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鄒佳玲/採訪報導】鍾岳余牧師在1986年開始全職事奉,加略山教會負責牧養拿篤、古納及仙本那。他與妻子秀玲在沙巴東海岸為無證件及無國籍兒童,開設了8個學習中心;鍾岳余也是拿篤聯合教會團契的主席。
創辦無國籍學校的機緣
70年代菲律賓南部發生政變,一群難民遷移大馬,加上周邊印尼非法入境的移民,外來族群在沙巴地區占據的人口比例高達三成;在拿篤地區,更是高達五成。教會處在非法移民和外籍勞工占多數的環境中。
鍾牧師於1986年開始在拿篤全職事奉,當地有一部分教會會友是難民和非法移民,他們的子女沒有機會受教育。即使參與主日學,會背誦經文和唱聖歌,卻無法瞭解其中的意思。因此,教會開始嘗試教導這些孩子;只是缺乏系統性長期的教導、成效不彰。
因著需要,2008年,加略山教會正式創辦了第一間無國籍學校Agape school(博愛學校)。鍾師母秀玲曾經是中學老師,後來全職在教會服事,負責培訓學校的師資、教導孩子。創校初期他們並無特別計劃,目的是希望讓學生能識字、讀聖經、唱詩歌。在口耳相傳之下,有越來越多孩子進入博愛學校就讀。
疫情期間持續擴展學校
2017年,鍾牧師去探訪無國界海上人家非法居住區域,看見當地居住環境不佳,更發現許多孩子學會賭博,甚至為了刻意忘記飢餓感開始吸食強力膠、麻醉自己。他決定以拿篤聯合教會的名義,在海上人家社群開始無國籍兒童學校的事工。當時的設備非常簡陋,缺水缺電,但是孩子的心非常單純,依然認真學習。2019年為了改善學習環境,於是搬遷到店屋樓上,讓學生可以擁有更好的學習品質。
疫情期間,一些無國籍學校也轉換成網路教學,然而只有一半的學生可以上學。有一些學校,仍然在他們的部落進行實體教學,沒有受到影響。「非常意外的是,疫情間我們居然還創辦了兩間新學校,開拓出一間教會,幫助更多孩子有受教的機會,神給我們的是超過所求所想」, 鍾牧師說。
目前,沙巴(東海岸:拿篤、古納、仙本那)地區已經拓展出8家學校,其中有6家是由加略山教會創辦、2家是由聯合教會創辦;學生人數超過500人,共30多位的老師。
因為學生特殊的身分,幾乎所有無國籍學校學籍都不受政府承認,辦學的資源都要靠自己,教材也都是自行編排。一年一百馬幣的學費,過去還提供午餐,因此,吸引很多父母送孩子來上學。然而因師資不足的問題,無國籍學校也只能提供六年的小學教育。值得感恩的是,學校提供的離校證書被私人學院承認,若是家庭環境尚可的孩子,就有機會繼續升學。
還有一些來自海上人家的學生,他們的生活如同遊牧民族。由於家庭經濟來源不穩定,學生們都要充當小當家——早上到學校上課、中午去工作,或者幫忙照顧年幼的弟妹。在這種身不由己的情況下,可能在校讀了幾個星期就得停學,之後再回到學校上學。對學校來說,這會造成教學上的困難,但是如果拒絕孩子就學,就等同於剝奪了他們受教的機會。
考慮到孩子們畢業後的出路,學校除了一般的教學,也教授他們生活技能的基礎,讓孩子離開學校之後,能擁有一技之長。未來教會也規劃創辦為期六個月的技能訓練,提供畢業生就讀,幫助他們將來順利找到工作。
兒童事工成為照亮社區的明光
談起從事兒童事工的果效,鍾牧師提到當年開始接觸海上人家的社群,看到孩子們逗留街邊、翻找垃圾桶裡的食物,便決定開始在街邊上主日學,他提供食物和飲料,關心與照顧這些孩子。接著,就是創辦學校,讓他們接受正式的教育。
如今,曾是這群學生中的Peter回到菲律賓完成了神學訓練、成為牧師。Andrew目前也在仙本那的教會擔任牧師、牧養教會。Gaius和他的雙胞胎妹妹,也成為無國籍學校裡的老師。這些學生綻放出美麗的屬靈花朵、承繼使命,繼續影響更多生命。
除此之外,藉著學校的建立,教會有機會與孩子們的父母建立關係、成立團契,像是教導他們手工藝,使他們有自力更生的能力;更有機會將福音的種子,撒落在這些非法移民和難民的心中。
鍾牧師和師母的服事,實踐了聖經中「愛鄰舍如同自己」的生命。他們創辦無國籍兒童學校,這一道光不單照亮了當地的社區,也成為祝福流通的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