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又瑄 / 採訪報導
一個孩子從懷胎十個月到呱呱落地,父母雖經歷了辛勞,但心中對於這個孩子的誕生充滿著期待,當自己的寶貝誕生時,做父母的期盼孩子這一生學習與成長的路上都能順利。如何發掘孩子的特質並讓孩子愛上學習?吳明倫說,國小低年級前的啟蒙教育是關鍵!
有多年教職經驗、在文化中心擔任金牌父母効能成長班講師的吳明倫女士,從「內在基礎訓練」和「學業」二大方面分享教養孩子的寶貴經驗。她表示,「孩子怎麼想事情」很重要!因為孩子怎麼思考,就會產生出相對的行為。如何幫助孩子培養好品格?除了源自於孩子先天的性格之外,後天父母的引導更是關鍵!
吳明倫針對孩子「內在基礎訓練」提出以下幾個方面:
一、專注力 穩定的孩子更易學
學齡前(幼兒時期)的孩子充滿好奇心,不容易安靜下來,這時需要透過一些道具來輔助。例如:拼拼圖或疊積木,讓孩子學習專注在一件事情上。然而,孩子的智商並非養成專注力的關鍵;更重要的是,父母要訓練孩子的情商(自我情绪控制能力),也就是培養孩子有穩定的情緒。想要培養孩子擁有穩定的情緒,父母要先想想自己的情緒是否穩定,因為孩子會效仿。
二、懂感恩 禮貌形於外、感恩才是內化的態度
父母都希望孩子有禮貌,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則。禮貌是外在的表現形式,是否常對人、對事感恩,才是內化的實質態度。父母若是常在小事上感恩,孩子也會效法你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三、執行力 耐心引導不否定
孩子在遊戲中玩一玩就沒耐心,把積木推倒在地說:「不玩了!」此時,別急著破口大罵!你可以繼續玩,運用家裡有的資源與積木拼湊出不一樣的東西,這時孩子就會被你吸引,回過頭來看你怎麼玩。孩子的未來總有著無限的可能,別急著否定他;試著在過程中,發掘他的優點,鼓勵他,讓孩子有信心去付諸行動。
四、是非感 鼓勵孩子良善動機
父母可以藉由一些事件,聆聽孩子對這件事的想法。例如:當孩子打破杯子,你可以問問孩子的動機,也許是不小心滑手了,或是他熱心想要幫忙?雖然事件的結果可能不如預期,但你可以從中找到孩子良善的動機,藉此引導他、鼓勵他。無論未來遇到任何事情,他都能自然而然選擇良善。
五、思考力 教導孩子從玩樂中觀察
世界上需要認知的東西太多,要一一教給孩子,實在是教不完。因此,可以教導孩子從單一事上歸類並延伸。例如:當孩子在玩模型汽車時,父母可以從旁引導孩子從不同功能來歸類,哪些是任務型的車子?哪些是一般的車子?兩者之間有何異同之處?讓孩子從玩樂中有更多的思考與觀察。
處罰孩子 請先把「愛」擺前頭
吳明倫談到,對於孩子的任何教育,都要把「愛」擺在前頭。例如:在處罰孩子之前,要先有「愛的言語及行動」;處罰前,先肯定孩子好的行為,再跟他說明需要糾正的錯誤行為。若孩子長期處於被愛的環境下,就算是處罰,對他而言,也會有安全感且不懼怕。
孩子有挫折 是陪伴的最佳時刻
每個人都會遇到被拒絕的經驗,讓孩子早些遇到是好的,因為當他們越大就會越顧及面子,而不願意說出來。當孩子遇到不開心的事,就是父母陪伴的最好時機!
你可以暫時放下手邊的工作或家事,帶孩子出去散散步,買孩子喜歡的小點心。當孩子意識到你今天怎麼對他那麼好時,你就可以告訴他:「孩子,我要讓你知道,你是很棒的,我很愛你!」父母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不要搶先幫他解決問題,或告訴他該怎麼做,傾聽與陪伴才是重要的!
學齡前到低年級 課業啟蒙這樣教
此外,吳明倫也針對學齡前到低年級孩子(國小一、二年級)的課業學習做了一些建議:
語文方面
孩子在低年級階段(國小一、二年級),父母可以帶著孩子透過實際的聽說練習來學習語言(國語、英語),透過口語化、生活化的提問與回應,對孩子的記憶力和理解力會很有幫助,藉此幫助孩子打好語言基礎。當孩子覺得有成就感,就會愛上學習語言。
數學方面
孩子在學齡前階段(幼稚園中、大班),父母可以帶著孩子練習做數學題,從簡單的連連看或加減算數開始。若是答對了,就給予獎勵,這樣能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動力。
才藝方面
孩子在學習音樂、美術等才藝過程中,除了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和專長之外,也可以學到感受力及心靈上的享受,幫助孩子養成心理上自給自足的能力,成為一個心理富足的人。吳明倫也談到,許多父母花了很多錢讓孩子去學才藝,其實不一定要花很多錢,從日常生活中,教導孩子包餃子也是一種才藝,讓孩子從中發揮創意,也能塑造出很棒的能力!
吳明倫強調,教育孩子的責任是在家庭,在父母身上!學校老師要帶著一大群的學生,沒有辦法很細微的個別教導。當孩子回到家庭當中,父母有許多的時間和機會可以深入地去教導孩子,若能把握住孩子的啟蒙階段,給予孩子正確有效的教育,將對孩子未來各方面的發展,有著不容小覷的影響力! (本文由果子傳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