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0 影響力聯盟

「脊椎狹窄」腰痛腿麻、走不動 靠這招改善症狀助減壓

檢舉
健康醫療網 健康醫療網 追蹤
復健科醫師建議:脊椎疾病的患者應積極治療,改正日常生活錯誤姿勢,以免讓病情惡化。
48歲陳小姐,擔任行銷企劃工作的主管,因長時間久坐,又有翹腳壞習慣,她在一年前開始覺得下背腰部疼痛,臀部並有傳導痛向下延伸至腿後方,下肢麻痛、偶有灼熱感覺異常,嚴重時甚至「舉步為艱」無法走路超過10分鐘,患者初時看過多家診所,復健拉腰電療半年,也尋求中醫推拿治療,都不見成效,無法改善不適症狀。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

根據研究統計,近六成台灣民眾,每天久坐至少超過8小時。久坐已成爲現代人生活的常態,長時間久坐不動,身體許多毛病就會悄然而至。

48歲陳小姐,擔任行銷企劃工作的主管,因長時間久坐,又有翹腳壞習慣,她在一年前開始覺得下背腰部疼痛,臀部並有傳導痛向下延伸至腿後方,下肢麻痛、偶有灼熱感覺異常,嚴重時甚至「舉步為艱」無法走路超過10分鐘,患者初時看過多家診所,復健拉腰電療半年,也尋求中醫推拿治療,都不見成效,無法改善不適症狀。

因無法久坐久站、座立難安,造成生活及工作上的困擾,轉至醫院求診進行X光及核磁共振MRI檢查,發現其腰椎退化,診斷為腰椎第三與第四節椎孔嚴重狹窄、腰椎第四與第五節輕度滑脫,造成坐骨神經痛;由於陳小姐希望保守治療盡量不開刀,醫師遂採脊椎硬膜上注射治療並搭配每日復健運動,調整不良座姿減少久坐,所幸經三個月治療,疼痛症狀已大幅改善。

脊椎狹窄原因

西園醫院復健科徐伯誠主任表示:『椎孔是脊髓及神經的管道,「脊椎狹窄(或稱椎孔狹窄)」指的是脊椎結構退化、進而壓迫到神經。』骨骼約在30歲後逐漸顯現退化,吸菸、過重、搬重物、有背痛病史、久站久坐、缺乏運動、常彎腰者,會加速退化情況。腰椎的退化包括椎間盤、小面關節、韌帶等結構,若退化到椎骨不穩定導致椎間盤突出、黃韌帶增厚、腰椎滑脫,進而造成神經的壓迫,下肢會出現痠麻刺痛、灼熱感等坐骨神經痛症狀;嚴重的話,還可能造成下肢無力、大小便失禁,必須立刻處理。

▲椎孔是脊髓及神經的管道,腰椎狹窄是脊椎結構退化、進而壓迫到神經,出現痠麻刺痛

檢查及治療方式

一般脊椎狹窄患者,前彎或坐著會比較舒服,後彎及走路就會引起腿疼,且越走越痛,醫學上稱為神經性跛行;醫師可透過神經學檢查,X光、電腦斷層、核磁造影判斷是否有結構異常(如骨刺生成、韌帶硬化、椎管狹窄壓迫神經等)情形。經醫師評估後,個案陳小姐採「脊椎硬膜上注射」保守治療,先處理疼痛問題;利用超音波機器精準定位,將藥劑注射於脊椎硬膜上,使藥物浸潤於發炎的神經,以減緩發炎反應,達到止痛消炎之效。當疼痛緩解後,轉介至運動治療,訓練核心肌群,經三個月積極治療症狀已改善許多。

應積極治療,避免惡化

徐伯誠主任也建議:『脊椎患者應積極治療,改正日常生活錯誤姿勢,以免讓病情惡化。』若疼痛嚴重到寸步難行,且藥物、復健、注射治療等保守治療3~6個月都不理想,或是下肢肌力變差、大小便受到影響,就可考慮接受手術治療,減少神經被擠壓的機會。多數患者會於保守治療與手術中平衡風險,選其一或者兩者共同配合進行治療。

運動、增肌、正確姿勢,三要點減少復發

但隨著老化,某些症狀還有可能復發,當疼痛緩解後,適度運動、增加肌力、正確姿勢仍是預防腰痠背痛下背痛的三要點。運動合併正確衛教知識可減少三成復發的機會,運動種類並無特定,走路、騎車、太極拳、游泳皆可,但避免過度增加下背部負荷或容易造成脊椎傷害的運動,也建議從事全身性的運動,以達到心肺、神經、骨關節、軟組織與精神各方面的平衡。

最後,徐主任提醒,應避免久坐、久站,並減少反覆性彎腰動作及過度身體旋轉,坐下時記得至少每小時需起身活動身體,搬運物體之姿勢亦應調整適當,應先蹲下再搬等生活指引也很重要。

【醫師簡介】

西園醫院 復健科主任 徐伯誠醫師

專長:骨關節復健、疼痛治療、骨骼肌肉神經超音波檢查、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神經肌肉電學檢查

學歷: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

經歷:台北榮總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台大醫院北護分院主治醫師、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ISCD國際骨密認證、台灣肌肉骨骼神經超音波醫學會會員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