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胰臟癌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因為胰臟癌來的靜悄悄,發現時通常已經是晚期,致死率相當高,連多數癌症首選的手術治療,也拿它沒辦法。台中榮民總醫院一般外科羅少喬醫師指出,胰臟癌確診者當中,40%已經發生遠端轉移,40%因腫瘤細胞侵犯動、靜脈,不適合進行外科手術,最終僅有20%的病人能接受手術治療。
胰臟癌外科手術 術後復發率仍逾7成
「相當遺憾的是,接受手術的患者當中,大部分還是會復發。」羅少喬醫師坦言,胰臟癌患者開刀後約有7成1年左右復發。胰臟癌治療之路艱辛,是民眾與醫師都必須看清的現實。
胰臟癌在藥物治療的突破有其侷限,因此手術是普遍施行的主要治療方式。病人通常接受手術後,需要非常多時間修復元氣,生活品質也會直直落,體能尚未復原到一定狀態的情況下,將難以接續預防復發的化學治療,甚至許多患者在術後就因後續併發症撒手人寰。
翻轉胰臟癌治療舊態度 日推化療-手術-化療
日本面對胰臟癌治療的態度,與台灣很不一樣。羅少喬醫師指出,日本醫界的胰臟癌治療準則,是先以化學治療作為術前的前導治療,這時病人體力狀態仍佳,透過前導化療,能把體內零散、幾乎看不見的癌細胞消除,且有機會縮小腫瘤,療程結束再接續切除手術,二者相輔相成,最後再輔以預防復發的術後化療,是2019年起日本醫界公認的胰臟癌治療策略。
然而這套策略,在台灣的推行卻有困難。羅少喬 醫師指出,台灣胰臟癌患者的平均年齡落在68歲,該年齡層的患者因早年醫學不發達,癌症病患化療帶來劇烈副作用的印象深植在心,以至於現今化療藥物雖有長足進展,卻仍抱持著保守且負面的態度。
前導化療並不陌生! 先帶走「癌細胞種子」
「胰臟癌並非首個採取術前化療的癌症,在乳癌、胃癌,都已經逐漸成為主流趨勢,且在台行之有年。」羅醫師坦言,雖然術前化療不像手術切除一樣,能看到腫瘤細胞被移除的立即結果,卻能消除許多散落在身體各處,檢查所難以察覺、未來會成為復發未爆彈的「癌細胞種子」。
為甚麼術前化療如此重要?羅醫師點出關鍵,因為病人對每個化療藥物的治療反應率不同,術前趁化療容忍度相對較高時,找到藥物反應效果較好的藥物,在手術後進行化療時,能省去試錯時間,少走冤枉路,更重要的是病人看得見化療成效,術後化療也會抱持更樂觀積極的態度,有更高的醫囑順從性,能帶來更佳的治療成效。
不想再白受罪了… 醫籲民眾審視胰臟癌治療順序
羅醫師分享,許多胰臟癌病患認為直接執行手術是最佳的治療方式,而患者術後因手術大傷元氣,從此無法繼續耐受後續治療,或是化療無法發揮理想的療效的案例不在少數,等於是白白受了手術的苦楚卻看不到疾病盡頭,做了大犧牲卻依然無法換回良好的生活品質。
「這是非常令人痛心且可惜的,其實化療是可以被溝通的。」羅醫師對日本的胰臟癌治療準則表示認同,現今醫療對化療副作用的處理已有越來越高的掌握度,因此呼籲民眾對術前或術後的化療應持更開放的態度。
為好球出擊! 中榮胰臟癌手術90天存活率98%「比國際標準高」
臺中榮民總醫院的胰臟癌治療,結合內外科團隊診治,病患在首次前導化療前就介入營養治療,提供營養衛教與飲食監督,為病人化療前準備好體能最佳備戰狀態,也適度為病人「過篩」,從前導化療找出不適合手術的族群,免除病人接受無效治療的勞民傷財。
羅醫師說,胰臟癌的外科手術並非「看到球來就揮棒」,而應該是「做足萬全準備,為好球出擊」。胰臟癌最終的治療目標不是完全治癒,而是替病人帶來良好的生活品質。「每個胰臟癌病患的身體都值得被好好對待。」延長存活率的方法不是只有手術,而是要找到最適策略與最佳治療組合,這也是羅醫師在臺中榮民總醫院執業以來,執行胰臟癌外科手術90天存活率達98%,高於國際高標準95%最關鍵的態度。
醫師呼籲,面對胰臟癌治療,病人可以稍微減緩步調,先請主治醫師清楚確認腫瘤分期,再加強醫病溝通制定適當的治療策略;若需面對術前化療也無須過度擔憂,且胰臟癌所採取的前線化療有健保補助,經濟不成負擔,期待病患願意試著以正面態度,重新看待不一樣的胰臟癌治療。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