備,看待日光之下的一切勞碌與享樂、財富與地位,將會產生改變,進而影響我們的價值觀與生活的態度。
因此,我們絕不是社畜,也非財奴,如白崇亮在其著《樂於委身:走進職場神學的世界》一書中提到,我們「從『勞苦愁煩』到『喜樂榮美』,轉變的關鍵在於尋求神,找到了天國的超越眼光」,嘗到幸福漢堡的生命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