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30 影響力聯盟

晚期肝癌治療新趨勢 免疫合併療法助患者延長存活期

檢舉
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 追蹤
▲在台灣,有約8成肝癌與病毒性肝炎有關,其中以B、C型肝炎佔最大部份,肝臟持續而反覆發炎與修復的過程易導致肝臟纖維化,肝硬化,而肝硬化患者中每年有3-5%的機會會產生肝癌。
沉默的肝臟 癌症初期無症狀 無定期追蹤則不易發現 在台灣,有約8成肝癌與病毒性肝炎有關,其中以B、C型肝炎佔最大部份,肝臟持續而反覆發炎與修復的過程易導致肝臟纖維化,肝硬化,而肝硬化患者中每年有3-5%的機會會產生肝癌。邱彥程醫師表示,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的進程緩慢,且因肝臟無神經,癌症初期不會感到明顯不適,病情容易被疏忽,若平時無針對慢性肝炎進行追蹤,等到出現腹部脹痛、食慾不振與黃疸等症狀時,往往已是晚期肝癌。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晚期肝癌預後差,免疫合併療法成為抗癌強力新武器!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邱彥程表示,近五年來,隨著免疫療法快速發展,晚期肝癌治療領域逐漸朝向合併治療發展;衛福部也核准晚期肝癌二線使用雙免疫療法,研究成果振奮人心,除了大幅提升腫瘤反應率外,也能延長患者存活期,提供肝癌患者有力的治療新選擇。

沉默的肝臟 癌症初期無症狀 無定期追蹤則不易發現

在台灣,有約8成肝癌與病毒性肝炎有關,其中以B、C型肝炎佔最大部份,肝臟持續而反覆發炎與修復的過程易導致肝臟纖維化,肝硬化,而肝硬化患者中每年有3-5%的機會會產生肝癌。邱彥程醫師表示,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的進程緩慢,且因肝臟無神經,癌症初期不會感到明顯不適,病情容易被疏忽,若平時無針對慢性肝炎進行追蹤,等到出現腹部脹痛、食慾不振與黃疸等症狀時,往往已是晚期肝癌。

晚期肝癌選擇侷限 二線使用免疫療法效果佳

肝癌治療的選項當中,手術切除仍是治療首選,然而若是面對已擴散至肝臟外或無法切除的晚期肝癌,多半只能選擇標靶、免疫等全身性治療方式。邱彥程醫師指出,現階段一線標靶藥物雖能延長患者的存活期,卻有容易導致手足皮膚症狀、高血壓與體重減輕,腹瀉等全身型副作用之缺憾。

近年來隨著免疫療法興起,免疫藥物於晚期肝癌領域也累積了豐富的使用經驗,且藥效、反應率皆有所提升。邱彥程醫師表示,免疫療法旨在喚醒體內免疫系統的防禦機制,使免疫細胞重拾攻擊癌細胞的能力,進而控制病情。邱彥程醫師強調,依臨床實驗結果及真實世界的治療經驗,相較於標靶藥物,免疫療法除了對於延長病人存活期之效果較佳,引起副作用的可能性也較低,且症狀也較輕微,皮膚部分的紅疹、皮膚搔癢以及腸胃道(腹瀉)及肝炎等副作用,多數患者只要針對症狀進行處理或是觀察即可,並不影響後續治療。少部分較嚴重的副作用有腦下垂體發炎以及免疫性肺炎,臨床上較少見。邱彥程醫師也提醒,免疫療法並非人人都適用,如自體免疫疾病、接受過肝臟或腎臟移植手術與肝功能不佳患者則不建議使用。

免疫合併療法興起 大幅提高反應率並有效延長存活期

邱彥程醫師進一步指出,隨著藥物研發加速發展,晚期肝癌治療領域逐漸朝向合併治療發展,將免疫藥物與標靶、或雙免疫合併使用的趨勢興起。根據國外臨床試驗數據顯示,針對晚期肝癌且過去以第一代標靶藥物治療過的患者,二線使用雙免疫合併療法的患者,有高達3成腫瘤縮小或消失,且半數患者能存活超過22個月,其治療成效,為肝癌患者與家屬們帶來抗癌新希望。 

邱彥程醫師分享,55歲林先生是罹患晚期肝癌合併肺轉移的患者,過去曾使用一線標靶藥物治療,然而喘、咳嗽等症狀卻不見減緩,就診時曾虛弱到一句話都說不出,同時因標靶藥物副作用影響,小腿上出現很深的傷口,生活品質大幅下滑。考量無法耐受標靶治療,林先生與醫師討論後,決定後續二線改用免疫合併療法,治療數週後,肺部腫瘤陰影便明顯淡化,林先生欣慰地表示:「使用免疫合併療法後,晚上不會再咳嗽,也沒有那麼喘,路也能走得更遠了。」

特殊族群更應留意肝臟警訊 及早就醫治療

肝癌死亡率極高,在台灣每年奪走近8,000條寶貴生命,邱彥程醫師呼籲,若有肝癌家族史、慢性B肝、C肝與長期脂防性肝病或酒精性肝病患者,除了抽血外,建議每半年至一年做超音波檢查,肝硬化病人則建議每三個月做超音波追蹤,及早偵測肝癌的跡象,才能針對病況給予最適切的治療。同時,由於肝癌初期無明顯症狀,若出現不明原因腹部脹痛、疲勞與黃疸等症狀時,應儘速就醫並尋求醫師專業建議。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