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編輯 / 吳立民
常聽說:「養育孩子是世上最艱困的任務。」難在哪?美國知名親子教養專家,哥倫比亞大學臨床心理學蘿拉.馬克罕博士(Dr. Laura Markham)在教養書中提到,如果用經營事業譬喻教育,養育孩子的風險極高,績效難以掌控;此外,父母也缺乏可依循的規範,無法參照標準作業程序SOP推動進程。
然而,困難!並非意味不可能;儘管沒有教養孩子的SOP,但只要把握下面幾個原則,仍然能培育出健康、快樂又有愛的下一代。
面對親子衝突的高漲情緒 為人父母請優先管好你自己
現代親子教養觀念堅持避免打罵教育,但不可否認,憤怒與體罰是快速壓抑孩子情緒反應的特效藥,是不少父母追求速效的選擇。然而,醫學常識告訴我們,人體對藥物有耐受性,劑量會隨時間次數遞增,體罰教育亦然。今天我們用五分的憤怒壓抑孩子的情緒。明天七分、後天九分,然後呢?特效藥不斷加重劑量,也是會失效疲乏的。
當親子關係面對衝突或挑戰時,教養的首要原則是,父母先掌控好自我的情緒;在雙方怒氣高漲之前,記得先踩煞車,才能以身教示範何謂情商管理與正向溝通。就像搭乘飛機時,航空公司的逃生示範告訴我們,面對緊急狀況,父母得先幫自己戴上氧氣面罩,才能協助勾不著面罩的孩子:先自救,再救人。
請到此為止! 切莫複製過去創傷在下一代
不可諱言,每個人成長過程或多或少都曾有過創傷,儘管我們不以為意,但若選擇放任而不修復,這些傷口可能會成為無形的牆垣,阻斷親子關係。尤其是幼年時期曾受的傷害,會在有意無意間成為痛苦的根源,是不敢碰觸的軟肋,並且在長成父母後,無意識地複製過去的模式,不知不覺地搗毀親子關係。
像是一些自小備受批判的孩子,長大後卻在不自覺中用相同的態度詆毀子女;害怕關係衝突而默許、放縱孩子的母親,教養出自私的小孩;擔憂自己無法真實愛孩子,而選擇逃避情感,縱情工作的父親,孕育出情感封閉、不擅表達的下一代。孩子有如一面鏡子,映射父母的管教態度。因此,父母要誠實面對自己,經常檢視與修復過往的傷疤,才能避免在無意中斲傷孩子。
打在兒身、痛在娘心?! 體罰的負面影響你不能不知
父母對孩子的愛,理當是無條件、無保留的,因此,千萬不能採用懲罰或收回愛的方式掌控孩子的行為表現。許多父母習慣說:「我們也是被打大的。」「要痛得刻骨銘心,才能牢記教訓。」這往往只是為自己不可控的情緒性行為找尋藉口。愛你的人,不會想要傷害你,如果父母深刻自省,檢視自己的內心深處與曾受過的創痛,就能免於將相同的痛苦加諸於下一代身上。
據統計報告指出,成年人的負面行為與心理憂鬱傾向,與童年曾受的體罰有關。那些自認被打大的成年族群,如果童年時期不曾受創,或許能活出更精彩的生命。2020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憂鬱症列為全球三大嚴重疾病,僅次於心血管疾病,精神醫學專家分析指出,這可能肇因於數十年積累的體罰文化。
情緒被同理過的孩子 才能在愛中長成完熟的大人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精神醫學教授查爾斯.雷森(Charles Raison)長時間分析大量個案後,提出以下觀點:「如果當今世代的父母都深愛孩子,這將扭轉次世代的視角,從而改變世界。」
生命的可貴,在於多面向與豐富多變性,正確處理孩子的情緒,是不容易的功課。因此,我們要學習跟孩子建立情感連結,同理孩子的情緒,才能幫助孩子度過情緒高漲的過程。
愛永遠不嫌晚,每天用陪伴與傾聽、多理解孩子一些,用滿溢的愛環抱孩子,引導他們朝正向發展,這些愛的底氣最終將內化成孩子成長的養份,幫助他們長成一個健康快樂、懂得同理與付出的完熟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