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主筆】不管舞台多華麗,燈光多絢爛,焦點終究是「演員」!人類歷史亦如是!
一個人代表一個時代,自古皆然!摩西代表了一個世代,約書亞代表另一個世代,但以理代表了一個世代,甚至每個舊約先知都代表了一個世代,耶穌展開了一個世代,保羅延續了那個世代⋯⋯其實,即使名不見經傳的你我,也都代表著自己的世代。
這個概念,本週正在英國倫敦完整呈現。因為,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逝世了。
代表舊時代徹底翻篇
為什麼一名女性的過世引起廣大的新聞迴響?雖說她的確是對英國外交與社會穩定有豐富貢獻,然而伊莉莎白女王辭世引起舉世矚目,只因為她也代表了一個舊時代徹底翻篇。
她有多特別?只要瀏覽一下過去一週的新聞,就足夠讓你瞠目結舌。
重點真的不是她這個人,而是她的身分所代表的時代。
我們都知道自己的時代早晚會過去,問題是我們不太能感受時代邁進的步伐。只有當某一些標誌性的人物走入歷史,我們才會驚覺時代似乎正在加速。在這麼強調自我的時代,群眾居然會緬懷一位96歲高齡的皇室祖母,頗堪玩味。
帝國光榮揮別人間舞台
伊莉莎白女王在1953年加冕,當時才芳齡25,在位70年,超越了她的高祖母維多利亞女王在位63年的紀錄,也創了歐洲歷史的女王在位紀錄。
從基督徒觀點看女王駕崩至少有兩個非凡意義:
1.但以理異象重現
英國極盛時期被稱為日不落帝國,統治著全球土地的四分之一。而伊莉莎白二世繼位典禮首次以電視形式播放,當時觀眾包括2000萬英國人、近一億北美居民。但是帝國逐漸解體,她花了許多精力維繫著英國與殖民地的關係,1953年至1954年,她居然花了半年時間周遊世界,成為第一個訪問澳洲、紐西蘭和斐濟的在位君主。這個旅行也標示著她未來幾十年都在做類似的事(出訪至少325次)。
1960-70年代,大量非洲國家脫離英國獨立;1982年,她在加拿大正式簽署法案,將加拿大憲法的修憲權,由英國國會移交加拿大國會,雙方正式分手。如今隨著她的過世,象徵著曾經在歷史佔有一席之地的大英帝國殖民地文化,只能留給歷史憑弔,因為她就是這段歷史的見證者。如今大英帝國只剩英倫三島,僅僅花了70年。
當上帝向但以理啟示未來歷史的時候,就暗示過所有龐大的帝國都有殞落的一天,只有神的國存到永遠。基督徒值此全球政治緊繃之際,再次被提醒,地上政權都是暫時的。
2.所羅門虛空再起
英國女王曾經一度就是世間權勢的同義詞,她曾任命15位首相,但在1992年女王也得開始繳稅了,這當然是里程碑,卻也遠遠不及1997年,女王媳婦黛安娜王妃被狗仔追逐導致車禍去世的震撼。戴安娜就像最後一根稻草,壓垮了英國王室的威權軀殼。
其實,1992年伊莉莎白二世的女兒安妮公主就已經婚姻破裂,皇室尊嚴早就不保。2020年孫子哈利王子甚至退出皇室搬到美國加州。
人人都成了一台戲
雖然如此,各國政要依然保持跟女王的關係,象徵對傳統威權政治的尊重。如今女王駕崩,象徵著世間政治至高權力的殞落,她率領邱吉爾時代的一干英雄豪傑寫下的歷史,也隨著她長眠地下,令人唏噓,宛如聖經所羅門王的經歷重現江湖。
基督徒也再次警惕自己,世上的榮華權勢終究是一場空,不值得為虛空賣命。
從女王個人魅力和樹立的典範來說,她風評甚佳,一位英國評論人曾寫道:「伊莉莎白二世是這個星球上人們描寫得最多,但實際上我們卻並不十分了解的一個人。」為何描寫甚多?因為緬懷曾經的光榮,她就是那個僅存的圖騰。
但是針對她個人,我們知之甚少,只停留在優雅與粉色的印象。在個人英雄主義如此濃厚的時代,全球關注著一顆明星的殞落,背後的原因恐怕是因為她代表著一種人人憧憬的輝煌,卻又隱藏著光輝熄滅的閃爍。
終要告別舞台,帶著不捨與無數遺憾,這是每個人無法逃避的一刻,只是藉著女王放大了無數倍。
不只女王象徵著一個時代,你我也代表著自己的時代。聖經說「我們成了一台戲,演給天使與世人觀看」。
未來一週,全球將瘋狂上映女王一生的各種剪影和評論,這種榮景將很難再現,因為「巴比倫傾倒了⋯⋯」代表帝國的光榮揮別了人間舞台。
許多人將會觸景傷情,因為屬於我們的時代很快也會過去,這是還在舞台中間活蹦亂跳的演員,難以體會的滄桑。
下台了,然後呢?對基督徒來說,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天地與真正的人生。我們都不是女王,但卻是被揀選的族類、聖潔的國度、君尊的祭司、屬神的子民,此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